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

2016-04-19 10:56孙守海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如何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是广大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彻底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听得懂、学得透、学得活,放权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科学高效。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科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4-02

教学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提高教学质量也必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题。那么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共同的观点是:“只有彻底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感受颇深。

一、放低起点,让学生听得懂。

心理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跳蚤轻易地跳出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玻璃而跳不出去。后来,心理学家把玻璃拿掉,跳蚤也不愿意跳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也和跳蚤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会灰心丧气,从而放弃实现目标的努力。

在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存在夹生和缺漏,形成教学的前置知识障碍。如果在学生连一元一次方程还不会解的情况下,你就直接给他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无论你讲的多么精彩,对他来说也不会有效。如果我们不顾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起点较高,势必使许多学生因听不懂课而失去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习。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只有解决了前置知识障碍,才能使新课讲授高效。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课,我们一定要降低教学的起点,从学习这节课的前置知识做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学起,让学生觉得你讲的东西他会一点,能听得懂,他们才会跟着你学。

二、减少目标,让学生学得透。

在课堂教学中,切记“贪多嚼不烂”,因为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不是看我们老师讲了多少知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我们每节课所讲的内容不宜过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抓住一点,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讲深、讲透。而我们多数老师往往不注意这点,由于每节课讲授的知识点过多,常常是只注重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只匆匆完成知识讲授而没有进行足够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课上听得懂,课下不会做,这大概就是一些老师总抱怨“这道题我都讲n遍了,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做”的原因吧。

我们强调每节课的知识点要少,并不是说课堂的容量小,相反,我们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我们只用10分钟完成新知识讲授,就能节省下足够的时间用来巩固训练。要围绕着这一节课的目标,设计一个系列题组进行强化训练。题组设计应该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第一组题一般为“了解”层次,最后一组题为“灵活运用”层次。按照这种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节课的难度、深度上的目标要求。通过强化训练,记住所学知识,掌握题型解法,形成技能,提高能力。

三、精讲教材,让学生学得会。

无论是“洋思教学法”还是 “10+35教学模式”,都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要想让所有学生当堂达标,就必须进行足够的训练,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杜郎口中学提出“10+35”模式,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小于35分钟。那么在1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能否把课讲深讲透?经过反复摸索,我们找到一条“只讲新知识的新环节”的路子,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新知识的新环节”是指这节课中新知识的本质内涵和全部外延区别于所有旧知识的结构特征,以及涉及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我们都知道每节课的内容虽然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学生真正没学过的新知识一般只有一两个,这就是新知识的新环节。

例如《三垂线定理》的教学,这节课包括射影、斜线、斜线段的概念,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模式特征,定理的推导过程和两道例题。在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管新旧,从头讲到尾,至少需要40分钟,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练习。其实,这节课只有“三垂线定理的模式特征”才是学生真正没学过的新知识,也就是新知识的新环节。对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浓墨重彩地讲深讲透,而其余的如射影、斜线、斜线段的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等,或为简单概念,或为旧知识的应用,学生都能自己看懂学会,教师没必要再讲。按照这种思想设计教学,全部讲授时间有10分钟足矣。

四、突出主体,让学生学得活。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的学生有学习兴趣吗?毋庸讳言,许多教师只顾自己在前面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甚至有不少学生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对此有些校长曾大声疾呼:“课堂到底是谁的?都会说学生是主体……请问满堂灌的课堂会有学生这个主体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成绩下降和厌学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完全控制课堂。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变重视学习结果为关注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生硬继承为动态生成,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才能变死学苦学厌学为活学乐学好学。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从以讲成名到倡导不讲的嬗变亲身验证了“讲的再好不如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真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三三六模式”的教改经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个常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成功的课堂改革经验充分的说明了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走向高效。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科学高效的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理想的高效课堂应该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学生当堂达标。应该是学习方法科学,学习过程快乐,学习结果理想。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师生共同进步源泉。教师,则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

作者简介:

孙守海(1959-),男,汉族,河北承德人, 河北承德县第四中学教师,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