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思考

2016-04-19 13:10尚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提升高职院校

【摘要】人文艺术素养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丰富精神世界、陶冶审美情操。文章从人文艺术素养的概念认识、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出发,对人文艺术课程开展的必要性、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未来高职院校人文艺术修养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提升 高职院校 人文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21-02

人文艺术修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审美体系等诸多因素综合构成的人的内在品质。包括自我理想、人生态度、价值观、审美意识、道德情操等方面。艺术恰恰是人文概念中涵盖最广、形式最为丰富的学科,它包括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它如同倒映在湖水中的垂柳,触摸不到,但通过视觉产生审美效应,生成无法言传艺术情操和情感意境。可以说,人文艺术修养,是在长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又有近1/3的生源来自技校、中专,长期的技能培养,使他们的人文知识相对匮乏;高校重视技能的传统教育模式又忽略对文化艺术修养的传授,这一现状对每一个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但于此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内在的人文涵养机制、约束机制偏弱。第一,生源基础文化知识不牢固,缺乏必备的知识含量。专科学生是在高考中,本科未被录取后的一批低分学生,较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分数有很大的倾斜,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第二,专注于技能,不能对自己全面的发展,思维片面,创造能力弱。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受传统思想的制约,普变存在重技能、轻知识,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学生接受长期的技能、职业培训,人文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知识储备量及其匮乏,对中国源远流长五年文化缺少自我认识理解。第三、信息时代,网络的高度发达,产生了大量的快餐文化。大量的信息填补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空白,但学生审视的能力不强,没有美丑判断、雅俗的筛选,难以吸收到高雅的艺术样式。

2.狭窄的专业化教育,培养方式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缺少对人文艺术认识的共识。我们知道人文包括诸多领域,有政治、经济、哲学等多学科,艺术涉及到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类,是多学科相兼容的综合体。但高职院校,艺术教师少,没有共性的教学认识,课程只能成为公民素养课程的补充成分,课程内容单薄、教学手段具有局限性,除了课堂的知识硬性灌输以外,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3.过重的功利导向,培养目的功利化。迎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尤其是服务型、技能型的高职院校学生,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制约,缺乏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虽然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文艺术修养的课程,但课时少、门类寥寥无几,很难满足学生对人文艺术修养的需求。人文艺术素养的课程变成了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附庸品。这种模式促使了我们的教育粉末倒置、急功近利,丧失了教育的本质。这种思想意识形态也削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的重视。但是长期的实践中证明,人的崇高的品性、品德往往比技能更可贵。

二、高校开展人文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艺术素养的匮乏,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迫在眉睫。21世纪面对着科技、人文、知识的多重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注重传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为不仅能胜任职业、有所专长,还能促其成为长远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加强人文艺术素养的方式及目标

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改变作为一种补充课程的地位。教育教学目标思维开放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具有时代的精神,有创造性,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1.加强人文艺术修养课程的师资力量

中国传统的理念尊师重道、为人师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知识传授,更在于平时学生人文精神领域的引导,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艺术修养是灵魂。教师的本身要具有扎实的艺术专业功底、要有高水平的学科造诣,丰富的知识含量、灵活的授课技巧,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和人文艺术情怀。充分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德高为师”成为学生“身正为范”的典型。

2.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艺术修养课程应担负起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把传统的民俗艺术有意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做到不仅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要传承文化。以古老的戏曲文化为例,戏曲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舞,它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审美方式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其中差距,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从现代流行音乐入手,循序渐进的通过音乐元素的探讨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中体会戏曲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3.多种艺术样式融合,兼容并蓄

人文修养是一项综合型的文化意识形态,艺术造诣的本身也不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学科,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多种艺术样式的审美特征,做到兼容并蓄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对艺术产生的审美效果有所延伸。以美术教学为例,“皮影”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艺术,绘制“皮影”属于美术的范畴,讲究色彩、线条,但这其中又体现了我国“意象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戏曲的元素,光学的原理等等,有着丰富的知识含量和艺术元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应完成其必要的知识目标,还要在继承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

四、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人文素养教学发展的对策

江泽民曾经指出“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工人的重要组成,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不是自发而成的,它必须通过群体教育的培养方式来不断的完善,为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教学需探讨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提出相应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担负着直接育人艰巨任务,要转变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情感意志的培养观念。这种教育教学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带给学生专业的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自我素质,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把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发展。克服“重技能、轻修养”的思想,同时也教育学生转变观念,自觉地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2.增加有特色人文艺术修养课程

导向正确、形式丰富、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既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够弘扬人类文明的旗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认识,调整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开设一定的必修、选修课程,使人文素质教育正规的走进课堂,拓宽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的知识面,寓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中。例如开设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诸多门类课程及讲座。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要把理论教学融汇到实践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学院在能力范围内增添艺术教学的设备,通过剧场、现场、视频的观摩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3.在专业中渗透人文艺术修养教育的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浓缩与升华。艺术作品中体现了民族的审美特征、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意志,体现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品质。高职院校以专业课为主,因此结合专业教育发展人文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的艺术文化修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4.坚持人文艺术修养,在学生“内化”上下功夫

哲学上的“内化”是指人对外部事务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人文艺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无意识的发现、寻找、体会美,进而引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文安乐.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2(5):23-24.

[3]蒋蕙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31-32.

[4]承剑芬关于高职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1(04):9-10.

[5]张强加强高职学生入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2(13):12-16.

作者简介:尚佳(1985---),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戏曲学院学士,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外戏剧艺术。

猜你喜欢
提升高职院校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