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迷的个人认同:基于某大学社团的研究

2016-04-20 18:56冯丽华
2016年6期
关键词:重建

冯丽华

摘 要:个人身份认同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能避免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社会个体对于“我是谁”的困惑,表达了现代社会个人的认同危机。而cosplay现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cosplay是青少年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对角色的追逐,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再建构新的自我认同的过程。本文通过对cosplay现象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怎样建构个人认同以及cosplay现象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关键词:Cosplay;个人认同;认同危机;重建

一、问题提出

Z大cosplay社团“爪爪”的社员们每天都穿着奇装异服排练,晚上零下好几度的天气,社员们穿着薄薄的长衫或是宽松的短裤排练即将到来的元旦节目。这些cosers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什么不同,和普通的男孩女孩子一样,可是正是这群青年,在画上浓厚的妆容,换上奇异的服装之后,会成为父母老师眼中的“妖女”、“伪娘”,变成梦幻般的人物。Cosplay即角色扮演,是一种动漫真人秀的展演,他们一般会自己制作或者购买喜欢角色的服装和道具,通过服饰、化妆、姿态、行为、语言等表现方式在现实的真实环境中重现那些自己喜爱的虚拟人物和角色。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不断分化以及社会变迁,个人、家庭、阶层都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出现了“身体流动性现象”,原来的一致性不存在了,个体存在着多重角色身份,伴随人们的是焦虑、迷茫、孤独、自我怀疑等意义感的丧失。cosplay作为coser展现自我的独立性的活动,在外界看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被认为是病态的症状,赋予抵抗的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Z大cosplay社团成员的访谈及深入观察,研究了coser是怎样在cos的过程中完成他们的自我身份的认同,通过角色扮演,找到另一个自己,建构自己的身份。所以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面对父母老师的反对、同学的异样眼光,是什么让这群人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乐此不彼的追求喜欢的动漫角色?Cosers是怎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收获自我认同以及他人的认同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的?

二、 相关研究回溯

(一)认同理论与身份认同的研究

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既表达着相似性又包含着一致性的意义。学术研究中对认同理论的探讨有着不同的理论旨趣,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埃里克·埃里克松①认为个人认同是指一个人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呈现出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是通过血缘、地缘、性别、种族、国家来定位自己,完成自己的社会定位,而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对个人身份的认同主要是通过个人归属感和个人的价值。张春兴②认为认同是个体模仿、内化其他人或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等,而使自己与他人或者群体渐趋一致的过程。沙莲香③认为认同在心理学中是作为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而存在的,认同维持人格和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互动的统一,是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通常用认同表达归属感的需要。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认同理论是在库利和米德所创建的符号互动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主要着眼于对“自我”的研究④。吉登斯⑤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指出,由于现代性的后果,个人产生认同危机。他认为,认同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同时又影响着现代性制度本身。而一个人的身份必须通过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里定位。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自己在社会关系网所处的位置,来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

(二)Cosplay中个体认同建构的研究

学术界对cosplay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cosplay得以迅速流行的原因,认为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增强,cosplay活动所营造的群体归属感被迫切需要,并呈现出群体性、交际性和反叛性的特点⑥⑦。青少年参与cosplay活动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一是喜欢某个动漫人物而与动漫人物产生共鸣,通过扮演展现自己的特性。二是满足自身的社会交际需求。青少年在从事cosplay中主要是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即社会交往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⑧。

三、cosplay迷认同建构的方式和过程

个体的自我认同是在个人经历中所形成内在性认同,是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的内在化过程和内在深度感,认同危机是人的自我身份感的丧失⑨。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人们面临的认同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要在这个社会上生活,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个人的身份问题,每个人都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认同感是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并不是个人心理单方面发展的结果,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产生的,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个人通过他人的看法重新认识自己进而调整自己。

(一)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个人认同

自我认同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自己的反思,逐渐形成一种对自身的认同感,它不仅是对现有的自我的认知,同时也包含了对理想自我的生产。正如受访者所说: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动漫。”

“我们‘家成立了十年了,进爪爪两年了,经历很多,我们一起开心过,也一起痛苦过,大家共同分享cos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很开心啊。”

在访谈中cosers对于cosplay活动以及社团的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在参加cosplay的过程中,通过社团成员之间的友谊及在参与cosplay过程中结交的其他朋友使成员感到温暖,感受到这个集体的归属感,这些使得他们在参与cosplay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二)在外在肯定中实现个人认同

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在1959年就提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在没有完全社会化之前,青少年生活的环境对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身份认同影响巨大,家庭、学校、媒体成为影响青少年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的“社会期待系统”中的最主要因素。青少年与“社会期待系统”具有差异性,找不到能唤起他们认同的价值体系,当他们面对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时,反差和断裂感产生了吉登斯所谓的“自我认同危机”,而自我同一性的断裂,造成青少年的认同焦虑和内心的迷失。青少年群体不得不接受这种价值观念,服从社会的需要及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方式, 处于被动和压制的受控地位。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青少年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压。在访谈中,受访者都表示角色扮演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现在自己穿的衣服,包括我们成员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小时候就喜欢制作这些东西,做好之后就会觉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人民广场的商演,有个阿姨问我是不是专业演员,我心里特别高兴。能得到观众的肯定,是最开心的事情啦。”

Cosers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肯定和赞扬,给与了他们被尊重需要的满足,他们的能力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外界的不断尊重和赞赏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从而使他们乐于从事cosplay活动,不断地获得这种满足的感觉。在cosplay活动中,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就感获得很大程度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被贴上坏标签的孩子们也可以在cos过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动漫中找到原型,在想象中用自己所认同的身份来替代现实生活中被贴上的标签,得到他者的肯定。只要努力完成扮演以及相关的工作,就会得到大家的欢呼、敬佩和期待,定义了与父母、学校以及社会完全不同的“成功”的含义。

(三)对角色的崇拜和自我否定中实现个人认同

斯图亚特.霍尔指出:“认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体问题,是主体在特定社会—文化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定位和自我确认,一种有关自我主体性的建构与追问”⑩。由于差异的存在,青少年积极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而每个青少年都能在动漫中找到希望中的完美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原型。

“我喜欢娜美,她是最完美的航海士。哈哈,好虐心啊,喜欢她那么多年,我都大三了,还没有找女朋友,我以后就要找像娜美那样勇敢又聪明的。”

这些虚拟人物的存在,使青少年对于动漫人物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形成强烈的共鸣,同时动漫人物个性又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认同对象,在cosplay过程中他们通过扮演角色发现他们所追寻的自我,然后否定自我,再建构完美的自我,镜像理论认为,镜中的自我,实际上是人经过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的我”,是一个虚拟的自我形象,自我的建构就离不开这种理想的自我,青少年能够从这里获得成长所需的动力,缓解自我认同的焦虑。

“我爱着一个叫做索隆的男人好多年呢,他勇敢帅气,魅力无穷,真诚善良,好喜欢他啊,我要是像他那样就好了。”

通过cosplay,青少年从中想要忘掉自己,改变自己,积极的寻找自己,从而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角色扮演实际上是青少年对自我的解构和否认,又对自己积极的建构和认同。通过研究动漫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动漫中都在强调诚实、正义、荣誉、友谊、合作、成功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种思想观念恰好和主流社会所践行的价值观相符合,也就是说,青少年所召唤的亚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并不是只有对抗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

四、当代个体认同的路径重塑

(一)在社会交往中重塑自我认同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个体原本连续性的个体认同断裂和碎片化。现代社会日益重视金钱和权力关系,社会交往本身变成了一种利益工具。吉登斯B11认为,自我认同的发生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中,所以,建构个人认同,必须要在社会互动中完成。就是说,交往是建立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中,是交互主体间的社会行为。

(二)塑造合理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和心态,对于人类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价值观关系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但是,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横行,迷惑着社会上的每个个体。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无法确定生活的价值目标,无法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然而,现代社会必须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目标和价值观念做出选择,这样造成人们对社会的无所适从和陷入自我矛盾之中。因此,要重建文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论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陈旧观念被打破,人们必须对自己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进行新的估量。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加剧了人们观念的变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造成了人们的认同危机。面临着多种认同选择,人们的认同处于不断的建构—破裂—建构过程中。

Cosplay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基于某个角色再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事实上就是青少年表现自我的方式,通过cosplay青少年彰显了自己对于身份、价值的独到的理解,表达了对于父辈权威的反抗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抵制,同时,建构了自己的自我身份。Cosplay为青少年展现自我、表达思想价值观念等提供了一个舞台,同时也缓解了青少年的压力和焦虑心理。但是,社会的利益错综复杂化,造成cosplay的发展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比如“暴力”等因素的传播会对青少年群体及社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要正确发挥cosplay的积极作用,同时,认识到cosplay活动的消极作用,抵制不良影响,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2]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22.

[3]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161,162

[4]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5] 班建武.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26

[6] 刘胜枝.冲突与共融——cosplay活动的文化性与商业性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3)

[7] 谢莒莎.浅析cosplay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8] 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45

[9] 马中红.邱天娇.身份认同:cosplay亚文化的实践意义[J].青年研究,2011(5)

[10] 马中红.邱天娇.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11] 谢莒莎.Cosplay文化之于大学生需求满足过程透析[J].青年探索,2006(3)

[12] 王伶鑫.Cosplay中的文化再生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9)

[13]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类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注解:

① Erik H.Erikson,Identity and the life-cycle[M],New York: W.W Norton.1959.

②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22.

③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④ 班建武.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26

⑤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8:161,162

⑥ 褚琳琳.Cosplay与社会整合——关于Cosplay的社会学研究[J]理论界,2010(12)

⑦ 刘胜枝.冲突与共融——cosplay活动的文化性与商业性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3)

⑧ 谢莒莎.浅析cosplay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⑨ 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45

⑩ Stuart Hall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M].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1996:97

B11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猜你喜欢
重建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构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澄海“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