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学员李晨 马云在湖畔大学教给我的那些事

2016-05-06 17:15王燕青张欢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李晨湖畔马云

王燕青+张欢

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有个朋友是湖畔大学第一届的学员,他在朋友圈分享上课经历,学做手工琴,过年还包饺子,很有意思。今年湖畔大学招生,他推荐了我。冥冥之中感觉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不过,后来我发现除了学员推荐外,还需要校董推荐(湖畔大学有8名校董:马云、郭广昌、史玉柱、沈国军、冯仑、钱颖一、蔡洪滨、邵晓锋)。我一个校董也不认识,正好有个好朋友的老板是史玉柱。于是,史玉柱成了我的校董推荐人。现在想来湖畔真挺难考,跟参加超级女声一样,很残酷,初试、复试、校董面试, 从几千人到几百人,从几百人到70个人,最后只有39人录取。

面试官由校董、保荐人、学长组成。每个人被要求现场画一幅画,主题是“因为我,世界有何不同”,有5分钟自我阐述时间,15分钟同学提问时间。

面试前一天,我还在北京,工作到凌晨两点多。我想了半天什么是“世界”,甚至还上搜索引擎去搜索了词条。第二天赶上了7点的飞机飞杭州。11点面试,我见到了马云。

马云做了内部演讲,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湖畔大学不教大家赚钱这种雕虫小技,我们要招的人很特别,特别到我们都不用教,你们就会做得很不错。”我仔细想了一下,他们是在寻找一群价值观相同的人。

我对马云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一阶段我跟所有人年轻人一样,特别享受“马云牌”鸡汤。我每次在机场看他的演讲视频,都觉得“对,我就应该要这样子!” 我记下各种语录。有一段时间,我就有点怀疑,我们靠这些东西就能活下来、就能真的创业吗?每天靠这样一些所谓洗脑的话,就真的能够走长远了吗?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马云天天出来说这些事,而且他说的都一样。

马云是面试官之一,我排在最后去阐述主题。我画得很简单,就画了我们一家人和一家店。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如果今天是个画画比赛可能我就赢了。”这是我对面试官说的第一句话。我告诉他们,其实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个世界,世界可能是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组成,于我而言,我的店可能就是我的世界,在我的员工心里,我可能就是他们的世界,我的家人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客户也是我的世界。

有校董问我,怎么定义潮流。也有人问我,“如果只有一个艺人能够进,你觉得是谁?”(当期有3位明星学员进入面试)

“我觉得是我。”

“为什么?”

“因为那两个都比我成功,我希望来湖畔能学到东西。现阶段,我更需要学习。”

对我来说,(最后的录取)好像是意料之外,但是又是意料之中,看似很多的偶然,其实是必然。

半路出家,错得一致也是对的

我做所有事情都是半路出家,创业也没有做过任何工商管理培训。我不想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但是我特别希望能补齐很多知识。

我上过的培训课,唯一一次是前年,“中国文化学习坊”,老师叫王东岳。我觉得啊,因为我也不知道别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哲学家。我当时想我应该去学一下怎么做生意。我有一个朋友是做互联网的,他正好在听课,(让我体验一下)。那堂课讲的是西方哲学,我听完之后震惊了。他所有的课都是中西方哲学,《易经》、八卦、老子、佛学,甚至中医。我突然觉得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止我们传统认知的那样,很多逻辑思维是可以重新塑造的。

我开始学着逆向思维,所有东西都反过来。逆向思维有点像炒股票,所有人都进去的时候你得出来,所有人出来的时候你得进去。道理谁都懂,但是谁能把握好这个度?

我们现在代理了30个品牌。因为今年业绩很好,他们就说,老板我们要不要再增加几个品牌。我说不,今年我们要砍牌子。大家不理解,觉得我们店也变多了、品牌也变多了,大家都成熟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样。我说要砍,砍到10个,而且业绩不能变。我的理解是,越是这样蓬勃发展的时候,越要专注。砍到10个货品部的工作量就降低了,他们就有更多时间去分析数据;砍到10个店铺就变得没有那么拥挤了,店员就能够更加了解每一个品牌;砍到10个才能够帮助这些品牌真正做好微博营销。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我们要去尝试,因为我不想跟大家一样,大家都这么想这个事情就有问题。

“你期待在湖畔学点什么?” 班委问我。

“我也没想真的学到啥,可能就是每两个月能有个地方有4天时间让我好好放松下。”

同学们好像都对我的行业很感兴趣,虽然我不太好意思第一次见面就送大家我们的潮流单品,但是很多同学都说,以后的置装就交给我来安排了。

我们的第一课是赛艇训练和比赛。四人艇、八人艇,每艘艇配一个教练。我是四人艇,我的队友是虎扑体育的程杭和海翼电商的阳萌。教练坐在最前面掌舵,程杭在我前面,阳萌在我后面。这两个人都跟我不一样。我在中间,是发力的,我也是3个人中爆发力最强的,阳萌体力可能没我们好,跟不上;程杭虽然是虎扑体育的,但是他不太懂体育,就像唱吧的陈华不太会唱歌。一开始我们3个人特别不协调。前面的程杭节奏快,后面的阳萌节奏慢,我有时又发力过猛。

有一刹那我们都觉得要换人。队长说,大家想一想要不要换人,把强的人放在一组,先赢对手一局再说。

我、阳萌、程杭,异口同声:不换。我们决定下午单独练习。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一会儿别桨,一会儿打道,一会儿后面又说哎哟不行不行我抽筋了,一会儿又哎哟哎哟我鞋带松了,还差点翻船。但是我们在一条船上,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互相信任,差的人信任好的人,好的人信任差的人。

第二天比赛的时候,阳萌特别紧张,程杭担心后面出错,我在中间那得起到协调的核心作用。

“同志们,咱们啥也别想了,也不要说话了,冷降下来,把比赛在脑子里预演一遍,想象一下我们最终胜利的画面。”我脑子里想的是,做企业也要有愿景吧,但我没有说得那么高大上。我们3个人都闭上了眼睛,我又说了一句话,“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坐的是船,船在湖上,真正让我们赢的可能是西湖,所以我们要跟水交流一下。”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事实上我都不会游泳。不过,我们真的静下心来跟水交流了一下,有点仪式感。

赛艇这个运动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如果我是一条船上的舵手,我要做的并不是把所有差的人赶下船,把好的人叫上船。好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挺难统一。团队配合特别重要。

“赛艇是一项这样的运动,必须所有人步调一致。如果有人错了,每个人都错得一致你也赢了。”教练的这句话让我感悟很深:决定不重要,决定之后所有人都往那个方向去才重要。我是企业老板,所有的员工在看我做决定。我经常告诉他们,错了又怎样?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有时候是最有信心的一个人,很多时候又是最悲观的那个人。

比赛时,我们是8艘艇里最快的。这是一项看着你的对手慢慢输给你的运动。

今天大家还在一条船上

上课时,我问了彭蕾一个问题。

“我们企业现在处于一个很尴尬的阶段,怎么定义我们公司呢?两个80后老板,带着一群90后员工,又要面对一群00后。”我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来,他们都觉得我的问题很幼稚。但这就是我们公司,90后员工特别有干劲,但是羡慕大公司的专业,我特别着急,甚至想过把他们送到其他公司实习,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彭蕾的答案问之前我已经知道一半了。她说我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为他们设立好基本底线、原则,剩下的任由他们发挥。她的回答特别像别人问我创业建议时我给的答案,“千万不要创业。”但是她的话坚定了我的信念,最重要的是今天大家还在一条船上。

我信奉的是,“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我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了办公室,还有另一句话,“所有创新都是重蹈覆辙。”我做过很多傻事,花过很多冤枉钱,但其实这给我带来了所有的财富,我认清了朋友,认清了财富到底是什么。

还没开店时我想尝试做一款帽子。我找到一个做潮牌的朋友,随便画了一个帽子样式。做好之后他给我寄回来。我打开箱子时发现完了,这批帽子要比一般帽子大一倍。他们说钢盔做大了一号,可以给我重做。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们,也不想再等两个月,就莫名其妙地说,没事没事,我先卖卖看。后来这款帽子卖脱销了。所有人都觉得大帽子显脸小、显人高,戴惯大帽子就戴不惯小帽子。大概老天爷喜欢把所有的惊喜伪装成磨难,然后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上了彭蕾的课,我才真正对阿里有了另一个层面的了解。上午3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上课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布袋,我们会把手机放布袋里。我原以为是怕大家拍照、录音、玩手机。后来才知道原因。彭蕾说阿里有一个规定,至少她当时所在的HR部门是这样:任何高管开会时都不许看手机,哪怕你面对的是一个快递员,一个基层人员,你都不能看手机,这是互相的尊重。

马云讲课中间有5分钟休息时间。5分钟之后,马云自己站回讲台。但底下还有一半人没有回座位,又过了10分钟大家才陆陆续续坐好。班主任说,希望湖畔大学未来都不要让任何一个老师等学生。

第一天同学们还会互相聊天,你做什么的、现在什么阶段、融资第几轮了?后两天没有人聊这个,大家都在聊别的。我以前不去(商学院)上课,因为我总觉得这种地方就是在认识人、资源互换,互相参与彼此的生意。但是我们在湖畔大学,分享的都是怎么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企业家,没有说我这有一个生意大家来投一下。

我们这群人,说得难听一点,是很难被洗脑的。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们说的商业模式,因为真的太大了,就现阶段的NPC来说我还不一定能用得到。听完彭蕾的课,很多同学都说回去要开会,赶紧把组织架构重新弄一下,还有说回去就开人,这人不应该再来公司。

彭蕾上课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亲自开除过员工的请举手。大家都举手了,她说很好,开过人的人就知道招人有多难。她说她以前最喜欢开人,因为开人时会发现所有问题都出现了,再招人时就知道什么人是不能要的、什么人是你能要的。

我想起我只有一家店时遇到的一次致命伤害。

我们店12点开门。11点半的时候,我不停接到员工的电话要集体辞职,带头人是我平时最信任的店长。我回想了一下,并没有对他们很差,平时请他们吃饭,也没有任何考勤、排班。有一次潘玮柏来上海开演唱会,好多人就闷闷不乐,想要去看演唱会,但是要上班,我说算了关店吧,我带你们去看演唱会。这样到了最后,没有了底线,没有了边界。他们会觉得这家店要不是我们,老板能做吗?真的有这一天,我突然之间非常心痛,所有人都要辞职。

我只能把办公室的设计师、财务、淘宝客服都叫下来当店员。他们就嘲笑,说你看设计师下来卖货了呀。其实也是我的问题,没有管好公司。那天是我们整个月业绩最高的一天。

3天,我们就招齐了新员工,之前的员工一个都没有要。新员工真的非常努力,但也是突然大家就都不做了。

仓库少了货,按照规定应该大家赔。我说可以不赔,但是必须要明白这是谁的问题。有人跳出来说那我不做了,拿工资走人,陆续有人附和。我是艺人,又是老板,特别愤怒,又不能发泄。我说,如果你们走我一分钱都不让你们赔,工资都给你们,如果大家愿意,我们就沟通承担,我也算一份。

我说这话的时候,只是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想留在NPC跟我一起奋斗。所有人都说,“我拿钱走。”这应该是在企业很小的时候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致命错误。后来我们就建立了所有规章制度,从晋升制度、考勤制度到排班。如果现在再发生这样的问题,那就不是让设计师下来做生意这么简单了。

自己拿下光环

(有些学员反映,有些地方,比如战略课,没有听懂。)

听不懂是正常的,可能没有到那个阶段。就像我有时候说的很多话,员工也不一定听得懂。

一个朋友来咨询我融资的事,说估值一个亿,融到了一千万,要开店做三百万的货。我说那一千万不够。他说当然不够,一会儿就用完了。我只能“哦”,那如果没有人给你一千万呢,你现在是什么规模?“可能连一百万都没有。”

“那你就是为了这一千万,想出来你想做的事。”

“你思想太高级了。”他最后就说了这句话。我不知道他是夸我还是贬我。

NPC这么多年也有人要给我投钱,我一直都没有要,因为我不知道拿钱要做什么,我很坚定NPC要做什么。我从第一天创业就没有考虑过温饱问题。

当年我在吴江路,还不是主持人的时候开个小店,5平米,600块钱一个月房租,我和老婆两个人加起来银行存款不过万,那时候我都没有想过温饱问题。“想要赚多少钱”绝对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要让NPC成为一个潮流品牌,而不是一个明星的品牌。

我跟潘玮柏当初聊的时候就是这么认定的,我们不做粉丝经济。粉丝经济一定是双刃剑。很多人问我,你们明星做生意是不是很方便?我承认在宣传时会轻松很多。但是,如果我成功的因素只是因为我是李晨、我的拍档是潘玮柏的话,我特别想问一下,眼下有这么多比我红的人,为什么做生意都失败了。

我后来问湖畔大学,你们为什么要招我,有没有因为我是李晨。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就是因为你是李晨,你是明星,可能对你的要求比别人还要再高。他们最关注的是我到底有没有偶像包袱。在我所在的行业,我特别明显能感觉很多艺人是有包袱的。比如一个正常的商业谈判,别人会因为你是明星客气点,但是在商言商,我依然要付房租、要给员工工资,我不给他们交四金他们依然告我。所有这些事不会因为你是谁而发生转变。

但是你只要一犯错,他们就会说你看明星开的店;你的服务员态度一不好,就说李晨的店、潘玮柏的店态度太差了;一旦事情不解决马上@新浪微博什么的。NPC北京店开业时,我请了十几个艺人朋友站台,媒体把三里屯围得水泄不通。我最后上台,说谢谢大家,虽然你们平时也不会来。所有人都讶异我说这样的话。事实就是这样的。前三天我们在店里戴着口罩最后验收、理货、盘点、陈列时,没有人在门口为我喝彩,没有摄像机对着我拍,凌晨三四点我带着员工坐在路边吃煎饼果子,没有人举着灯牌喊“李晨加油”。这些人只是在那一个时刻出现。很多艺人没有想明白这件事:做生意会亏钱的,一定不如你站上台赚钱来得快,很多时候需要你真的低声下气地去干很多活。我站在店里被我觉得平时应该是我粉丝的人,说你给我工资,给我工资我走人,没有任何经纪人能站出来说你不能这么说话。

我只能安慰自己,高处不胜寒。今天有多少人开业的时候给你送来花篮,就有比这多一倍的人在背后等着你失败。

湖畔大学的同学对我很好奇,很多人没有跟明星做过同学。一开始,所有人对我还是有一点距离感的,觉得我会有架子,其实我挺(随和),大家要出去吃饭,我也一起去,他们在群里说话我也跟他们侃大山。那天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好多人看到就说哎李晨……同学们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第一次吃饭旁边还有人看。霍启文特别有意思,“哦原来你是明星”,他也不认识我,后来才想起小时候看过我主持的channel v。

我不喜欢同学们把我当明星。他们跟我聊天我特别开心,他们不跟我聊天我也会跟他们聊天。他们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义无反顾的。那天晚宴,班主任突然说接下来我们把麦克风交给李晨,我都不知道,我也没有觉得说我来这上学你还让我主持。我就上去,组织大家玩游戏、唱歌,最后还来个ending。艺人很多时候会量化自己的工作,会把自己的工作定额地跟收入对比。我经常见到一些艺人朋友是歌手,去KTV不唱歌,他觉得我唱歌要付钱。

我希望我头上的光环在被别人拿下来之前自己拿下来,要不然会挺惨。你自己拿下来的那一刻才是你真正认识自己的那一天。所有的艺人都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比自己红,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比自己红。那天我跟一个同学见面,他说我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在公开酒店大堂进出不戴口罩的。从我开始创业就意识到,艺人只是我的一个工作,绝对不是我的一个事业。

上完课同学问我有没有达到目的。我突然发现我还不够努力,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这么想,创业原来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不知道别人上完湖畔大学是不是这样,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还不够坚持自己的事情,我的目标要越来越清晰,从一段话变成一句话,最后变成几个字,知道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

李晨

80后,上海人,内地活跃主持人,主持过Channel[V]的《劲爆点》、《花儿朵朵》、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江苏卫视综艺节目《超级战队》等节目。除了主持人身份外,他还与知名艺人潘玮柏合作成立潮牌NPC。除了主持人和企业家身份外,他还参演过一些影视剧。

猜你喜欢
李晨湖畔马云
李晨设计作品
The Best Film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破解湖畔“密”语
马云,你听我说
打个平手
自省人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