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空气质量率先达标实现蓝天、低碳和经济的多赢

2016-05-06 03:08本刊编辑部
世界环境 2016年2期
关键词:世卫深圳市空气质量

■文/本刊编辑部

深圳空气质量率先达标实现蓝天、低碳和经济的多赢

Shenzhen takes lead in attaining air quality standard and realizing a multi-win situation of blue sky, low carbon and economy

■文/本刊编辑部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组织召开“深圳市PM2.5浓度率先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措施研讨会”,论证未来深圳市空气质量措施

在3月23日举办的“深圳市PM2.5浓度率先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措施研讨会”上,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力争大气各项污染物浓度全面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第二阶段过渡目标值(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

治霾“组合拳”终现“深圳蓝”

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配合积极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2015年增速8.9%),深圳市已连续两年空气质量达到我国环境质量标准,2015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9.8微克/立方米,提前两年实现治理目标,目前空气质量已优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第一阶段过渡目标(35微克/立方米),接近第二阶段过渡目标,实现了市民们习以为常的“深圳蓝”。

据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测算,2007-2012年间,由于深圳市采取了积极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使得每年在减少约2.5万吨PM2.5当量大气污染物的同时,也协同减少了约226万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深圳市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行动使得每年减少了约0.11万吨CFC-11当量排放,根据各类物质的全球变暖潜势折算,相当于减少了约726万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

蓝天、低碳和经济的多赢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对深圳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这是深圳贯彻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中绿色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环境质量是城市质量的一个重要标识。深圳市提出率先使PM2.5在大气中浓度达到世卫组织第二过度阶段目标,是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举措。”

“作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这非常不容易。”长期为深圳大气污染治理做技术支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这样感慨。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清洁空气创新中心3 月24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的首期“创蓝”清洁空气媒体研讨班上,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对深圳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研讨班上发布的《蓝天、低碳和经济的多赢:深圳经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深圳的空气质量并非一直都很好,污染排放在2006年左右达到峰值,灰霾天数达到187天,之后逐年下降;深圳2006-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以每年平均3微克/立方米的速度下降。

报告分析,深圳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不但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最大,对经济发展也贡献卓著,伴随产业结构清洁化,深圳已形成规模达1.88万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深圳能源结构清洁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深圳市从2000年提出清洁能源战略到2015年,煤炭占比从38%降低至6.3%,万元GDP能耗大幅下降,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三是积极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效果显著;四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防治是有效的协同控制措施,深圳从提升燃油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建设绿色港口等方面推动交通污染源的控制;五是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深圳经验说明,通过不断强化的政策以及落实推动,空气质量可以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得到明显改善。

报告强调,深圳为中国的城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样本。深圳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需归功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经济产业发展历程。深圳的转型之路,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复制,但深圳曾经面临的挑战,也是现在大部分的城市所面临的。深圳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管理、防治空气污染与推动低碳发展并重等方面有很多经验,仍可为很多中国城市未来实现空气、低碳与经济多赢的道路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指出,“深圳的能效是全国的两倍,这意味着如果全国都能达到深圳的水平,全国一年就要少消耗20亿吨的标准煤,相应减少SO2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由此带来的肯定是环境质量的改善。”

“深圳的例子揭示: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是可以共存的。我个人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行为的改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说。他同时表示,“使用经济手段,实现同样的环保目标,社会成本是比较低的。”

自加压力,倒逼再“创蓝”

“深圳连续两年空气质量达到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要对接世卫第二阶段目标值,这表明我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是可以解决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深圳经验的典型性和示范性首先在于对于环保的认识和理念不断在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其次,深圳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之后,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进一步提出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用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来倒逼产业调整。”

为了实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深圳市人居委提出了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中,设置了8大领域的23项重点措施。包括机动车、港口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挥发性有机物源、扬尘源、工业源、餐饮源,以及区域联防联控,全面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刘初汉透露了深圳“创蓝”的真实动因:通过更高的标准再一次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政策推进。“不仅环保人有压力,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也要有压力。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倒逼。”刘初汉说。

猜你喜欢
世卫深圳市空气质量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