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院系竞政共同负责制探究

2016-04-25 12:20杨少清
学习月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负责制民主集中制院系

◆杨少清

2014年中办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高校明确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历史不长,当前绝大部分实行了党政共同负责制。从基层院系实施效果来看,党政共同负责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在院系的贯彻落实,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党政关系不协调、党政机构运行不畅、工作合力不足、工作绩效难以达到最优状态等问题,导致院系作用不凸显,甚至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一、影响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有效领导。民主集中制的践行水平是影响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在院系领导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才能发挥好集体领导的作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成效。

(二)制度保障。任何体制的良性运行都必须依靠严格、科学的制度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推进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重要平台。要落实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必须制定好相应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等配套措施,才能确保会议制度与决策机制不流于形式。

(三)聚焦执行。一个好的制度得以实现好的目标,关键在于执行者。院系党政“一把手”如果具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能够与他人密切配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才能够以上率下,成为院系领导班子团结协同的核心、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重要推手和院系事业发展的“领头羊”。

(四)评价监督。健全评价与监督机制也是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要素。从一个系统所具有的比较完善的功能而论,它还应该建立一种与之配套的评价与监督机制,通过对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制度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制度实施结果的满意度与效能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有效路径

院系党政负责人同时参与到党政工作中,形成权责明晰、职责与权力互相交叉、互为主辅角色的工作格局。这就要求,院系党组织和行政班子必须遵循党政共同负责的规定和要求,积极探索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有效路径,合力推动院系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践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明晰院系党组织和行政班子工作的侧重点。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一种领导体制和工作规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对于维护党政班子团结、推动事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要凸显民主集中制这个核心。为此,首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党委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围绕职责范围来开展,并在工作中予以充分体现,其工作着力点就在于把握方向、监督落实、协调各方、凝心聚力上,在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等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其次,院系行政班子承担着具体组织本单位日常行政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职责。具体而言,院系行政班子的工作内容包括:本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及年度工作计划的拟定并组织实施;德育工作方案的拟定及组织实施;教学、科研、管理、咨询、评审等组织机构设置与调整方案的提出及组织实施;主要岗位设置与调整、人员聘任、业务骨干培养、教职工奖惩及综合工作方案的拟定及组织实施;拟定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绩效工资分配、大宗经费使用、办学资源调配方案;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等。作为学校的办学实体,院系行政班子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行政事务和业务管理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要履行好共同负责,既要强调以团结协作为前提,又要把分工负责作为关键,在履职方式上采取分工合作,通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使具体工作有人去做,出现问题有人负责,避免党政相互扯皮和推诿。

(二)构建以党政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工作平台,不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党政联席会议是促进院系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是推行党政共同负责制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平台,以“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作为实施的原则,以会议作为表现的决策形式,按照确定的决策程序及相关规则,对重大问题共同决策。第一,开好党政联席会,必须界定什么属于重大问题。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主要是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为核心内容的重要事项,并以此建立详细的议题评选规则、会议讨论规则、会议表决规则、决议执行规则。第二,开好党政联席会,必须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只有会前的功夫做足了,意见更容易集中,会议的效率与效果会更加理想。根据议题评选规则,在上会前,分管领导应就自己拟提出的并且适合上会讨论的议题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方案,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议。党政主要负责人拟在会上提出的议题,上会前还要注重加强党政负责人之间的充分沟通,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在两个“一把手”之间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提交会议讨论,而对于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一般应暂缓提交会议讨论。第三,开好党政联席会,必须确立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议事规则。必须建立契合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会议讨论规则、会议表决规则和会议决议执行规则。对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与会人员应充分发表意见,按照会议讨论规则和表决规则,对相关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议。会后,由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执行。

在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一系列促进信息公开的规定,比如面向本单位公开所有内部管理的制度,定期公布党政联席会议议决的事项和决定,及时发布学术组织在职责范围内讨论议决的事项,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向教代表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将本单位财务管理及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向教代会做专题报告等等。第二,建立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在学校层面,要把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施情况纳入到对院系工作的考核体系,通过设定一系列衡量党政共同负责制施行状态的指标(如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党政主要负责人之间的配合程度、党政班子之间的协作状况、执行学校决定和落实本单位重大决定事项的情况等),在接受院系关于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同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实现上对下的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运用。在院系层面,实行年度班子及成员述职报告测评制度,自觉接受教职工代表或全体教职工的民主评议,通过群众对党政班子的满意度和工作效能的客观评估,实现下对上的评价。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院系党政班子队伍建设的质量。一要选配好院系党政班子两个“一把手”。在选配院系党政班子两个“一把手”时,应该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聘环境,把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协作意识好、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二是坚持“走台阶”,避免直接从没有担任过副职、缺乏行政管理经历的教职工或没有院系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一把手”。事实上,只有直接参与过院系管理工作的副职、有院系工作经历的干部,才能对院系工作有宏观整体的认识;只有对院系两个“一把手”的协同工作有直观认识和体悟的,才有可能处理好协作配合中的各种问题;三是从有利于协作配合的角度做好两个“一把手”的搭配,尽可能综合考虑思想共识度高、性格冲突不大、相互包容性好、技能互补性强的干部中选配院系党政班子的两个“一把手”。二要不断提升党政班子队伍建设的质量。建设一支优秀的党政共同负责管理团队,在具体实践中应突出抓住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班子组建”。组建合理的党政班子,要综合考虑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年龄结构、气质与性格特点、能力特长等方面的诸多要素,以期形成较为理想的团队组合。二是强化“三严三实”作风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努力把“三严三实”作为领导班子成员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把“三严三实”内化为价值追求、践行于干事创业中。三要建立学习提升机制。增强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关键要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领导力。建立学习提升机制,就是要通过完善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平台、强化学习保障等措施,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管理团队,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习成果向实践的转化,使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成为支撑管理团队科学行政、高效行政、健康行政的重要保证。

(四)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做好评价与监督。重点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权力关系:一是明确职责,正确处理政党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各自工作的侧重点而赋予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职责,从而避免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或者以政代党、弱化党的领导与政治核心作用的现象。二是划清边界,正确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权力关系。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权力关系,既要明确“一把手”的权力内容、权力边界、权力行使方式和程序、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又要建立“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制衡机制,还要完善监督制度、切实发挥监督主体的作用。三是明晰范围,正确处理行政与学术的关系。通过合理定位教授委员会的性质、功能及决策形式,明晰学术组织与党政管理的职权范围,有效平衡学术与行政,在凸显教授的主体地位和学科学术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有效路径、强化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效能。实现评价监督,首先是建立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补救机制。学校党委监督培养,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如党政一把手协同出现问题时,可通过建立校领导约谈制度、轮岗、离岗学习等方式采取保护干部,达到补救的目的。其次是通过建立党政联系会议决议执行的报告制度,实现对共同负责成效的监督。既要接受上级党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接受群众对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又要向院系教职工大会报告,请全体教职工对执行党政联席会议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猜你喜欢
负责制民主集中制院系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合议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