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场繁殖模式及生产效率研究

2016-04-25 00:34李秉诚李玉峰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甘肃省民勤县畜牧站甘肃民勤7333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小尾寒羊肉羊

李秉诚,李玉峰(.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甘肃省民勤县畜牧站,甘肃民勤733300)



养羊场繁殖模式及生产效率研究

李秉诚1,李玉峰2
(1.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省民勤县畜牧站,甘肃民勤733300)

摘要:试验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小尾寒羊纯繁模式下(Ⅰ组)母羊的产羔率最高,小尾寒羊(♀)与陶塞特(♂)杂交为试验模式(Ⅱ组)和陶寒(♀)与特克赛尔(♂)杂交为试验模式(Ⅲ组)下母羊的产羔率依次降低,因此,肉羊商品生产最佳繁殖模式应采用小尾寒羊的二元杂交,其次为三元杂交。

关键词:小尾寒羊;肉羊;杂交;效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羊场的选择

试验选择在安定区集约化肉羊养殖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羊群规模、品种和饲养技术水平均较好的甘肃育耕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羊只的选择

参试羊要求健康无病、繁育性能正常、年龄2~3岁、体格基本一致的小尾寒羊和陶寒繁殖母羊(空怀)分别为100只和50只,选健康无病、年龄3岁左右的小尾寒羊、陶塞特和特克赛尔种公羊各1只,供试验用。

1.3试验时间

试验从2013年1月1日开始至2014年6月30日结束,共18个月时间。

1.4试验羊的分组

将小尾寒羊母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只,按照小尾寒羊纯繁为试验模式Ⅰ(小尾寒羊组);小尾寒羊(♀)与陶塞特(♂)杂交为试验模式Ⅱ(陶寒组);陶寒(♀)与特克赛尔(♂)杂交为试验模式Ⅲ(特陶寒组);将试验羊自然分为三个试验组群,分别饲养。

1.5饲养管理

试验羊按照本场羊群日常饲养管理技术规程(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肉羊饲养技术规程)进行饲养。每天饲喂时间分早、中、晚三次,中午以适量饲喂粗饲料为主,早晚两次精粗搭配以羊基本吃饱为准,自由饮水。每组参试羊只饲喂草料质量标准相同,即每只繁殖母羊平均每天饲喂精料0.5 kg、青贮料1 kg、苜蓿粉0.25 kg、玉米秸或麦秸类草粉0.75 kg;每只3月龄内羔羊平均每天饲喂精料0.2 kg、青贮料0.25 kg、苜蓿粉0.20 kg、玉米秸或麦秸类草粉0.25 kg;每只3~6月龄羔羊平均每天饲喂精料0.35 kg、青贮料1 kg、苜蓿粉0.20 kg、玉米秸或麦秸类草粉0.50 kg。在具体生产中,对哺乳期母羊和生产后期羔羊饲喂量可适当增加,否则,适当减少。

1.6试验数据测定

试验期内分别登记三组试验羊的产羔情况(初生、3月龄和6月龄数量)、试验羊及羔羊只发病情况,测定羔羊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三组各随机测定40只羔羊的体重,要求公母各20只)。同时,记录试验羊试验期内所有饲草料、水电、人工及药物等生产消费。试验结束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羊配种、怀孕及产羔情况(见表1)

表1 参试母羊产羔情况比较

图1 繁殖成活率示意图

由表1可知,试验羊在试验Ⅰ、Ⅱ、Ⅲ各模式,产羔总胎数分别为117次、108次和105次;胎均繁活初生羔羊分别为2.53只、2.27只和2.09只;18个月总繁活率分别为592%、490%、440%,12个月(1年)繁活率分别为394%、326%、293%。可见,试验Ⅰ、Ⅱ、Ⅲ三个试验模式,繁殖母羊试验期内总体产活羔数和胎均产羔数以试验Ⅰ组最好,其次是试验模式Ⅱ组和Ⅲ组。

2.2发病死亡及羔羊存活情况(见表2、3)

表2 母羊发病死亡情况

表3 至6月龄羔羊发病死亡情况

图2 羔羊发病死亡率示意图

由表2可知,试验羊在试验Ⅰ、Ⅱ、Ⅲ各模式,繁殖母羊发病情况分别为15只、6只和4只,三组均没有死亡。表3可知至6月龄羔羊发病情况分别为31只、17只和12只,发病率为10.47%、6.94%、5.45%;死亡分别为13只、5只和4只,死亡率为4.4%、2.04%、1.82%。可见,试验Ⅰ、Ⅱ、Ⅲ组繁殖母羊及所产羔的发病死亡数呈依次减少的趋势,说明母羊胎产羔羊超过2只以上时,个别母羊因保姆性不够等原因致使羔羊发病或死亡数增加。同时杂交羊本身体质或抵抗疾病能力增加,也是母羊或羔羊发病数减少的原因。

2.3羔羊初生、3月龄体重测定对比(见表4)

表4 羔羊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表

由表4可见,试验羊在试验Ⅰ、Ⅱ、Ⅲ各模式,公母羔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44 kg、3.90 kg和4.29 kg;3月龄公母羔平均体重分别为22.42 kg、26.97 kg和29.46 kg;6月龄公母羔平均体重分别为44.02 kg、53.05 kg和55.94 kg。试验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羊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羔羊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小尾寒羊纯繁殖组提高15.34%、20.29%、13.65%和26.42%、31.4%、27.08%;三元杂交组比二元杂交组羔羊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小尾寒羊纯繁殖组提高9.6%、0.92%、5.49%。

图3 羔羊体重示意图

2.4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第Ⅰ组至试验期末生产羔羊283只。其中3月龄165只,6月龄118只,总收入4 457.25元,总支出2 631.87元,净利润1 825.41元,羔羊每公斤活重的成本14.76元,净利润10.24元;第Ⅱ组试验期末生产羔羊240只。其中3月龄130只,6月龄110只,总收入4 669.75元,总支出2 526.39元,净利润2 143.36元,羔羊每公斤活重的成本13.53元,净利润11.65元;第Ⅲ试验期末生产羔羊216只。其中3月龄115只,6月龄101只,总收入4 519.0元,总支出2 452.44元,净利润2 066.56元,羔羊每公斤活重的成本13.57元,净利润11.43元。试验Ⅱ、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多收入320.95元和241.15元,每公斤活重净利润分别提高1.41元和1.19元。试验Ⅱ组比试验Ⅲ组多收入76.8元。

图4 羔羊每公斤活重利润、成本图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小尾寒羊纯繁模式下(Ⅰ组)母羊的产羔率最高,小尾寒羊(♀)与陶塞特(♂)杂交为试验模式(Ⅱ组)和陶寒(♀)与特克赛尔(♂)杂交为试验模式(Ⅲ组)下母羊的产羔率依次降低,但是,羔羊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明显依次减少,增重明显提高,收益增加。通过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模式Ⅱ为养殖效益最好,其次为模式Ⅲ,模式Ⅰ最低。因此,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肉羊商品生产最佳繁殖模式应采用小尾寒羊的二元杂交,其次为三元杂交。

图5 繁殖母羊只均收入图

表5 母羊只均经济效益核算表

表6 日饲养成本核算表

作者简介:李秉诚(1963-),男,甘肃宁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牛羊养殖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9.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1-0078-03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小尾寒羊肉羊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繁育生产性能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小尾寒羊脑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小尾寒羊养殖技术
小尾寒羊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