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法辛与茴拉西坦合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2016-05-04 04:40朱爱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抑郁症

朱爱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合并茴拉西坦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80例抑郁症患者, 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研究组采用茴拉西坦合并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8周, 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第1、2周时, 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茴拉西坦合并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较单用文拉法辛治疗起效快, 能有效减少患者自伤、自杀风险。

【关键词】 文拉法辛;茴拉西坦;抑郁症

据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 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自伤的高风险, 尤其在入院的第1~2周发生率最高。而应用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 尽快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应用茴拉西坦合并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 从其起效时间、疗效到不良反应等方面, 与文拉法辛进行对照研究, 以期探讨茴拉西坦对抑郁症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8日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述标准:①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发作标准[1]。②HAMD总分>17分。③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②妊娠及哺乳妇女。③2周内未经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住院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研究组男14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34.63±11.92)岁, 平均病程(14.25±5.63)个月, 平均发病次数(1.57±0.43)次。对照组男12例, 女28例;平均年龄(35.73±15.27)岁;平均病程(13.35±12.45)个月, 平均发病次数(1.43±0.77)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以文拉法辛药物进行治疗, 初始给药剂量为25 mg/d, 第4天加到150 mg/d, 治疗8周, 睡眠不好可以短期应用苯二氮类药物。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研究组患者给予0.6 g/d茴拉西坦胶囊口服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时以HAMD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为50%~74%;进步:HAMD减分率为25%~49%;无效:HAMD减分率≤25%。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以TESS量表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同时监测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HAMD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 研究组HAMD评分在治疗1、2、4、8周时均显著降低(各时间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值为:治疗1周t=5.992, P<0.05, 治疗2周t=8.193, P<0.05, 治疗4周t=14.563, P<0.05, 治疗8周t=15.106, P<0.05);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1周及2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t=1.191, P>0.05, 治疗2周t=1.635, P>0.05), 治疗4周及8周时均显著降低(治疗4周t=12.236, P<0.05, 治疗8周t=13.832,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周及2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临床疗效 治疗第1周末, 研究组痊愈5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16例, 无效10例, 显效率75.0%;对照组痊愈0例, 显著进步3例, 进步6例, 无效31例, 显效率22.5%;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22.06, P<0.01)。治疗2周末, 研究组痊愈8例, 显著进步17例, 进步11例, 无效4例, 显效率90.0%;对照组痊愈4例, 显著进步7例, 进步14例, 无效15例, 显效率62.5%;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35, P<0.05)。治疗4周末, 研究组痊愈12例, 显著进步20例, 进步6例, 无效2例, 显效率95.0%;对照组痊愈9例, 显著进步19例, 进步7例, 无效5例, 显效率87.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 P>0.05)。治疗8周末, 研究组痊愈14例, 显著进步21例, 进步4例, 无效1例, 显效率97.5%;对照组痊愈16例, 显著进步13例, 进步8例, 无效3例, 显效率92.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 P>0.05)。

2. 3 不良反应 研究组2例鼻炎, 3例腹痛, 5例恶心、呕吐, 1例口干, 1例便秘。对照组3例鼻炎, 3例腹痛, 5例恶心、呕吐, 以上不良反应, 患者均能够耐受, 后来逐渐减轻或消失, 无因此而引起病例脱落。两组治疗的第1、2、4、8周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分析发现, 抑郁症患者采用茴拉西坦联合文拉法辛进行治疗, 其效果比文拉法辛单用治疗更为明显, 起效更快。结果中, 患者在治疗1周及2周时, 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治疗4周及8周时两组HAMD评分相当, 提示茴拉西坦在抑郁症早期治疗可发挥治疗作用, 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降低趋势较为接近, 可能是和文拉法辛于2~4周逐渐起效有关, 这与文拉法辛的药理特性有关。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2], 患者易失去耐心, 而这一因素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出现自杀、自伤等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 茴拉西坦联合文拉法辛可促使药物发挥效用的时间缩短, 促使上述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茴拉西坦为AMPA受体激动剂, 有报告称有抗抑郁样作用[3, 4]。有研究认为茴拉西坦的抗抑郁作用机制与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升高, 及海马祖细胞的增殖有关, 茴拉西坦作为AMPA受体激动剂, 其主要在肝脏代谢, 对于肝脏功能不全者须慎用。另外, 茴拉西坦价格低廉, 服用方便, 依从性高, 易于患者接受, 能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持续的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不失为临床用药的较好选择。

本研究只选用了1种多受体类抗抑郁药合并茴拉西坦展开研究, 而未和其他的多受体类抗抑郁药展开对照, 未能全面评价, 如果进行大样本, 多中心研究, 则会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 范肖冬, 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99-101.

[2]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20-428.

[3] O'Neill MJ, Bleakman D, Zimmerman DM, et al. AMPA receptor potentia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NS disorders. Curr Drug Targets CNS Neurol Disord, 2004, 3(3):181-194.

[4] Bleakman D, Alt A, Witkin JM. AMPA receptors in the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07, 6(2):117-126.

[收稿日期:2015-11-24]

猜你喜欢
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联合家属健康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年轻人患“抑郁症”的背后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有关“抑郁症”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