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的社会思想研究

2016-05-05 08:42赵华玉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淮南子研究

【摘 要】《淮南子》中对于社会思想研究深入,对社会的价值观、问题观等多个层面进行论述,它的广泛流传对社会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淮南子》内容的了解,深刻剖析它在社会各方面思想上的重要观点,进一步探讨它对当前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关键词】淮南子;社会思想;研究

一、《淮南子》概述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期一部论文集,由西汉淮南王主持编纂,故其得名《淮南子》,其中文章包括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片,是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又综合诸子百家学说中精华部分而成,对我们后世研究秦汉文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包罗万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无论是从文学角度抑或是历史、政治、哲学等等,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闻名至今,对后世依旧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淮南子》中的社会思想研究

《淮南子》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对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其论述体系完整,各项内容理论基石都是源于对宇宙起源的观点之上,这使得《淮南子》对于社会价值、社会思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论述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石,而且这种论述不是简单的理论阐述,而是真正扎根于现实并指出社会发展方向,为我们展示了理想社会和谐、繁荣的蓝图。

(一)社会价值观研究

第一,个人价值观,《淮南子》对于个人社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包含:才学、仁义、礼仪等在,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出处。《淮南子》对于个人才华的认可,不仅仅是对于才学上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人要拥有一技之长,那便是有用之才,就像书中将孔子、墨子描绘成为圣人并予以推崇与歌颂。在礼仪方面,《淮南子》要求人们在举止上尊尊亲亲,要为君王、家庭奋斗,两者在出现矛盾时要以国家为重。除此之外,君臣、父子等伦理观念也深入贯彻在礼仪的要求之中。第二,群体价值观,《淮南子》强调,个人在社会上的智慧与力量是远远不能与群体相抗衡的,对于圣人与君王来说,同样适用于次群众观点,他们也必须依靠臣子与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才能完成别人完成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才成为伟人。第三,国家价值观,《淮南子》在个人与国家问题上,主张个人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才可称之为人才,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能拘泥于小节,及时个人品行有缺点,也要以他对国家、集体的贡献为主要参考标准。第四,社会价值观,《淮南子》十分重视社会和谐稳定,不断鼓励人民为淳朴的民风和安定生活而做出努力,不断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以内心纯净的人为榜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五,自然价值观,《淮南子》要求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并根据自然法则为自身生活服务。

(二)社会问题观研究

《淮南子》在社会思想体系中核心研究环节是社会问题观,为后世治国理政留下许多启示。《淮南子》强调治国理政首先要统一治国指导思想,君臣上下合力共同朝着总目标努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始终保持繁荣安定;其次,我们的统治者还要关心百姓民生问题,了解百姓疾苦,并通过相应政策减轻民众生活压力。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再次,《淮南子》重视法治的作用,开始关注到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应当从制度层面解决,对于许多为民众伸张正义之人虽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到困苦群众,但这也隐藏了安全隐患,治理国家应当在各个环节加强法制的制约功能。

(三)社会变迁论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我们在经历变化的同时,应当注意社会在变迁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积极解决,化解矛盾。《淮南子》作者刘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也是通过结合当下现状,有的放矢的进行构思。

第一,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淮南子》对于社会变迁的理解是从宇宙、人类的不断变化的高度进行阐述的,对社会变迁的内涵有着深刻地认识。首先它认为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不断变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社会风俗都会随之改变,尽管之前的管理制度对社会曾产生好的推动作用,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下或者后世。其次,《淮南子》认为社会生产力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生产工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后,《淮南子》认为人类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教育和学习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主要工具,强调了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发展,注重学习的力量。

由此可见,《淮南子》对于社会变迁内涵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充分吸收了各个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自己度特色理论体系。

第二,社会变迁原因的探寻《淮南子》认为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作用,人性在社会变迁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富,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财务的占有变得愈发贪婪,这就让社会产生出许多矛盾,当矛盾开始积聚,就会危及社会的安定。

《淮南子》还强调,我们在认清社会变迁的动因滞后,要更好的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它强调对“人”的改变能够有足够力量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社会变迁趋势是可以通过人力而改变的,所以《淮南子》十分重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鼓励人们向具有高尚品格、有社会责任感的英雄任务学习。

第三,社会变迁目的的探寻。《淮南子》在看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也了解到局部历史时期治乱往复的窘境,也充分肯定了人力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它在当下提出了政治革新的政治主张,试图同各国政治边个来挽救西汉政权,对于西汉的未来也充满憧憬,认为到那时人与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百姓在稳定的社会中安居乐业,君臣各司其职,国家繁荣富强,这就是《淮南子》认为社会变迁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

三、《淮南子》社会思想的影响

《淮南子》自创作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环境中仍广为流传,它所包含的哲学理论、文学思想至今被人所叹服,其中珍贵的政治智慧承载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兼容并包精神。《淮南子》在治国理念上最大的观点就是将兼容并包、杂糅百家的精神与模式贯彻进治国方略中,倡导更为灵活的治国方式,不断在社会变革中产生变化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听取各方声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切实沟通,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方向一致,对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经世致用精神。我们可以发现,《淮南子》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中,紧密结合了西汉社会的具体情况而展开思考与探讨,这启示我们,在当前探究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将问题置于社会大环境中,仔细分析问题根源和社会背景,进而探讨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淮南子》被誉为千古奇书,不仅仅是它本身产生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在对社会的关注上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立足现实,对自身社会理想进行架构。我们当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每每翻开,都有新的收获,这也许就是《淮南子》经久流传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汪汉卿,张杰.试论《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3(11).

[2]戴黍.试析《淮南子》关于“权”的思想[J].孔子研究,2006(07).

作者简介:赵华玉(1991.02-)女,白族,贵州大方人,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淮南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嫦娥奔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淮南子》汉语言文字研究综述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