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隐形,另有猫腻?

2016-05-03 05:42史婧力
中国船检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事局海盗海域

本刊记者 史婧力

海盗并未远去,“与时俱进”的他们变得更具有攻击性、杀伤力、专业性。

索马里海域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在这片致命海域,职业海盗横行肆虐,让国际社会头疼不已。而国际海事局(IMB)日前公布的2015年度报告显示,根据已知情况,索马里海域去年未发生任何海盗袭击事件。一度猖獗到肆无忌惮的海盗,为何突然销声匿迹?是悬崖勒马后洗心革面还是乔装改扮后变换手段,继续为非作歹?

强盗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日前,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信息安全峰会RSA Conference 2016,汇集了全球各地区著名安全专家以及全球众多顶级安全厂商。会上公布的一则消息,不仅引起了全球信息安全专家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海事界的重视,因为海盗“搜查”贵重货物比之前快了很多:一群海盗劫持了一个装满贵重货物的集装箱。这一行为与海盗之前的作案手法颇为不同,他们没有劫持船舶,也未将船员作为人质,而是登船后,按照事先通过黑客掌握了该公司的货物清单,用手机扫描条形码找到集装箱后盗走,扬长而去。经分析,海盗通过软件漏洞上载到服务器,进行远程访问服务器之后,下载了该船运公司的提货单。也就是说,上船前,海盗便锁定了目标。显然,借助高科技和互联网手段,海盗的劫掠方式也开始升级换代,惯用的乘快艇、快速登船、劫持人质、索要赎金的暴力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用起了高科技、玩起了互联网+的“新派海盗”,似乎少了些昔日的凶狠残暴,多了一些阴险狡诈。

海盗的“新派”不仅体现在作案手段上,而且对市场冷暖和“商机”的洞察把握也更加灵敏。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际油价呈现断崖式跌落,海盗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以往海盗劫持成品油轮的频率是所有船型中最高的。但随着油价的跌落,近一年来,海盗对打劫油轮变得意兴阑珊。而对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打起了算盘,一些“不甘寂寞”的海盗,把“生意”和偷渡者行业结合,充分把握了海上所有的“非法商机”。据说,已达到相当规模。

种种迹象表明,在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严厉打击之下,海盗的嚣张气焰得到有效遏制。一部分浪子回头,改行做起了正当营生。但也有一部分正在转型为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新派海盗”,甚至还有一部分暂时偃旗息鼓,伺机卷土重来,或者干脆转移了作案地点。国际海事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索马里海域的平静得益于国际海军巡逻、船舶BMP4实施以及海岸警卫队的联合重压,但目前无法确定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危险尚在,不能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整体海盗活跃度目前处于“低潮”期,但在海盗高风险区域内,海盗劫持的重心已然从非洲海域转移至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俨然成为了重灾区。

◎ 在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严厉打击之下,海盗的嚣张气焰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国际海事局发布的各海域劫持数量变化显示,2010年至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海盗劫持总数分别为289、352、233、188、178和190起,海盗活跃度的确处于“低位”。其次,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能够看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越南和孟加拉的劫持总数分别 为86起、11起、12起、19起 和11起,占全球劫持总数的75%,表明了东南亚海域劫持数量的激增。单从2015年1至9月的劫持总数分析的话,东南亚区域劫持总数为120起,非洲区域劫持总数为26起,远东地区劫持总数为19起,印度次大陆为18起,美洲为6起,其余为1起。

一批“高科技”海盗在成长

一位曾长期工作在船上的管理者对记者说,虽然国际海军力量在危险水域建起的海上安全走廊持续向海盗施加压力。然而,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盗势力向规模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现在的海盗,真可谓“与时俱进”,已从漫无目的的随机抢劫变成了有计划、针对性更强的行动。这与曾经亲身深入到索马里海盗“出产地”邦特兰的加拿大记者杰·巴哈杜尔说法一致,在其所撰写的《致命的海域》中提及,海盗的选择对象起先是漫无目的的随机作案。而伴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投资者的不断“加码”,手持AK47、配备各种雷达、坐拥母舰的海盗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且海盗对于情报的搜集也更趋向专业化,所谓的一些敏感细节并非那么神秘,当你连上网络,打开诸如劳氏海上情报这类在线海上追踪服务网站,只要缴纳会员费,便可获得船舶的定位信息。另外,黑客的出现,也只是现代海盗利益链条上的一个节点而已,顺着这条轨迹能够“揪出”隐藏在背后的“黑手集团”,且“新派海盗”集团的分工已细化得像一家精密运转的公司。以索马里海盗的赎金分配为例,属于金字塔型,50%的赎金进了攻击者的口袋,30%分给投资人,剩下的20%分给岗哨。其中,翻译人员在海盗的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经验的翻译还极其抢手。以投资海盗的活动方式看,更已细化为“独资”、“合资”和“众筹”三种模式。可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海盗逐渐成熟的手法已经不容忽视。

诚然,适者生存,海盗亦不例外。只有最先进的海盗组织才有可能在一轮轮战火的洗礼中存活下来,优良的船只、完善的后勤保障、导航技术、设备,以及信息网络系统都是海盗进化的结果。那么,下一个问题又闪现在记者脑中,既然海盗如此“与时俱进”,随着航运市场的低迷,油价的下跌,海盗青睐的船型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

首先,仅从数字上看,根据国际海事局的数据,散货船超越化学品/成品油轮成为海盗最为青睐的对象,但化学品/成品油轮并未被“抛弃”,依然排在海盗“最爱”第二位,集装箱船则有下降趋势。

其次,BIMCO大中华区代表庄炜从其他角度解读了航运走势与海盗劫持船型间的关系。他表示,航运业低迷与海盗劫持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尤其是对国际航运至关重要的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全球运力严重过剩,因此供需矛盾突出,导致了航运业目前处境艰难。但海盗问题的大大改善,一方面是海盗肆虐区域陆地国家政治矛盾趋于缓和,加之各航运公司对传统海盗安全防范意识和措施的重视,使得海盗成功劫持数量有所减少。当然,武装护航和私人武装安保也功不可没。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根据Worldwide Threat to Shipping (WTS)近期报告,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以及越南等地仍有零星船员被绑架以及货物被抢劫的案例,特别是西非和马六甲地区仍应当格外关注。

以上种种变化显示,海盗并未远去,“与时俱进”的他们变得更具有攻击性、杀伤力、专业性。那么,业界又应该以怎样的措施去应对更加强大的海盗呢?

魔高一尺还需道高一丈

◎ 下图是2010年至2015年前三个季度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成品油轮、原油油轮、杂货船、拖船和驳船以及渔船被劫持次数

国际海事局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希望海面上能够保持安全和平静,海岸国家也有义务去保卫,确保海上安全,但船队进入高风险海域时,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更是自保的不二法门。因此,在通过高风险海域时,应提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及时更新了解高风险水域所发生的劫持事件,搜集所有关于海盗动向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并做好紧急通讯计划。二是确保船员安全被放在首位,如海盗开火,避免船员被困于船体里面,并考虑给船员配备防弹装备。三是注意船体干舷高度,防止海盗在吃水线最低点登船。四是在通过高风险区域时船舶要全速航行,最少保持18节航速。五是确保所有的非致命武器能够正常使用。六是确保所有消防泵正常运转,同时确保主机正常运转,确保在通过高风险区域时能够全速通过。七是使用物理屏障,如在船的外围使用铁丝网和通电围栏防止海盗登船。八是确保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和其他重要的航海设备正常运转。

针对日益频繁的海盗利用网络犯罪,国际海事局表示,虽然海盗的新手法层出不穷,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在市场上能够找到相应的反海盗系统和方式,只是成本相对较高。

BIMCO的观点非常明确,认为航运业已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事实上,早在2011年欧洲网络行业协会在其一份报告中强调航运业的网络安全意识低到几乎为零。基于航运本身的业务特征,其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故而比其他行业更易受到网络攻击。在船岸之间交流更通畅的当下,所有表格实现高度的网络化以及数据传输飞速增长的时候,网络安全的隐患也日渐增加,因此才会给海盗可乘之机。

BIMCO一直在呼吁船东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IMO海事安全委员会及其便利运输委员会均已同意将网络安全纳入其议程,并就网络安全措施合作制定自愿准则,以保护并增强网络系统的弹性,支持港口、船舶、海洋设施和海上运输系统其他元素的运行。IMO还表示将与其他联合国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如国际电信联盟进行协商。

庄炜表示,在海事安全委员会会议MSC95中,BIMCO、国际航运公会(ICS)、INTERTANKO和INTERCARGO联合提交了一份详细报告,关于“加强海事安全的方法——船上网络安全的行业指南”,国际邮轮协会(CLIA)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指南将包括,如何通过访问权限管理来使得网络攻击的风险最小化,如何保护船上系统并制定应急方案,在碰到事故的时候,尽可能以最好的方式来应对。当然,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提高认识,还需要进行教育普及,这就需要公司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威胁,并且保证应对措施恰当。

显而易见,清除海盗之祸,并非一日之功,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在预防、应对、打击的同时,也需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海盗国家渔业、政治纠纷及贫穷等问题。

猜你喜欢
海事局海盗海域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遗落海域
海盗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海盗”变身暴走狂
实地考察强交流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海盗学院(12)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