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4-20 03:37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自贡643000
河北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生活质量

李 杰(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 自贡 643000)



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 杰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临床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药物治疗,两组患者都应用中效糖皮质激素进行外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并统计不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方面的变化,最后对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经过短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迅速改善,湿疹、瘙痒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在随访6月后,对照组的患者评分开始走高,并与治疗组患者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复发率方面,最终随访12月时,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3.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确切,持续时间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复发。

【关键词】慢性湿疹; 认知行为疗法; 咪唑斯汀; 生活质量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CE)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易反复,病程长,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带来较大的痛苦,强烈的瘙痒往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认知行为疗法是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心理治疗方法[4],它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自身,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因此使用认知疗法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整,对进一步研究慢性湿疹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疾病的预后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④年龄16~65岁;⑤自愿并能独立完成调查。排除标准:①抗组胺药物成分过敏患者;②在就诊前1周服用过任何抗过敏药或止痒药、接受过任何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慢性严重感染;⑤糖尿病、精神病、吸毒、酗酒者;⑥不按医嘱或无法定期随访者。

1.2 试验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EXCEL电子表随机数发生器将病人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接受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特殊治疗和常规的抗组胺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西安杨森)+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派瑞松,西安杨森)+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均为3个月。对患者开始治疗后的第1、3、6、9、12月治疗状况进行记录。对于在随访过程中复发的患者,仅给予中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者在之后的随访评分仍然计入原组统计。

1.3 认知行为疗法:①通过相关日记进行自我观察,对严重瘙痒和焦虑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分析。确认严重瘙痒和焦虑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什么样的条件下持续出现,以及严重瘙痒和焦虑的具体影响层面,然后从躯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躯体行为四个层面分析患者对特别的情景条件的行为反应,观察个人行为反应所产生的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②建立认知行为疗法工作目标表(详见表1),针对不同患者的行为与问题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如松弛术,引导想象,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方法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①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的方法[3],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的皮损进行评分。②视觉模拟标尺法(VAS)[4]:以10~0分别代表剧烈瘙痒-无瘙痒,让患者表达瘙痒情况。认知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DLQI)[5]:DLQI分10个问题,内容为患者日常的5个方面。从4个分级进行评分(无-0,少些-1,严重-2,非常严重-3)。从得分来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复发率:以患者EASI评分为标准,当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治疗前评分,即被认定为复发,计算两组在随访12个月时的复发率。

表1 CE认知疗法工作表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SCORAD等评分应用重要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共入选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6~65岁,平均(45.3±8.2)岁,被随机分配入两个平行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6±7.4)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1±8.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评分:①EASI评分:治疗前,两组的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503,P>0.05)。治疗1月及3月时,两组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6月后,两组的EASI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尤其在9月开始,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快速上升,两组差距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均<0.001),见表2。②瘙痒VAS方面: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815,P>0.05)。治疗1月及3月时,两组的瘙痒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6月后,治疗组的瘙痒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出现上升趋势(t= 8.3047,P<0.001),两组的瘙痒VAS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尤其从9月开始,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快速上升,两组差距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01),见表3。

表2 两组的EAS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的EASI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9个月  随访12个月治疗组 40 13.7±6.1 2.2±1.0 1.1±0.4 0.8±0.2 1.9±0.9 6.8±3.2对照组 40 13.4±4.5 2.1±0.8 1.2±0.5 1.5±0.7 3.8±1.6 11.5±4.2 t 0.2503 0.4939 0.9877 6.0812 6.5459 5.6297 P >0.05 >0.05 >0.05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瘙痒VA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瘙痒V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9个月  随访12个月治疗组 40 7.9±2.3 3.2±1.2 1.6±0.7 0.6±0.3 1.8±0.7 3.4±1.5对照组 40 8.2±3.2 3.5±1.8 1.4±0.6 1.6±0.7 5.6±2.2 6.8±3.1 t 0.4815 0.8771 1.3720 8.3047 10.4100 6.2441 P >0.05 >0.05 >0.05 <0.001 <0.001 <0.001

与上述评分相似,DLQ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相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t=0.3123,P>0.05),治疗3月时,两组患者的DLQI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停药后随访6月时,两组的DLQI评分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第9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DLQI评分开始上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 = 4.6093,P < 0. 001)。在整个研究到达12个月时,两组的DLQI评分依然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 5.6830,P<0.001),见表4。

表4 两组的DLQ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的DLQI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9个月  随访12个月治疗组 40 9.1±5.1 2.0±1.1 1.3±0.5 0.8±0.3 2.8±1.3 4.6±2.1对照组 40 9.4±3.3 2.4±1.2 1.5±0.7 1.0±0.7 4.6±2.1 7.7±4.3 t 0.3123 1.5541 1.4704 1.6609 4.6093 4.0971 P >0.05 >0.05 >0.05 >0.05 <0.001 <0.001

表5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n(%)

2.3 复发率:两组患者在治疗3月时均无患者复发,在随访6月时,对照组有6位患者复发,治疗组无患者复发(有统计学差异);在随访9月时,治疗组有8位患者复发,对照组有18位患者复发,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最后随访12月时,对照组共有37位患者复发,治疗组有20位患者复发,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见表5。

3 讨 论

慢性湿疹是一种由于体内、外诱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6]。该病症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易使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表现更多的身心症状。众多报道显示,慢性湿疹与患者的个性、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及患者所处的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即心理—社会因素在导致慢性湿疹疾病发病过程中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建立认知行为疗法工作目标表来设定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通过矫正技术和手段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并时刻把认知矫正与行为矫正联系起来,努力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不良症状减轻、消失。

结果显示,经过短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迅速改善,湿疹、瘙痒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在结束治疗3月时,两组患者无论在EASI、瘙痒VAS还是DLQI评分都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6月时,对照组有6位患者因湿疹复发接受中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两组各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9月时,对照组共有18患者复发,治疗组也有8位患者复发,两组各项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最终随访12月时,治疗组复发患者共20例,而对照组患者达到37例,两组各项评分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经过治疗后的总体复发率统计,治疗组为50%,对照组高达93.5%,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参考文献】

[1] Finlay A,Khan G.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a simple practical measure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1994,19(3):210~216.

[2] Tarrier 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si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J]. Clin Schizophr Telat Psychoses,2010,4: 176~184.

[3] 李智深.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及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575~577.

[4] 李志英,刘保国,刘月梅,等.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25~1026.

[5] 刘宏胜,肖晋,吴集龙,等.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 332~333.

[6] 张敏,汪盛,张谊芝.几种常见皮肤病和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2):129~131.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Mizolas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

LI Jie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Sichuan Zigong 64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mizolas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treated in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izolastine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medication of mizolastine. The medium efficiency glucocorticoid was applied in both groups for external treatment. Then,the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bout quality of life,recurrence rate and recurrence time in different patients. Finally,a clinical evaluation was made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Results: After a short-term treatment,the symptoms of both groups showed rapid decrease,and the scores were improved in terms of eczema,pruri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 At 6 months after follow up visits,the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reatment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01). Meanwhile,the recurrence rate was 5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t 12 months after final follow up,less than 93.5%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mizolastine in the treatment helped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to reduce symptoms in a long time,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to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rates.

【Key words】Chronic eczem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Mizolastine; Quality of life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编号:NO.130258)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4-0596-0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4.024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