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常规打造创业教育新模式

2016-05-04 11:03秦婉欣
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北京邮电大学同学学校

秦婉欣

“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既可以拓展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未来学生们步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勇于直面,敢于解决。因此,北京邮电大学一直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贾云鹏对《经济》记者说。

北京邮电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从本科生开始的。对于大一学生来讲,创业可能有点为时过早,因此学校更多的是引导他们朝创新方面进行思考。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北京邮电大学就会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宣讲,针对创新创业的最新情况,对各种脱离课堂的可能性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北京邮电大学就会像一个创新大本营一样,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教务处牵头行动,并在各学院设立分基地,从而推动在教学上对创新的尝试。等学生到了大三,就开始更多地谈及创业,在前两年创新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会对创业有新的认识而非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所以,北京邮电大学的“双创”教育的模式就是先从创新切入,再逐渐深入创业实践。

“创新听起来也许比较虚,但落到实处时,则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些具体项目,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的解决方案,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过程比所谓的创新口号更重要,因为这个过程会激发出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方式、做事的方法,并产生更多的结果,这种多样性就可能激发出一些新的东西。因此,要搭建好平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贾云鹏说。

在这个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贾云鹏发现一个年级、一个专业内的学生在面对某些问题时是无法独立解决的,有些问题可能已经超出他所学的知识体系范畴,但对于创新创业来说,不可能只局限在某种狭窄的范围之内。如何让可能性变宽、解决范围有限的问题呢?贾云鹏开始尝试让学生打破年级和专业的禁锢,跨年级、跨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经过反复实践之后,贾云鹏发现这种交叉式的组队模式可以解决很多不同领域的问题,同时,很多同学也发现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和认知。

因此,在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内,贾云鹏开始使用这种“跨年级、跨专业、梯队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跨年级就是要打破年级的屏障,让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同学进行随意混搭,因为不同年级所掌握的知识层面不同,而且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一个递进升级的过程,所以混搭之后就会形成知识层面和实践行动上的贯通。有了跨年级的概念之后,我们就有了跨专业的想法,不一定非要在本专业找合作伙伴,只要目的一样,团队的组成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这样就可以把大家的优势集中利用。”贾云鹏说,“我们在搭建平台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将不同的专业优势组合起来,来解决团队面对的问题或问题的某一个部分。例如在进行拍摄创作时,让有文字功底的同学进行整体把控,让有技术功底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大家在创新的同时也是一种交叉融合的过程,所以跨专业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是特别重要的。既然谈到‘跨年级、跨专业,那相应的就应该有梯队形。所谓梯队形,就是让资历、阅历更加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引导低年级的学生,把他们积累的经验直接传承给低年级的同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梯队形的团队模式,形成一种有机的模式,比单一专业或年级更加有力。”

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运行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基本上北京邮电大学百分之六七十的团队都在利用这种模式组建团队。这种特殊的交叉模式本身,在创新方面可以带来更多可能性。“交叉的概念就是不单单关心自己的专业方向,而是在做项目时搭建由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因为多学科团队在做项目时,显然会相互碰撞、相互讨论,产生一些有益的想法和一些有趣的灵感。”贾云鹏说。

2014年,在贾云鹏的带领下,由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学生组成了一支团队,团队中融合了大二、大三和大四3个年级的学生,并创作了一个基于移动终端交互式的定点动画作品。这个作品在国际性比赛——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在一个面对企业创新产品的比赛中,这个团队获得了“新锐奖”。当时有很多企业提出了合作意愿,想把这个创新产品商业化,使得同学们从创新中感受到了创业的机遇。“所以说,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可能性,也会开始思考如何和市场接轨,开始了解市场需求是什么,让做创新项目的同学们有全新认知,这是与常规本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贾云鹏说。

但是,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因为很少接触社会,所以学生创新的作品容易出现片面化的情况,需要企业的介入。

“毕竟在学校这个体制和环境下,难免范围有限、有所局限,这就需要企业的规划与支持,因为企业相对会更加直接地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提出现实化的建议。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相应的好处,企业可以从学生作品、从学生发散的思维中获得一些新的动力、新的灵感。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思维有时过于分散,不知道未来五年或十年社会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在企业的帮助下把握住社会需求的大方向,那么对于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具体的实施都会十分有帮助。更具体一点来说,企业里有企业导师,或者有一些技术骨干等,这些人进入学校后可以从企业的角度给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可能是学校所不具备的能力,所以学校非常欢迎企业的合作。”贾云鹏进一步说,“不过就目前来看,主体现在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部分会积极尝试与企业合作,尤其在创业上,看企业能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如果在合作过程当中,企业看重某个项目,认为是有价值和潜力的,就有可能直接注资或者融资支持大学生团队的创业项目,等到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创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鼓励学校和企业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北京邮电大学同学学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信息环境下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成效的综合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网络平台漏洞侵权责任的承担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