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研究

2016-04-25 08:51温平川刘意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温平川 刘意

摘 要:本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萌发阶段的关系反馈,总结出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整合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丰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对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萌发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动力学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会议发言中指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又利于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知识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在国家创新系统中,产学研是知识积累点,如果将这些点联合起来成为知识流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目前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多数学者都将资源分配、成本分摊、风险承担作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阶段性的相关研究献相对较少。针对这问题,本文分析着重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各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充分分析该阶段的关系反馈。丰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体系,对我国深入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把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分为动力因素与阻碍因素。动力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知识创新潜在价值、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他们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有效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而内部动力因素主要分为:知识创新的风险,资源共享的阻碍,研发成果转换缓慢,利益分配。这几个方面是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阻碍因素,怎样有效规避或者减少其影响,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SD模型,在该模型中,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直接增加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学研机构的知识创新需求增加了高校、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动力。另外,政府部门对知识创新的激励政策,使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动力大大增加有效的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形成。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知识创新的风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成的影响,知识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SD模型,充分说明了这一系列的正负反馈环。如图1.1所示。

构建流图和建立结构方程是系统动力学的主要两个步骤。根据各个影响因素的反馈回路,借助与专业的表述符号绘制成的流图,有利于掌握系统的结构及其动态行为,也有利于对系统特性的分析和理解,更是建立系统方程的前提。在图1.1的基础上运用Vensim软件绘制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SD流图。如图1.2所示。

从图1.2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楚的发现各数据的关系如下: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形成量=创新意识原始数量+创新意识增加量-创新意识减少量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增加量=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意识动力*权重+企业创新意识动力*权重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减少量=创新风险淘汰量+市场变化因素淘汰量

创新风险淘汰量=创新意识增量*创新风险率

市场变化因素淘汰量=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增加量*(1-市场需求度)

企业创新动力=企业创新意识*权重+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权重

企业创新意识=市场需求度*权重+政府政策激励*权重+市场竞争*权重

在图1.2中,我们采用某集团公司2015年度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实际数据,并对参与人员进行走访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把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原始值设置为0,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知识存量原始值设置为1,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激励政策设置为0.6,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率为0.5,市场需求度设置为0.8

在知识存储量中,设置50%的知识能够直接促使高校、科研机构产生创新意识。

产学研三方的意识增量权重均为0.5

政府政策激励的权重设置为0.5

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意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的影响力设置为0.8

市场需求度、政府政策、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创新意识权重设置为0.3,0.3,0.2

我们设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形成一次需要一年时间,那么运行该模型,将得到以下结果,如图1.3所示:

由图1.3我们可以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形成量在经过24个周期循环后,由最初的0增加到了747。这说明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中动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各项阻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动力因素对产学研三方具有更大的作用,能有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与发展。

四、结论与研究建议

上述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知识创新潜在价值、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是促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在不断的变化着,是我们人为很难控制的,但是政府政策、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是我我们比较好控制的几个方面,有效的协调好以上三隔方面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潜在价值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源泉,知识创新的价值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越发加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知识创新的风险,资源共享的阻碍,研发成果转换缓慢,利益分配是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的协调好这利益分配,降低知识创新风险,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不能避免的话题。

五、结语

本文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与Vensim软件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SD流图。通过2015年某集团公司的实际数据与对参与人员的调研设定了权重比例,系统的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的反馈回路与影响因素。并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充实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丰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 苏敬勤.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 科研管理,1999,05:68-72.

[2] 温平川,蔡韵. 政产学研资创新体系风险控制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8:93-95.

[3] 王尚武,王玉芬,高建明,韩苏廷.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风险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3.

[4] 陈力,鲁若愚. 企业知识整合研究[J]. 科研理,2003,03:32-38.

[5] MALECKI EDWARDJ. Connecting loc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open innovation, double networks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14(1):36-59.

[6] 常荔,邹珊刚.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 科研管理,2000,02:13-19.

[7] BoerM, Bosch F A J Volberda H W.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nedia Complex[j]. joum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9.36(3):379-398.

[8] ALICE L ,Embedded firms,embedded knowledge:problem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global cooperative ventures[J],Organization Studies,1997,18(6):973-996.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
协调模式下的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合理供求模式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