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2016-04-18 13:14仝洁洁
当代旅游 2016年2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信息技术

仝洁洁

摘 要:智慧旅游在国际国内都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内外对智慧旅游的研究都相对较少。国际上一般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游客深度参与、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等为关注点,探索智慧旅游所能给旅游业带来的利益,与国内的智慧旅游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国内外的大量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都表明智慧旅游会深刻影响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旅游产业的结构。

关键词:智慧旅游;信息技术;智慧城市

一、引言

2015年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的宣传主题,智慧旅游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智慧旅游”是继“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之后又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自2010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业界的高度认可和学界的热切讨论(黎忠文和唐建兵,2015)。国内外的大量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都表明智慧旅游会深刻影响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旅游产业的结构。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张凌云等(2012)在线查阅了国外各大学术文献数据库200多篇与旅游信息化相关的论文,未发现“智慧旅游”这一概念。但有些学者认为,其实国外研究者很早就在做“智慧旅游”方面的工作,只是没有特殊名称来涵盖这一概念。国外智慧旅游也称为智能旅游(Intelligent Tourism) ,也有些人将“智慧旅游”翻译成Smarter Tourism。

本文以Intelligent Tourism or Smarter Tourism为关键字在Web of science中搜索核心文献,截至2016年3月3日分析发现中国的相关文献居首位,西班牙居第二位,然后依次为意大利、台湾、美国等。其中,文献研究方向涉及计算机科学的(Computer Science)的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涉及工程学(Engineering)、商业经济(Business Economics)等方面。

(二)国外智慧旅游发展成果的研究

自1980年起,国际旅游研究的学者一致认同信息科技的出现将改变旅游业的惯例、策略和整个行业的结构 (Buhalis&Law,2008) 。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计算机预订系统 (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 ) 、全球分销系统 (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s)以及互联网在旅游业的逐渐普及,更进一步奠定了“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性。Poon(1993),Sheldon(1997),Werthner & Klein(1999)研究了旅游发展所需的信息和通讯技术(ICT)。Hruschka & Mazanec(1990),Mahmood & Ricci (2009)着重研究了智能人机对话系统。Crotts等(2009); Ascaniis & Morasso(2011)研究旅游信息搜索过程中系统的人机友好性。Martin等(2011)研究了手机软件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可见国际上少有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游客深度参与、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等为关注点,探索智慧旅游所能给旅游业带来的利益。

(三)智慧旅游在国外一些城市的发展状况

国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研究和实践的开展比较多。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美国民间普通程序员基于上线的Data.gov网站数据开发了航班延误免费查询系统;苹果公司推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体现人机交互的智能手机服务Siri;Priceline公司通过创造性的C2B逆向拍卖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企业;Travelzoo公司的“Travelzoo式营销”独特性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旅游特惠产品的在线平台。

新加坡2006年推出“智慧国2015计划”,确立“智慧化立国”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从传统城市国家向‘智慧国转型”的发展战略,无处不在的通信技术无限扩展了旅游服务。韩国基于智能手机平台,针对自助游客推出了“I TOUR SEOUL”智慧网络系统,为其提供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比利时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TAGTAGCITY)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这些项目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竞争力,智慧旅游或被视为在旅游部门使用和应用的技术,或被认为是通过移动数字连接技术创造更智慧、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游客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智慧旅游代表更广泛公民的深度参与旅游的形式,而不仅是一种消费形式(李云鹏等,2014)。

三、国内相关研究

智慧旅游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兴起,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是特别丰富。通过访问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数据库,以“智慧旅游”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截止至2016年3月3日,共检索出核心期刊文献78篇。从来源数据库可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智慧旅游文献,2011年开始出现,2014年发表最多,2015年次之。

(一)国内相关概念的研究

目前,智慧旅游在国际国内都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认知,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以鲍豫鸿等(2011)、沈萍等(2012)为代表的部分文献提出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发布,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张凌云(2012)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集成,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变革。金卫东(2012) 提出智慧旅游是一种综合应用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为支撑,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类旅游公共服务。高舜礼(2014)认为在主体和主旨上,智慧旅游与以往的信息化、智能化相比没有质的区别。邓辉(2015)智慧旅游是一种特殊创意旅游,是以智慧为基础、以创意为主导、以技术为支撑、以智慧创造物为核心吸引物、以体验创意性成果和启发人的智慧创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旅游活动。吉根宝等(2015)认为信息技术绝不是智慧旅游的本质,智慧旅游首先是发展理念上的变革,然后才是技术应用上的配套和推动。

(二)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成果的研究

张凌云(2012),杜鹏(2013)等学者从智慧旅游的推动因素对其发展动力进行了研究。黄超等( 2011) 从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介绍了智慧旅游的内涵,从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管理部门的角度概括了智慧旅游的功能。刘军林等( 2011) 介绍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撑与框架、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温锋华(2011)从产业链发展角度,分析了智慧旅游涉及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出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智能化是智慧旅游建设的真正含义。姚国章(2012)认为智慧旅游涉及游客、政府部门、旅行社 、酒店、景点、交通服务商、旅游商品提供商及其他服务商等。金卫东(2012)研究了智慧旅游对于构建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的重要意义。黄羊山(2012)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的不足和必要条件进行了探索。任瀚(2013)从智慧旅游的定位方面进行了分析。付业勤、郑向敏(2013)从现状及问题、发展对策、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对智慧旅游进行了研究。翁钢民和李维锦(2014)建立了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理论框架,并归纳总结了其他国家智慧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构思了秦皇岛发展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王谦(2015)创新性地提出搭建与管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由资源平台、云平台和应用平台等三大平台组成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平台系统。

(三)智慧旅游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发展状况

2012年5月和12月两次批了33个试点城市,主要是地级大中旅游城市,也有直辖市和县级市。在我国将智慧旅游写入“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后,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江苏、四川等旅游大省陆续打造了自己的智慧旅游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福建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覆盖全省的智慧旅游体系,通过投资海峡智慧旅游网、海峡旅游卡等智慧旅游工程。上海借助世博会之机,将全球“智慧城市”最新信息科技率先应用于世博园的安防、管理、服务、交通等各个环节,并且面向旅游者提供的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智能导游”。北京通过编制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智慧旅游数字业态建设规范等措施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山东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863旅游信息化项目;江西启动“江西智慧旅游”工程,打造江西智慧旅游网,与淘宝网合作推广销售江西旅游产品;强化旅游景区、城市和旅游企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基于3G应用的“江西风景独好”手机客户端。

四、综述小结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文献后发现:智慧旅游在国外以智能化旅游形式存在,与国内所谓的智慧旅游有一定的区别。国内更倾向于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旅游等同于智慧旅游,国外更倾向于弱化技术,而突出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对旅游者的关怀。但是,国内外的大量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都表明智慧旅游会深刻影响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旅游产业的结构。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智慧城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