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03 01:53黎绍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枕霍山县单季

黎绍波

摘 要:单季杂交中籼稻是霍山县主产农作物,在袁隆平超级稻攻关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面积高产栽培,2015年平均单产855.8kg,取得了霍山县新的突破。该文详细介绍了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健词:杂交中籼稻;栽培技术;霍山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40-02

1 栽培地点及其立地条件

在霍山县与儿街镇指封山村梁家大弯村民组,前茬是冬闲田,土壤为沙壤土,排灌方便,pH5.1~5.4,有机质含量1.92g/kg,全氮0.12~0.14g/kg,碱解氮80~90mg/kg;有效磷5~8mg/kg;速效钾100~150mg/kg。无霜期225~235d,总日照2 050~2 100h,年平均气温15.1℃,≥10℃的活动积温4 850~4 900℃,≥10℃有效积温2 200~2 400℃,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 300~1 400mm,适宜单季杂交中籼稻生长。

2 技术路线及生产结果

通过培育壮秧,合理株行距,科学施肥,科学田管,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夺667m2产1 000kg高产。

要求指标:667m2栽插基本苗5~6万;最高茎蘖苗达到24~26万;最后667m2成穗16~17万,成穗率≥65%。实际生产结果见表1。

3 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3.1.1 苗床与品种选择 苗床选择农户菜园地,砂壤土,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头年冬667m2施腐熟农家肥3 000kg;品种选用国审稻Y两优900,生育期141d。

3.1.2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土壤耕翻,667m2施45%三元复合200kg,5%克百威颗粒剂2kg,壮秧剂4.5kg,将肥药翻入土中约2~3cm,再开沟做畦,人工整平,畦宽1m,长20m。晒种除杂去劣,用25%咪鲜胺(2mL)+10%吡虫啉(8g)2 000~3 000倍水溶液进行种子处理6h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浸种催芽,种子刚露白便可播种。

3.1.3 播种 播种前1d,667m2用1kg50%敌克松苗床消毒,浇透水,30cm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将刚露白的种子沥干明水,用旱育保姆包衣,每袋660g可包衣1.5kg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每667m2苗床播10kg干种,播后盖细土2cm~3cm,谷不见天,再用40%丁恶乳油(野老旱秧净)30mL对水40kg均均喷雾。插好育秧竹弓,覆盖农膜,用土压实。

3.1.4 秧苗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保持棚温30℃,出苗至1叶1心期,棚温25℃至30℃,1叶1心时施断乳肥,用1%尿素+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土壤不发白不浇水。2叶1心期保持棚内温度25~28℃,土壤不开裂不浇水,3叶1心至5叶期保持棚内温度25~28℃,土壤墒情满足秧苗生长,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叶面肥。秧苗整个生长过程中,棚内温度超过32℃揭膜通风,防止烧苗。在移栽前7d揭膜炼苗,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移栽前2d施一次送嫁肥,送嫁药,叶面喷施一次1%尿素+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667m2苗床用40%异丙威·吡蚜酮粉剂40g加80%多菌灵粉剂80g对水40kg均匀喷雾。

3.2 大田整理 667m2施生石灰15kg(调酸pH6.5)、“亿牛”牌有机肥500kg,翻耕入土,搭埂防渗,再在移栽前1d 667m2施45%(N∶P2O5∶K2O为15∶15∶15)司尔特复合肥50kg,整平。使耕层不低于30cm,田面高底落差小于3cm,试验小区四周设立保护行和排灌沟。

3.3 规格移栽 拉绳人工移栽,栽插规格(46.7cm+23.3cm)/2×16.7cm,每667m2插1.143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667m2基本苗6.17万。

3.4 科学施肥 按照667m2产1 000kg稻谷目标,N∶P∶K=1∶0.5∶1.1计算,所需纯N 24kg,P2O5 12kg,K2O 26.4kg。基肥(氮肥占总氮27.6%),667m2施“亿牛”牌有机肥500kg ,45%司尔特复合肥50kg ;分蘖肥(氮肥占总氮38.9%),第一次,移栽后7d施尿素10kg+45%司尔特复合肥10kg。第二次,移栽后17d施45%司尔特复合肥30kg+秀谷硅谷子(SiO2≥20%)2kg;穗粒肥(氮肥占总氮33.5%),第一次在晒田复水后667m2追施45%司尔特复合肥30kg,第二次在幼穗分化第3期时施促花肥,施60%氯化钾12kg+尿素10kg。

3.5 科学管水 移栽时保持浅水层4~5cm,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分蘖期薄水勤灌,干干湿湿,间歇灌溉。当田间总茎蘖数20万时,开始排水晒田,采取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叶色转淡、白根外露。在拔节初期,结束烤田,复水,抽穗期及其前后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后干干湿湿,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活熟到老。

3.6 病、虫、草害防治

3.6.1 草害防除 667m2用22%野老苄乙(6%苄嘧磺隆,16%乙草胺)30g,移栽返青后(移栽约10d),将除草剂伴细砂均匀撒入田间,保持水层3-5cm7d以上。若生长过程中田间有少量杂草,人工拔除。

3.6.2 虫害防治 防治二化塓、稻纵卷叶螟,667m2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喷雾。二化螟一代于5月下旬至6月初,二代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防治稻飞虱,667m2用50%吡蚜酮粉剂15g对水45kg于初发期喷雾。

3.6.3 病害防治 防治稻瘟病,用45%咪鲜胺1 000倍、40%稻瘟灵500倍液交替使用,预防穗颈瘟,在水稻破口前3~5d喷药预防,齐穗后再用药一次;防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10~15d,即水稻“叶枕平”时期(水稻剑叶抽出时叶枕与倒二叶的叶枕平齐),齐穗后再用药一次。667m2用有效成分量井·蜡芽菌25~30g或井冈霉素10g或戊唑醇6~7g或烯唑醇10g对水45kg喷雾;防治稻纹枯病,667m2用有效成分量井冈霉素10g或井·蜡芽菌25~30g或爱苗(丙环唑+苯醚甲环唑)5g对水45kg喷雾。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叶枕霍山县单季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的12个烦恼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
含羞草的秘密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害羞的含羞草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