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2016-04-21 17:51关磊周艳华唐元平梁金莺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中华传统文化

关磊++周艳华++唐元平++梁金莺++邓富方

摘 要:本研究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大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视角,国学专题课程必修化、文化精品活动特色化、文化践行项目常态化、文化育人团队协同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资助育人融合机制,着力解决当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群体中存在的自卑、诚信缺失等精神贫瘠现象。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加强“四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地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诸多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贫瘠现象,影响该类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未来发展。本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构建资助育人和传统文化融合机制,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广州某所高校在校大学生。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座谈和访谈、资料查阅。

三、调查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对广州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的特色项目实效性、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实践等内容,还对广州几所高校所开展的文化育人活动和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全方位、多角度调查中华传统文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作用,提出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融合机制。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调查情况

本调查涉及文、工、农、理、经、管、法七个不同专业,男与女、各专业和各年级比例接近1∶1,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95.3%,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达100%。本次对同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了前后两次调查,第一次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方面;第二次调查主要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上过传统文化课程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统文化对自身的作用方面。

2.第一次调查结果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第一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其中,20.5%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国学”这个词语,33.1%的学生对国学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了解或理解片面,69.4%的同学表示在学校和家庭中没有接受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7%的学生表示经常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19.1%的学生通过课堂教育了解传统文化,8.3%的学生通过家庭教育了解传统文化,26.7%的学生通过媒体了解传统文化,说明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方面其渠道上主要为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而学校和家庭渠道显得不足。

62.9%的学生认为自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低,国学文化素养水平不高。58.3%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度不足,然而91.4%的学生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学生对待传统文化存在矛盾的一面。在与学生的座谈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传统文化并未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注重学生的本专业教育,家庭也仅重视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但并不表示在学校和家庭完全没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没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二是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分化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三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待创新,传统文化要以普通人能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3.第二次调查结果分析

调研小组特别邀请国学专家为同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开设国学翰林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翰林班共有20个学时,共持续五周,分为不同的版块进行讲解,包括“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的体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等。

在课程全部结束后,调查小组对该批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同一批次学生在接受专题传统文化教育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和喜爱程度有很大提升。

其中92.5%的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设国学课程,并设置为必修课,89.7%的学生认为国学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86.4%的学生则认为国学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93.7%的学生认为通过上国学课程,能学会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92.6%的学生十分赞同国学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35.6%的学生认为教师传授传统文化以语言传递为主,45.8%的学生更喜爱以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

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专家授课和系统讲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于文化促进自身道德提升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表达了希望教学方式能多样化的态度。

五、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融合机制

调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结合开设国学翰林班后学生的真实反馈,梳理广州各高校开展文化育人活动的良好经验,本研究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融合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国学专题课程的必修化

国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并未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学教育的一些课程往往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某一层面,并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且选修这种方式只能局限于少数大学生,因此以国学课程选修为主导的这种方式对于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本研究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大多支持国学作为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相对于选修课程更加系统和精细,也可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学习传统文化,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

在开展国学翰林课程的实践中, 本研究发现国学翰林班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育效果。

在学生的选拔上,主要采取以兴趣报名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定期接收学生对于课程讲授方式和质量的反馈,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对某一文化命题进行交流探讨,以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定期集中式学习背诵经典著作,在课堂前朗诵诗篇,课余组织学生去学堂、文化馆等地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文化精品活动的特色化

高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局限于文化专题授课,虽然授课在系统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也存在欠缺灵活性的问题,而文化精品活动可以弥补文化课程在这方面的劣势。

文化精品活动可集娱乐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能极大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高校以院系、社区为单位开展诗词创作与朗诵会、书法展、家风家训展、汉服展、历史话剧等特色文化精品活动,注重扩大文化精品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精品活动当中,充分汲取文化精髓和感受魅力。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座谈交流,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3.文化践行项目的常态化

要实现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和入行,最根本的途径在于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践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主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味地处于被动地位。

各高校应根据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内涵要求,筹划与之相对应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参与的文化践行活动。

以“仁”为主题,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爱心活动,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爱,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以“义”为主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讲座,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践行活动中。如支教、支农、支边,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礼”为主题,开展生活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等礼仪常识,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以“智”为主题,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主题讨论等活动,启迪心智,明辨是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有理智的人。

以“信”为主题,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升。

4.文化育人团队的协同化

无论是文化课程的开展,还是文化精品活动的组织,都有赖于相关单位、专家学者、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组织等文化育人团队的参与和协同。

教务处、校团委和宣传部等相关单位在制定文化精品项目或活动上具有主导权,也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更易形成合力,以做大、做好、做精文化品牌项目。

辅导员负责各项活动的筹划、实施、宣传等工作,是连接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桥梁,可对文化活动顺利进行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组织协助教师具体参与到文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学生也在参与活动当中接受了文化熏陶。由此可见,文化育人团队彼此分工协作,缺一不可,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六、结语

资助育人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资助育人工作不单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经济资助,更是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高校应依托和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如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美德、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囊括爱国、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内容。要想实现资助育人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赖于国学专题课程必修化、文化精品活动特色化、文化践行项目常态化和文化育人团队协同化的“四化一体”。

参考文献:

[1]蔡聪裕.儒家“五常”思想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5,(5).

[2]侯旻翡,谭 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中华传统文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