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是什么

2016-04-20 16:55孙凝异
中华手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艺手艺民众

孙凝异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揖美市集·民艺新生主题沙龙获得好评、蜗牛团队在北京设计周举办了『民艺:转化的生机』论坛、中国美术学院的民艺博物馆亮相……民艺,似乎正以春风般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但若是静下来思考,民艺是什么呢?

提及民艺,你想到的是什么?

“大家熟知的小花帽啊!”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

“是我们的生活物品,我们的生活空间,

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很多时候可以看到妈妈的影子。”

“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愉悦、一种高兴、一种热闹。”

……

在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眼中,民艺应该解释为“民众的工艺”。在如今被国人奉为民艺圣经的《工艺文化》一书中,柳宗悦特别提到民艺的英译词,应为Folkcraft,而不是Folkart,将工艺与艺术在民艺上划了明确的界限。

他说民艺有5个特征1:(1)为一般民众的生活制作器物;(2)以实用为第一目的而制作;(3)为了满足众多需要而大量准备着;(4)生产的宗旨是物美价廉;(5)制作者是工匠。

但在中国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眼中,民艺应该成为“民众的艺术”,从实用艺术扩大到玩赏艺术,更能符合中国民艺的实际情况。于是从艺术学的角度,他依据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分为9个类别2:

(1)年画花纸(春节张贴的喜庆故事画、吉祥寓意画、风俗画和用木版印刷的彩色墙纸、喜庆包装纸等);

(2)门神纸马(春节张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居室房门上的吉祥画和民间各类木版神像、祖师像等);

(3)剪纸皮影(剪纸的窗花、喜花、门笺、鞋花、枕顶花和各路皮影);

(4)陶瓷器皿(各地的瓷器、陶器、砂器和砖陶等用品);

(5)雕刻彩塑(木雕、砖雕、石雕和泥塑、面塑等);

(6)印染织绣(蓝印花布、彩印花布和刺绣、挑花、织锦等);

(7)编结扎制(竹编、柳编和灯彩、风筝、纸扎等);

(8)儿童玩具(泥、陶、竹、木、布、纸等材料制作的各种玩具);

(9)其他(以上8种不能概括,但很有艺术特色者)。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对民艺的定义,范围稍有不同,但两位大家都认同的是,民艺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平民百姓亲手制作的日常用具,而非束之高阁的欣赏品。民艺,即为日用之道的手艺。在本质上,与现代生产并没有区别。

从字面上理解,“民”可解释为民间、民众、人民;“艺”可解释为艺术、手艺、工艺。所以“民艺”可理解为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文艺、民间技艺、民众艺术等。但是我们所提的民艺,更多应从工艺学科与艺术的角度出发,聚焦于“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等主题。

黄永松老师曾笑说,当下中国大陆的民艺热,得益于《中华手工》杂志多年的市场培养,让“手艺”“回乡”“寻根”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细想,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两股力量存在。一股求新、求异、求变革;一股返归田园,追求隐退、质朴、闲云野鹤的日子,把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日常器物的功用与文化上。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对手作器物的感知是机器生产的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人们更容易被与手艺相关的物品打动,也由此促发了当下的民艺热。但对民艺而言,不仅需要更多人去感受与认识,还需要有人深入地研究与挖掘,让自古以来形成的生活传统与根本有所传承。

可惜纵观中国的高等学府,几乎难以找出专业的、独立的民艺学科。与之相关的内容,也大多归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而这门专业的出现,也是近几年紧跟非遗热的潮流而成立的,与旅游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纯粹钻研手艺的少,因为自古以来,国人就重艺轻技。

于是,在手艺人眼里,民艺只是自己今生吃饭的手段,极少会思考文化传承与发展,但同时又感叹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这项手艺要消失了。在2016年春节前,我们杂志社找到一家依然以传统方法制作年画的作坊,希望通过一种新颖的互动方式让大家了解这项技艺并加以推广。师傅几经琢磨,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以“现在政府补贴力度大,我们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困难”为辞,不再谋求未来的发展。

而在设计师眼里,民艺更像是一种道具。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民艺所带来的温暖受到市场热捧,于是很多设计师选择对民艺进行再设计。原本是希望提升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学格调,但很多时候,变成了“唯我设计”,与物品本身的功能脱节,这就违背了民艺的初衷——为人所用。在这种情况下,民艺,反而成为了一个追名逐利的载体,一个虚有其表的宣传概念。

还有一方与民艺息息相关,就是政府机构。民艺大多生于乡村,以多彩的在地性民艺文化为切入点,建设乡村,发展社区。但过犹不及,为快速地追求政绩,民艺更多沦为一种表演形式,生活归生活,展示归展示,脱离了民艺源于生活的本质。

其实这个社会,能为民艺所做的事还有很多。在日本,高端商场会专门开辟空间做民艺展销会,鼓励人们对民艺创造者做出评价,以增强手艺人的职业精神和大众对民艺的尊重态度。所以,在想办法让民艺走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无论它是民众的工艺还是民众的艺术,都是在生活中产生的,是我们生活的本源与文化的根本。所以,在即将举办的匠心传承·中国手工艺创新盛典上,我们以当下的民艺现状为基石,从传承、创新、产业、互联网等角度,探寻站在十字路口的民艺,未来是哪一条路。

猜你喜欢
民艺手艺民众
手艺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最贵的不是手艺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