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2016-05-06 23:15任文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法课低年段激趣

任文艳

[摘 要]汉字作为书写的载体,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在书法教学中,甲骨文是经久不衰的激趣资源。运用甲骨文激趣的方法有:合理利用教材,活用“字体变变变”;巧妙攫取名字,讲述汉字的故事;充分展示字形,品味字中诗画; 勇于创造汉字,感受文字魅力。

[关键词]激趣 甲骨文 低年段 书法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3

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最为系统的文字。依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对这些造字方法进行了挖掘和利用,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形象,发现和创造了多种教学方法,将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激发了学生对书写本体——文字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合理利用教材,活用“字体变变变”

我校书法课目前可用的有两套教材,一套是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编的《书法》,还有一套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编的《写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以柯桥区的书法教材为主,同时整合省编教材。在一二年级的书法教学中,我便截取了省编教材每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字体变变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之一。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撇折和撇点》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猜一个甲骨文:女()。我先请一个女生上台,教她按照“字体变变变”中的图解进行演示:双手交叉于胸前,屈膝而跪。学生们看到这个动作也纷纷效仿,并跃跃欲试地想解开这个谜团。学生有的根据动作猜是“跪”字,有的抓住手的特点猜是“交”字,还有的依据这个动作呈现的样子猜是“弓”字……当我否定了这些答案后,学生们也丝毫不气馁,相反积极性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稍作引导,在黑板上写出“女”字的甲骨文,并解释道:这个字像一个双手交叉于胸前并双膝跪地的女子。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别学生猜出了这个字。我借此表扬并肯定了猜字正确的学生,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书写主题《撇折和撇点》,书写例字:女()。

一二年级省编教材的“字体变变变”中,多数以象形字为主,也有少许指事、会意、形声字。根据不同的造字方法,我们可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

二、巧妙攫取名字,讲述汉字的故事

由“字体变变变”让我想到了可将甲骨文放入学生的名字中,当学生的名字和甲骨文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一定就对文字更多了一份期待。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更有甚者说是一井水。为了能比较精确地解释这些古老的文字,我准备了《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全集》《汉字字典》等文字工具书。由于上书法课的班级较多,学生的名字也各不一样,且甲骨文的记忆较有难度,我一般在学期初就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姓名列在一本笔记本上,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准备学生名单,同时也避免重复。根据各班学生姓名的特点,我也会稍作一些归类,如一个班级的“周”姓比较多,我就将“周”姓列出来做一个小话题,作为课堂的导入。我先出示“周”字的甲骨文(,让学生猜测,同时说说猜测的理由。然后,我用课件出示一些刻有花纹的玉石,让学生观察这些玉石的工艺,体会这个字的本意,即周到、没有疏漏的意思。当学生还以准确地猜出这个字的时候,我又用小篆()的写法进行提示。在答案揭晓之后,我再对“周”做一些小补充:说一说周姓的名人、课件出示周姓的历史。这些拓展不仅丰富了这个汉字,而且对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有着指导作用。

由于甲骨文的造字年代比较遥远,造字方法繁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猜甲骨文是很有难度的。于是,在以名字为载体的激趣环节中,教师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先从简单易猜的象形字开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再选择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三、充分展示字形,品味“字中诗画”

经过一段时间的甲骨文熏陶,学生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积累,尤其是一些比较容易记忆的偏旁和独体字。在具备了一定的“解字”经验以后,学生们获得了成就感,也由此激发他们对甲骨文学习的强烈愿望。但毕竟甲骨文只是书法课的激趣手段之一,既能不喧宾夺主,又要体现激趣的长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永久保鲜。

活用“字体变变变”和“讲述名字的故事”的环节中,甲骨文都是以单个的字出现。但如果要将汉字放入一定的语境中,感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效果,那就非中国古诗莫属了。于是,我尝试了借诗解字的导入方法。

以古诗《山行》为例,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山”()“行”( )的甲骨文,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解答出古诗的题目《山行》。之后,我出示整首古诗的内容,再出示与本节书法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叶”字的甲骨文(),让学生从古诗的内容中去找到这个字。对照“叶”字的甲骨文,多数学生找到了“花”字。此时,我借助一盆多叶植物进行解释:甲骨文“叶”字的上面三点表示叶子,古时候数字“三”是表示多的意思。解释完后,我又在原先的“山行”画中加上了红色的“叶”。此刻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是由“山”“行”“叶”三个象形字组成的一幅深秋山行图。这样,书法课便在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诗情画意中开启了,学生们也乐此不疲。

四、勇于创造汉字,感受文字魅力

不管以什么形式猜甲骨文,我总会让学生说说猜测的理由。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说理由的时候表示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来判断,这也让我窥探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此使我想到了“逆向思维”法。如果由学生自己来造字,那又是怎样的光景呢?于是,我便尝试了由学生来模仿古人造汉字。

如在练习“宝盖头”的一组汉字的时候,我出示了“家”字,让每个学生学着甲骨文的样子来造一造字。学生纷纷进行展示,并说了自己造字的理由。

图一:中间一竖表示一家人一条心,一竖最下面短横代表孩子,往上依次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屋顶。

图二:以前房子小,把猪养在家里,就不愁吃的了。

图三:家里挂着灯笼,灯下有人,很温暖。

图四:家里都是一串串丰收的粮食,家人就不愁吃的了。

从学生们的造字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关于造字的抽象的方法,但是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其实已经诠释了象形、指事、会意在他们世界里的形式。汉字也真正在学生们手里变得有生命力了。当学生对汉字有了情结,书写起来就不再是累人的事了。最后,教师出示关于“家”的造字理由:上面的宝盖头就是表示房子,里面的表示猪。《三字经》里有说道:“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次六畜。”这个“豕”就是指猪,古时候一般都在人住的屋子里养猪,后来房子里有猪就表示人家了。

就甲骨文的造字尝试而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不亚于猜甲骨文。当然造字之前是需要有猜字的思维基础的。无论是“猜”还是“造”,甲骨文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对一周一节的书法课的期盼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书法课低年段激趣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书法课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设计趣味化作业,促进低年段学生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