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家长学校:从源头做起二十四载不忘初心

2016-05-03 07:26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仁寿总校仁寿县

本刊记者罗晓庆



仁寿家长学校:
从源头做起二十四载不忘初心

本刊记者罗晓庆

仁寿家长学校汪洋中学分校培训会

24载春华秋实,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对仁寿县来说,却是教育发生重大突破和发展的24年。为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仁寿县探索出了一条从苗头抓起、从源头抓起的未成年人保护的科学路径——“家长学校”模式。

“家长学校”,顾名思义,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家长队伍,让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之下,对子女实施正确的教育影响,这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1991年,仁寿县关工委的同志们就已经意识到了。

回首24年前的初春,时任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关工委前身)会长的李英堂同志一行从河南安阳考察回来之后,就召开了预备举办家长学校的研讨会。此后不久,旨在更新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仁寿县家长学校正式开班授课,仁寿师范附小等六所学校21个班共来了1300多名家长进校。自此,仁寿家长学校的发展便开启了大幕。这种由县关工委牵头、县教育局和县妇联联合举办家长学校的模式开了全省先河。学校以民办教育的方式办学,并设立县家长学校总校,校长由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各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分校,这也是仁寿县家长学校的独有特色。

经过24年来的不懈努力,家长学校工作已经成为仁寿县下一代工作的亮点品牌,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办学经验也已经作为典范案例在全国推广。

不打麻将的好家长多了

“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正面,还要有好的方式方法。”仁寿县坝达初中的学生家长王雨说,他近来正在参加家长学校开展的“正向教养”项目课程,获益良多。他感慨,过去对孩子做错事总是大声呵斥、批评,这样是不对的。课堂上,学生家长都像重回学生时代,认真做笔记,回答老师提问,并不时与老师互动。像王雨这样的家长在仁寿比比皆是。通过培训,广大家长学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从源头上保护了青少年的成长。

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深入,家长学校已经开办24届,仁寿县家长学校在全县达到了198所,培训家长学员达92.19万人。2016年3月11日,仁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关工委主任杨红在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的目标要求全县各村、社区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

数年前,杨柳中学一位学生的父母,本来两人在成都各自都有事业,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心甘情愿放弃了部分花费太多时间的装饰材料生意,回家照顾儿子学习。2011年,这位学生以706分的高分成绩考取当地一中。还有一位初中学生的家长,是一个“麻将高手”,常常为了打麻将置孩子于不顾,通过家长学校学习后,下狠心戒了麻将瘾,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后被评为“好家长”。

仁寿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家长学校总校校长杨克能指出,广大家长在学习中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形成了“十多十少”的良好局面:重视家庭教育的多了,推给学校的少了;与学校沟通的多了,挑学校毛病的少了;重视全面发展的多了,单纯关心知识的少了;耐心辅导的多了,急于求成的少了;理解学校的多了,怨恨学校的少了;鼓励子女的多了,指责子女的少了;遵守义务教育法的多了,辍学的少了;言传身教的多了,空口说教的少了;严格要求的多了,娇惯迁就的少了;与子女沟通的多了,简单粗暴的少了。

假期孩子的眼泪少了

当然,这些结出的好果实都离不开“五老”的心血。讲师团成员76岁高龄老人唐永才,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写出了供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级别学生家长学习的5万字资料,供家长学校授课使用。为帮助含饴弄孙的祖辈进行隔代教育,他还将授课内容浓缩后,进行录音,并将录音广泛散发,可谓用心良苦。

同时,仁寿县关工委的“五老”队伍勇于探索,敢于吃螃蟹,增添了许多新举措,其中重头戏有二,一是2013年由家长学校延伸的“假日学校”;二是“正向教养”项目。时移世易,近年来,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留守儿童问题,仁寿县家长学校总校于2013年起,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举办暑期“假日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假日里也欢声笑语,不再因为父母不在而孤独抹泪。

2015年,全县共办“假日学校”98所,参加学习的儿童达20万人次,其中留守儿童占60%。全体参学儿童全部免费,不收一分钱。参与办学的乡镇、村(社区)干部200余人,“五老”志愿者250多人,社会爱心人士近150名,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超过400人。所有参与办学人员均为志愿者,不计报酬。

“正向教养”——全新的办学理念

家长学校办学中,针对授课内容,也大胆创新,以全新的理念统领办学方向。2015年8月中旬,县家长学校总校主动与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沟通合作,联合进行家庭教育“正向教养”项目。“正向教养”项目是国际救助儿童会近几年来推广的新项目,目的在于向中国家长传播正向教养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为中国儿童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它是一种去掉惩罚、去掉羞辱的家庭教育方式。它使家长、教师用温暖的、积极的教育方式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方法,不仅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开发,还有助于在亲子和师生间形成更加平等、尊重的良好关系。

参加了两次正向教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县家长学校总校校长杨克能、常务副校长李兴祥,分别撰写了专题教材,并深入各个家长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全县已有26所学校、23500多名家长和11000余名中小学生听取了“正向教养”专题讲座,反响强烈。原四川省省长、现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在仁寿调研工作时,就曾指出,对青少年进行关爱,要从源头做起,从苗头抓起,仁寿家长学校成绩显著,其经验起到了典范作用。

仁寿24载不忘初心,硕果累累,带动了全市家长学校的开办,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性现象,一个关工人上演的重磅大戏,在四川省关工委25年来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历史上谱写出了家校共育的新篇章。

品牌档案

品牌“家长学校”

年限24年

内涵通过教学和培训,使广大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从而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这也是仁寿县探索出的未成年人保护从源头做起的品牌经验。

成果仁寿县家长学校创办于1992年,经过24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具的仁寿特色。累计培训家长近100万人次,家长学员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以德育人,为国教子,惠及学子66万人。

猜你喜欢
仁寿总校仁寿县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浅析仁寿彩陶的历史发展与传承策略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仁寿灌蛋”技惊四座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征稿 启事
兰州行吟 (三首)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