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行业的风光与落寞

2016-05-04 19:37小刘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温州人中坚温州

小刘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说,打火机已经从温州最红火、最风光的行业,跌到最夕阳、最挣扎的行业了。现在,不论是企业主还是主管部门,都意识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吸烟有害健康,但打火机仍是每个家庭的刚需,比如点生日蜡烛、比如引火需求……在这个市场,温州打火机曾经垄断全球。

然而,在资金短缺、用工成本激增等因素下,温州打火机出口量骤减,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50%,生产企业也从最辉煌时期的3000多家,减至仅剩70余家。

黄金时代

“当年是谁第一个生产打火机的?”在温州,无人能说清这个问题。和历史久远的温州皮鞋不同,金属打火机是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金属打火机最大的产地在日本,零售价至少两三百元人民币,属于海外探亲的温州人带回来的稀罕物。当时,温州的农村家庭工业已蓬勃兴起,对市场感知敏锐的温州人,在这个新奇货中嗅到了商机,争相研究甚至动手拆装从国外带回来的打火机。

李中坚,让中国打火机走出国门开始国际贸易的“第一人”。他回忆,当几个年轻人用手工打制的方式做出了外形酷似日本货的打火机后,不少温州人开始跟进。到1980年代末,温州开出了500多家金属打火机厂,各类配件厂也迅速兴起,温州市区的信河街成了世界有名的“火机配件一条街”。1988年,李中坚通过在香港的东方国际推销有限公司将温州的打火机销往国外,此后,温州打火机如潮水般涌出国门。

李中坚记得,在市场黄金期,他的东方打火机厂每天出口打火机最少10万个,当时货车就等在路边,一下装配线,马上打包发货。

1990年代中期,日本打火机生产商组团到温州考察,承认他们毫无还手之力:一个电子点火器,进口单价至少4元,温州人自己做,一开始是1-2元,形成大规模生产后只要0.1-0.3元;密封圈,进口的0.2元,而温州产的从0.05元降到0.005元。为降低成本,一些厂家甚至直接将零配件拼装组合生产,把价格缩减到近1/30。

2001年前后,打火机成为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超过5.5亿个,占据了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80%的份额。当时出厂价5-8元的打火机,利润可高达3元。这个产业在温州诞生不到20年,就取代了金属打火机曾经的世界生产基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遭遇寒冬

然而,2002年起,“春风得意”的温州打火机行业开始遇到了欧盟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即儿童安全法规))、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

黄发静,全球最大金属打火机生产厂家之一的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因带领温州打火机企业抵制欧盟CR法案声名鹊起。

按黄发静的说法,美国、欧盟CR法案的贸易壁垒,“每次都让整个行业蜕了一层皮。”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需求萎缩,温州出口的打火机55%销往日本。然而,2010年12月17日,日本也正式实施CR法案。由于通过CR认证需要增加更多的检验设备和工人,一个月后,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只剩100多家。

到2012年初,通过日本CR认证的温州打火机企业,只有摩登、日丰、特灵、东方、东大等寥寥几家,没有通过认证、又以日本贸易商为主要客户的其他企业只得关厂。

温州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认为,虽然温州打火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为原材料、人工成本、信贷、汇率的上涨而被不断挤压。即便是日丰这类有日本、欧洲市场稳定订单,境况相对较好的龙头企业,一年的利润也只有数百万元,行业平均利润仅3%~5%。

到2016年初,东方打火机厂老板李中坚决定关厂,亏损了几千万。“不会再做打火机行业了。”他说。目前温州制造的金属打火机出口量骤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不足50%。

担任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的黄发静,则召集业内硕果仅存的70多家企业开会,第一句话便是“活着最重要”。黄发静的日丰打火机厂虽然还在运营,以生产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金属打火机为主,但利润比鼎盛时期减少了九成。他说:“只要能够活下去,温州打火机行业不在我这一代消亡,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痛定思痛

去年,黄发静去了一趟合作伙伴Zippo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工业小镇。对方有精美的模具,从金属片成型、制壳到电镀,都形成了一套完善而精细的产业链。

在黄发静看来,打火机是温州制造的一部分,发展受制于整个工业环境,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配套落后某种程度上拖累了打火机的创新。仅仅花几千万美元买回一条生产线远不能解决打火机的质量升级。一条生产线只能解决部分工艺的问题,电镀等环节依然要外包,而国内的电镀工艺远不及国外。更稀缺的是能够熟练使用国外先进生产线的人才,机器的维修、养护又是问题。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分析说,温州打火机行业落寞,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动,还因为温州打火机企业绝大多数以代工为主,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限。

黄发静感慨:“打火机行业要不停创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转型升级箭在弦上。”

温州市一位分管经济的官员也表示,温州的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虽是传统产业,但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转型得好,就是高效产业、‘永不落幕的产业。”温州原市委书记、现任中央深改办专职副主任陈一新在一次专题调研时说。(编辑/张本科)

猜你喜欢
温州人中坚温州
好玩的温州乐园
上海大哥,温州小弟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鹿城温州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温州人创业的“闪光点”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