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2016-05-03 02:24王琴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家属住院

王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 湖南,长沙 410008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王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 湖南,长沙 410008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择取年限在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并针对引起患者心理失衡的原因给予患者心理失衡护理。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失衡状况,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及采纳。

心理失衡护理;慢性乙型肝炎;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而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者,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脂肪肝、肝源性糖尿病等。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上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失衡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择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择取年限在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60例患者。

对照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60岁和20岁,平均年龄(35.25±0.21)岁,其中,男患者39例,占65.00%,女患者21例,占35.00%。

观察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61岁和21岁,平均年龄(35.37±0.14)岁,其中,男患者38例,占63.33%,女患者22例,占36.67%。

对照组和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等。

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并针对引起患者心理失衡的原因给予患者心理失衡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问卷调查: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心理失衡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自身、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根据调查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失衡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心理压力护理:护理人员可定期组织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实例说教,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乙肝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患者健康的生存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家庭压力护理: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沟通,并向患者家属讲解乙肝传播途径,消除患者家属对乙肝疾病的恐惧感,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及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社会压力护理:医院可组织护理人员走进社区,在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讲座,加强乙肝的防治宣传教育,消除社区人员对乙肝的恐惧心理,使社区人员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乙肝患者。

1.3 观察指标

将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录入 SPSS20.0软件处理,当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n,%)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d)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种大众病,在我国已超过1亿的人口感染此类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传染性高、预后差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演变为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等疾病,进而会直接变成肝癌[2]。而且在自身、家庭及社会压力下,会使患者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失衡为护理原则[3]。

经过多项研究证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心理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压力,使患者缺少治疗信心、担心疾病传染等,而心理失衡护理措施即是根据患者心理失衡的原因,采取可缓解、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有效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4]。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通过经常性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指导患者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通过给予患者家属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家属对疾病及患者的恐惧,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及温暖,消除患者的孤单、自卑及心理负担;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失衡情况,还应消除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对社区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社区人员对疾病有更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社区压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5]。

在本次研究中,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失衡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心理失衡护理措施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失衡状况,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及采纳。

[1]郭凤珍.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212-213.

[2]翟清华,郑蔚,张利霞等.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422-3424.

[3]董红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指导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429-430.

[4]刘若琴.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75-576.

[5]苏雪梅,苏冰莲.护理干预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683-684.

R473.5

A

1672-5018(2016)10-187-02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家属住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妈妈住院了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