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6-04-19 22:34李颖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创新

【摘要】新媒体环境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从而融合构成一个全新社会的媒体环境。它具有效应的两面性,传播的难控性。互动的多样性,思想的复杂性和功能的超强性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创新的主要内容由教育平台的创新,教育手段的创新,教育时空的创新,教育情境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育管理的创新等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 环境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任任务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4-02

新媒体是指以网络、手机等,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向受众提供的新兴媒体。它包括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群,门户网站,手机短信,搜索引擎,视频,对话链,虚拟社区等等几十种之多。所谓新媒体环境,是指上述这些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融合构成的一种全新社会媒体环境,它是社会文化环境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的特征,掌握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努力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才的作用,才能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夺取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环境是相对于以往的通讯、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体而言全新的新兴媒体环境,其主要特征如下:

1.效应的两面性。新媒体环境像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手段的创新,教育空间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教育效果的提高等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同时,因为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无屏障性,信息无序性等等特点。导致不良信息泛滥,扰乱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强势文化影响过渡,舆论导向偏颇,现实世界虚拟化,扰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使单纯的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多元化思想观念的侵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促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质疑,认为高校领导的报告讲话和思政教师的授课是歌功颂德的虚假宣传,这些负面效应较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互动的多样性。新媒体环境是一种完全开放,互动式的全新环境。受众不仅可以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而且可以向外界传播信息成为新的信息源。这种崭新的互动方式,可以表现为个体对群体、群体对群体、主体对客体,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等多种互动的方式,这种互动性是新媒体环境呈现出自由、活泼、宽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思想交流可以畅所欲言,尽情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深入地探讨新问题,愉快地进行技术交流和学术切磋。总之在这一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人们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又可以及时帮助他人,惠及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受众从而完成由单一的角色到多角色转变的飞跃。

3.思想的复杂性。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群体较为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事,尤其是民生问题,由于他们关注的角度更倾向于逆向和反面,信息来源多数来自是网上的传闻,甚至有些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是反面的,黑暗的,肮脏的,令人发指的,见怪不怪的坏人坏事容易使思想比较单纯,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践不足为信,于是,他们的思想游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教育与新媒体繁杂的网络信息之间,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了新媒体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大学生,其人生价值观多元化,思想越来越复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媒体环境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形式传播,传播速度,来源渠道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大众为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其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也随之发生极大地转变。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中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1.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创新,才能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从传统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角度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搜索转变。二是交通交流方式上,从以往的书信,电话为主向手机,短信,博客,微信转变,互联网上的个人空间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表达方式。在学习习惯上,过去大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大多数到图书馆去查找报刊图书资料转变到依赖网络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三是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产品,都为青年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人风格提供了载体,这些都为他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是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效果。一是新媒体环境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碰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快捷到网上查找大量的资料,为学习和研讨创造条件,提高创新发展的基础,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造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景中升华思想,提高觉悟。二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及时了解各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稳定,覆盖面狭窄,影响力小的局限,极大的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3.是从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来看,只有创新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是新媒体技术主客体的平等性。它是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消除以往的心理隔阂,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二是新媒体技术的信息无序性的挑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三是新媒体技术多元化的挑战,要求我们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总之只有积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才能从根本适应新媒体环境,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开拓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三、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具体内容

新媒体技术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等特点,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相比有很多优势,我们要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努力创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新手段,新时空,新情境,新模式,新管理。

1.教育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多维度、多层次、构建专业化新媒体教育的平台,在院校内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门户网站,主题网络等师生交互式的新平台。还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吸收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努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活动,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活动,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大规模地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为高校创造崭新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教育时空创新。以往高校思政课在时间上仅限于每周安排的几节课,在空间仅限于院校内的课堂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能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进行,甚至安排在寒暑假期间。高校思政课除了课堂之外,可以不受场所的限制,到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甚至到校外的工厂,农村和社区中完成教学任务。除了现实的空间之外,还有虚拟的空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新的教育时空急需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去掌握其运用的主动权。

3.教学情境创新。过去高校思政课是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讲半天,在新媒体环境中运用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配置视频,形成生动,直观,形象的课堂情境,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情境,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中,我们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办法是教师要认真备课,把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精讲,其余留给学生自学,以教材为依据,结合网络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小专题,组织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产生蓬勃的课堂新气象。

4.教学管理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行动动态,有的放矢地加强教学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中教学管理也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网上的不良信息,仅凭学生的自觉约束无法对抗其不法行为。只有在法治的前提下,加强网络管理的力度,净化网络环境,才能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一要构建院校新媒体监管机制,对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途径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逐步完善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监管机制,设立校园网络监管专员,切实加强信息网络传播的监控。二是制定校园网络管理的条令条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校园舆情的快速反映机制,及时掌握院校内外舆情的发展动态,形成校园网络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唐智,董文明.网络时代下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5月

[2]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9月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年 第 6 期

[4]丁明秀.论思政课教学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教育与职业,2013 年2月中

作者简介:

李颖芳(1979.11-),女,湖南宜章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创新
环境清洁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