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016-04-28 14:28邓翠玉程垫丰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

邓翠玉++程垫丰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制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制造的概述, 详细阐述了中国制造的定义、意义和特点;而后由“中国制造”的美国威胁论、美国经济危机等事件对近年中美贸易关系展开研究;解析《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引出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再对“中国血汗工厂代表”富士康的苹果代工模式加以分析,用数据对比中美制造的成本优势,得出中国制造对美国经济影响甚微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制造;美国经济;成本优势

北京时间3月10日(美国时间3月9日),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通过官网正式宣布,中国中车中标芝加哥7000系地铁车辆采购项目。该项目标的数量846辆车,标的金额为13.09亿美元(根据3月10日汇率,约合人民币85.27亿元)。这是中国高端装备第二次登陆美国市场,也是迄今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一笔地铁车辆订单。更加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的是,据外媒报道,中国中车提交的报价为13.1亿美元,比竞争对手庞巴迪出价低2.26亿美元(约合14.72亿人民币),而庞巴迪在2009年到2015年间为CTA交付了714辆500系地铁车辆,中车此番中标可谓是“虎口夺食”。而随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公布,要将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以“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为由对中兴通讯采取限制出口措施。“中国制造”再次引发全球热议。

一、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是指所有生产于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境内的产品,不仅仅是"Made in China", 即原产地在中国--原料是中国的,整个制造过程也是在中国完成的;还包括“Manufactured in China”,即原材料是由国外提供,只是在中国完成加工装配 。

(一)中国制造的意义

制造业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通常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比如美国制造业对其GDP的直接贡献率始终大于20%,拉动其他产业30%,拉高增长率40%。因此,制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制造更是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国制造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劳动力成本低廉。我们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很低,仅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欧洲的四十分之一。其次是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目前可利用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接受的是技术或产品的转移,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大部分是一种出口加工的模式。

再就是工艺品价格过于低廉。有些产品质量不够优良在市场上,生产厂家、商家在不断地打价格战,互相压价,这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生产集中度较低,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中美贸易关系

(一)"中国制造"的美国威胁论

据美国方面的测算,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正是在这样大量廉价消费中国产品和中国资源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企业却抱怨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本国的制造。加之07年的玩具召回事件,宠物食品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在中外都引起了轩然大波,CNN主持人甚至公然在节目上发表“中国制造产品是是红色的毒娃娃”之类的煽动性话语,令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大受打击。由于美国的民众很少关心政治问题,因此很容易被媒体影响,而媒体总是借由一些事件来妖魔化中国,大肆宣扬中国制造威胁论。

(二)经济危机后的中美贸易关系

而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两位数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欧盟外,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美贸易额创下4500亿美元的新高。对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很多美国学者、政客甚至政府机构公开或不公开的批评中国破坏了自由竞争的规则。而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后,更是把中美贸易冲突推向高潮,西方的一些媒体和政客已经开始批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导致他们国内的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尽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在减少,却仍维持在不低于2000亿美元的水平。这就意味着美国每年进口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

三、中国制造在美国经济中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萨拉用生动幽默的文笔记录了她的家庭在远离中国制造的一年当中发生的事。 最后得出结论:“在未来的10年中我都可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中国制造看似已扎根于美国。萨拉及其身边的人认为,中国制造的出现导致了美国制造的衰落,也导致了美国失业率上升,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发展。

我并不同意萨拉的观点。第一,当今时代已经不是一两百年前,不能以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 第二,看世界各国的产业分布图,我们发现越是发达的国家,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就越低,因为制造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达国家选择将制造业转接到像我们国家这样劳动力极其低廉的地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把高能耗,高污染带给了我们。因此,中国制造并不能对美国制造构成威胁。

(二)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近日,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的单位劳动力优势仅剩4%。

如果将生产率纳入考量范围,美国制造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劳动力成本,仅比中国高4%,不仅远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比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要低。美国每名雇员的制造业产出从2003年至2016年增长了约40%,而同期德国和英国的增幅分别为25%和30%。尽管印度和中国的生产率均翻了一番,美国的生产率仍有80%到90%的优势。也正是这种极高的生产率,帮助美国压低了单位劳动力成本。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制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甚微,而所谓的中国制造威胁论根本不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郎咸平.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东方出版社,2008.

[3] 2013-2017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2013.

[4]陈润.富士康内幕:中国制造,最终幸福了谁?[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
英媒:北京决心重新塑造“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