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

2016-04-26 20:59慈奎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颗粒剂降糖糖化

慈奎

池州市贵池区中医医院内二科 安徽池州 247000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

慈奎

池州市贵池区中医医院内二科 安徽池州 247000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照研究,丛2014年1月筛选患者,截止2016年1月,参与研究10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奇数(n=50)入选对照组,偶数(n=52)入选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辩证治疗,选择合适的颗粒剂,持续9个月。结果:9个月后,观察组完成研究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对比中医积分、CysC、UAC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组内对比Scr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具有多靶点作用,可改善保护残留肾功能、降糖、减轻全身症状。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 12%~13%,据此推算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约为3%~4%,占慢性肾脏病的1/4~1/5左右[1]。绝大多数糖尿病肾病尚不自知,入院后多见临床期,患者常伴有水肿等症状表现[2]。糖尿病肾病具体发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肾替代外,无特效、根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降压药、免疫调节、激素药物为主,蛋白尿复发率高,全身症状控制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疗效不稳定,疗效易受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影响。中医诊治糖尿病肾病经方、方法较多,疗效肯定,大量 Meta分析显示单药、中成药治疗该病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西医治疗[3]。辩证治疗符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糖尿病肾病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都影响辩证以及病因病机,辩证治疗非常必要。本次研究试评价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研究,丛2014年1月筛选患者。纳入标准:①参照WHO推荐标准诊断为 2型糖尿病;②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参照 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诊断;③属于CKD Mogensn分期Ⅰ-Ⅱ期,处于代偿期,血肌酐<177μmol/L,尿蛋白排泄率(UAER)<300mg/24h,无需进行透析治疗;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重大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②存在药物禁忌症;③合并其他类型肾脏病,如免疫性肾脏病;④进入失代偿期;⑤近3个月急性肾损伤病史、急性感染病史;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敏感体质,药物禁忌症;⑧无法获得随访;⑨参与其他研究。退出标准:①采用计划外治疗方法;②医师要求终止研究;③突发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车祸创伤,需住院治疗;④未获得随访。截止2016年1月,参与研究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51~71岁、平均(64.5±5.2)岁。均为2型糖尿病,确诊病程1~17年,平均(5.3±1.4)年。肾病分期:Ⅰ期24例、Ⅱ期78例。吸烟51例,饮酒11例。合并高血压53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糖尿病足病史9例,周围神经病变31例,眼底病变1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奇数(n=50)入选对照组,偶数(n=52)入选观察组,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分期、合并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管理,摄入优质植物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每日蛋白摄入量在0.8g/kg(体重),食盐3g/d,能量30~40kcal/(kg·d)。控制治疗合并症、并发症,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选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如厄贝沙坦。针对糖尿病,需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用药,选择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格列喹酮等药物降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0%以下。就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对症处理。同时口服安慰剂,由苦味剂调配而成的颗粒剂,用法与对照组同。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辩证治疗。阴虚者:给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主要成分黄芪、生地黄、夏枯草、大黄等),1日1袋,1日2次,阳虚者给予止消温肾宁颗粒(主要成分黄芪、鬼箭羽、淫羊藿、大黄等),1日1袋,1日2次,阴阳俱虚则止消保肾宁颗粒(主要成分黄芪、山茱萸、姜黄、大黄等),1日1袋,1日2次,若气阴两虚、脾肾不足给予参芪降糖颗粒,每次 1包,1日2次。4周1个疗程。3个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对象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UmAlb/Cr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月复查1次三大常规、肝肾功能与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s)反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前,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符合则采用方差后LDS-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χ分2析(ANONA),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个月后,观察组完成研究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对比中医积分、CysC、UAC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组内对比Scr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未见心电图异常,未见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

3 讨论

大量的Meta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可增进疗效,主要药物为汤剂内服、注射液、颗粒剂、片剂等,针灸、穴位敷贴等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广大的糖尿病肾病而言,从服药是否便利、药物是否经济等方面考虑,中药片剂或颗粒剂的应用价值更高。本次研究中,辩证论治,选择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止消保肾宁颗粒、参芪降糖颗粒,这些药物中均运用到黄芪,另常用大黄。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改善血小板功能、抗炎、增强细胞活性、双向调节血糖作用、抗过氧化、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利尿降压等多种作用[4-5]。Meta分析显示,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其他药物均各有功效,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作用,从而全面的减轻炎症,改善肾功能[6]。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9个月后指标改善更显著,中医积分、CysC、UAC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 Scr无显著改变。提示中医辩证治疗在保护肾功能、减轻肾功能损伤、降糖方面发挥作用。研究中,UACR是重要的肾功能指标,可规避短时因素对尿蛋白、肌酐变化的影响,反映较长时间段的肾功能变化,CyCs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无组织特异性,产生率恒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3个月内的血糖变化,这些指标显著改变,提示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确实可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对于延缓终末期肾病的到来,减轻全身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需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可导致证素变化,需做好随访[8]。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具有多靶点作用,可改善保护残留肾功能、降糖、减轻全身症状。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6(7):447-498.

[2]张路霞,王海燕.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及挑战-来自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启示[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497-498.

[3]孙峰俐,曹和欣,何立群,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5,33(6):186-188.

[4]肖峰,胡雅国,吴石楠,等.黄芪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014-2016.

[5]方朝辉,赵进东,舒仪琼,等.参芪降糖颗粒对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5):32-38.

[6]刘宇,周琳,肖雅,等.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Mete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5):611-615.

[7]丁波,张倩,吴锦丹,等.胱抑素 C 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含量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268-1270.

[8]王颖辉,赵进喜,王世东,等.中医药干预对早斯糖尿病肾病证素演变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20):1759-1763.

R587.2

A

1672-5018(2016)10-019-02

慈奎(1980年12月14日),男,初级,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颗粒剂降糖糖化
关于颗粒剂登记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快乐降糖“穴”起来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降糖“益友”知多少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