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连环画再度繁荣时期的构图艺术研究

2016-05-03 01:38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中国

魏 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450000)



新中国连环画再度繁荣时期的构图艺术研究

魏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450000)

摘要:文革后,新中国连环画再度繁荣,连环画艺术走向了辉煌的巅峰,在构图构成的处理上有了新的飞跃。本文通过研究《人到中年》等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连环画在取景距离、取景角度、构图构成以及背景细节的选取和刻画上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比如加强了画面的时空连续感和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等。

关键词:新中国;连环画;再度繁荣时期;构图艺术

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压抑和洗礼,连环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从“神”性走向“人”性,作者的个性得到认可和尊重,连环画家有了充分发展的机遇和展示的舞台,一批表现时代精神,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接连涌现。1984年全国六届美展中,连环画获金奖四枚,与油画并列金奖首位,引起社会和美术界的刮目相看。对此,已有相关研究成果问世,如介子平的《褪色的记忆-连环画》,曹新哲的《中国连环画出版研究》等,但对连环画构图构成的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下面,本文将对再度繁荣时期1的连环画在取景距离、取景角度、构图构成以及背景细节的选取和刻画上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1986年,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中(创作时间基本都在1985年以前,包括1985年),获荣誉绘画一等奖的是《人到中年》(尤劲东)、《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邦锦美朵》(韩书力)和《罗伦赶考》(高云)。绘画创作一等奖虽然空缺,但二等奖有三十三件作品,如《长生殿》(高云)、《廖仲恺》(雷德祖)、《要是我当县长》(胡博综)、《贵妇还乡》(高燕)、《黑骏马》(魏小明)、《李慧娘》(徐恒瑜)等,这些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获奖作者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画家,基本功扎实,思想活跃,勇于借鉴,富于创造性。他们打破了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等传统表现形式,在表现手法、构图、时空关系处理、形象塑造和心理刻画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并有新的突破。

一、《人到中年》

尤劲东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构成效果,不同于通常黑白长篇连环画时间、空间连续性的取景特征,《人到中年》采取定格的手法和类似于“写生”的形式,把画面凝固于某个瞬间,如其中多次采用了联画的形式,如四联的形式,三联(图1)的形式,在同一幅画中交代一个人物在不同场景或若干人物在不同场景的不同表现,就像电影的多镜头组合一样,画面饱满,包含信息量大,带给观众开放的思维空间和新鲜的视觉感受。如图1,画面两边两联的重色使观众的视线自然集中在中联。中联中陆文婷的背影,正蹒跚前行,而两侧两联中是很多人关注的眼睛,突出了相互关爱的主题。又如图2,画家从俯视角度直视躺在病床上的陆文婷大夫,别致的构图突出了陆大夫单薄、瘦弱的身体状况。

二、《朝阳沟》

《朝阳沟》的构图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的精髓,讲究画面的气韵和虚实,变化丰富。虽然同样是描绘山区景色,图3、图4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构图形式,图3为了表现山区的山川宏伟,气势磅礴,所以采取了全景构图;而图4表现人们在陡峭的山路上挑水前行的困难,则取了截断式构图,把画面重心集中在中间山路处,两侧的山体省略为空白,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画面中心山路的崎岖与陡峭上。

三、《罗伦赶考》2

《罗伦赶考》中,高云3注重构图的完整性、艺术性和细节的真实性,并深谙对比的魅力,他利用线条的走势和疏密变化造成画面的“动静”“虚实”“前后”等变化,让观众有丰富的视觉享受。如图5,画面上部是马棚,棚顶的曲线构成画面的上限,和画面中部马槽横长的曲线呼应,构成了画面的“静”;而静中有动,画面下部罗伦和仆人边走边商量,身体处于运动之中,晃动的担子,飘起的披风,流畅的斜长线条,“动”感十足,动静对比,“动”势更明显,主体鲜明。又如图6,院墙在画面中构成一个曲线形的小框架,使整个构图显得别致而紧凑,人物集中在园中,大多数人正站定观望,而罗伦身体前倾,衣带挂风,动势明显,显然是刚刚找到失主,冲进来院子里来的,他的“动”与众人的“静”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虽然画面人物众多,他却脱颖而出,成为画面的焦点。高云利用线条的走向对比使画面构图更自然、更和谐,可谓别具一格,恰到好处。

四、《邦锦美朵》4

《邦锦美朵》采取彩色装饰画手法,韩书力5利用了点、线、面等不同的构成手段以及色彩搭配,平面感和装饰感强。如图7,描写小女奴阿德洛丹,在贪婪的奴隶主的威逼下,到大风雪中去寻找根本不可能找到的野白菜。作者绘制时着力于画境的创造。作者并不画雪,只是用昏暗的设色,绘出雪夜的昏暗气氛;更匠心独运地把狂风处理成类似原始彩陶上的装饰纹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眼睛闪着凶光的狼四面把小女奴围住,狼的动态和运动着的线纹相结合,在观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旋转、晕眩的感觉。这运动着的线纹是极有表现力的,它不但象征暴风、构成阴森可怖的画境,更是作者与观者对险恶环境的情感反应的一种强化表达6。韩书力在以后的许多图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它。

五、其他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画家们在构图上有很多大胆的尝试。卢延光的《龙女牧羊》注重画面的布局,以线条的疏密和图案装饰给画面造成“轻重”“繁简”“动静”等对比,画面层次鲜明,节奏感强。卢延光构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常常运用一些平面构成因素在画面中填补空白,活跃气氛,完整布局,创造视觉平衡。而魏小明7的《黑骏马》则结合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使画面构成具有强烈的平面美感和装饰味道。而汪国新8的《长江三部曲》则强调取景多变和视点多变,综观全书,1600多幅画面,几乎没有一幅在构图上雷同。构图上艺术语汇的丰富,直接反映出汪国新驾驭绘画构图法基本规律的高超能力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长江三部曲》综合运用了全部12种形式的构图形式(平行垂直线构图、平行水平线构图、平行斜线构图、对角线构图、十字架构图、“S”型构图、马鞍型构图、楔形构图、辐射线构图、三角型构图、螺旋型构图、圆型或破绽圆构图)9。构图的极富变化,画幅的流畅衔接,由此产生的韵律感,强化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以及影视等新媒体的影响,再度繁荣的连环画摆脱了文革时期“样板戏连环画”构图公式化的弊病,在取景距离、取景角度、构图构成以及背景细节的选取和刻画上都有新的飞跃,普遍加强了画面的时空连续感和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连环画家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个性得到抒发,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新中国连环画再次繁荣,连环画艺术走向了辉煌的巅峰。

注释:

1.建国至“文革”前夕,快速有序的连环画发展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由于经历了“文革”的畸变后连环画曾再度出现繁荣,所以本文把建国至“文革”前认定为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的“第一繁荣期”而“文革”后认定为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的再度繁荣时期。

2.高云绘,羡智改编.《罗伦赶考》.连环画报,1983(6):45-48.

3.高云,195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3年,他创作的《罗伦赶考》得到了广泛好评。这部作品在1984年被选送欧洲,参加“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的展出并获特别荣誉杯;1985年,重画的《罗伦赶考》又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金质奖。1986年,他重新创作的《长生殿》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二等奖,同时他的《黄天荡之战》还获得了三等奖。同年,《长生殿》被选赴英国展出。

4.韩书力绘,流泉编.《邦锦美朵》.连环画报,1982(9):25-28.《邦锦美朵》是采用装饰画手法进行连环画绘画创作的少数作品之一,是韩书力在中央美院研究生学习的毕业创作。

5.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196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9年毕业后赴北大荒兵团劳动,1973年进藏,1980年复又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又毅然返回西藏。1984年连环画《邦锦美朵》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获金质奖。

6.夏硕琦.《探索者的艺术——韩书力和他的〈邦锦美朵〉》.美术,1985(4):12-17.

7.魏小明,1957年出生于广西省。1983-1985年连环画《黑骏马》《一个女人的刚毅》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三届全国连环画”银奖、《连环画报》金环奖。

8.汪国新,1947年生于湖北宜昌市。《长江三部曲》长达1600余幅,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可谓鸿篇巨制。

9.谭元杰.《连环画的表现形式》.连环画艺术,2001(1):31-34.

参考文献:

[1]魏华.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艺术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3]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奖作品选1981—1985年[M].中国连环画出版社,1989.

[4]许勇.历史、自然、人和英雄——连环画《嘎达梅林》的创作体会[J].连环画艺术,1983(6).

[5]夏硕琦.探索者的艺术——韩书力和他的《邦锦美朵》[J].美术,1985(4).

[6]曹新哲.中国连环画出版研究[M].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该文系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CYS012。

猜你喜欢
新中国
浅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笛艺术的发展
关注历史发展的逻辑
还原真实
历史视角下推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科技战略研究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的女博士学位授予史探微
周恩来新中国水土保持思想初探
论新中国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