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的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6-05-07 08:05王永智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区位熵创意产业产业集聚

汪 涛,王永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基于区位熵的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汪涛,王永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从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运用区位熵指数算法分析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各个城市的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并以新闻出版业、研发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动漫设计业、文化艺术业和广告会展业为例,进一步分析安徽省创意产业不同细分行业专业化优势程度。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针对行业特点、城市优势,进一步加大承接创意产业的转移的力度。安庆、宣城等部分皖江城市创意产业聚集度不高,两市应该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以促进安徽省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集聚;区位熵;皖江城市带

创意产业是正在崛起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它借助于创意和知识资本,生产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够进行交易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是具有市场价值增值的知识活动的总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指引下,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安徽省作为华东地区和长三角的腹地,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在皖江沿岸适宜地区规划建设高水平承接创意产业转移集中区,是增强安徽软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扩大与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等地区联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分析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区位熵和相关细分行业专业化优势程度,以促进安徽省创意产业更好地发展。

1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全国范围内暂时还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口径,在参考《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北京市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13年安徽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借鉴国外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分类以及相关学术论文的分类统计标准等基础上,查阅《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文化年鉴》《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资料,将安徽省创意产业划分为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动漫设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咨询策划业、广告会展业、文化艺术业、信息网络服务业以及其他辅助性产业等共十大类。

1.1创意产业增加值

2003年,安徽省开始对创意产业进行初步改革,并将其作为八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列入“861”行动计划,当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88.01亿元,占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的4.73%[1]。如图1所示,自2003年以来,安徽省创意产业年平均增速达到14.39%,其中,2003年至2005年是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实现年平均增速11.35%;2005年至2010年是安徽省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年平均增速达到16.02%,产业增加值也由2005年的233.1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489.9亿元,增长了110.17%,创意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2010年至2013年是安徽省创意产业平稳发展阶段,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3.76%左右,逐渐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具备作为地区支柱产业的基础[2]。

图1 安徽省创意产业增加值

1.2创意产业区域结构

从2013年安徽省各市创意产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看(表1),安徽省创意产业相对集中在皖中地区,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创意产业增加值的33.6%,占该市GDP比重为5.8%,可见,合肥市创意产业已跃居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全省前六个市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3%,其他地市所占比例较小,尚未形成较明显的区域产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创意产业相关统计口径与安徽省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此处统计数据来自各地市年鉴和各地市统计年鉴。

表1 2013年安徽省各市创意产业增加值

注: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馆藏资料以及各地市统计年鉴,表2同。

1.3创意企业法人单位数

2013年,安徽省登记的法人单位数量为404967个,其中创意企业法人数量共有63236家,占全省全部法人单位总数的15.62%[2]。从创意产业分类来看(图2),咨询策划业法人单位数量最多,共计17288家,占全省创意企业法人的27.34%;其次是研发设计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占比均超过10%[2];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的法人单位较少。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看,2013年安徽省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数量最多的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广告业、娱乐业、咨询与调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比12.16%、11.46%、8.49%、8.33%、7.22%[2]。

2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安烨等认为产业结构专业化主要来源于行业专业化和区域专业化;对产业结构专业化进行研究,一般用区位熵指数来分析某一行业在具体区域的集聚水平[4]。

图2 安徽省创意企业法人单位数

2.1区位熵

区位熵最先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该区域在更高层次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区位熵具有一定意义。在产业结构研究中,通常也运用这一指标反映该区域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肖泽磊等通过构建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综合区位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我国省域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综合区位熵值[5]。王昌盛等将区位熵和结构相似系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筛选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江苏地区各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分工程度[6]。肖博华等利用区位熵、集聚指数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分别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7]。

式中,Qij表示j城市i产业的区位熵,qij表示j城市i产业的产值,qj表示j城市创意产业的产值,qi表示在全省范围内i产业的产值,q表示全省创意产业总产值。

Qij值越大,表明j城市i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当Qij<1时,表示j城市i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处于劣势,或者尚未形成或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当Qij=1时,表明j城市i产业处于均势,即该产业在全省范围内比较优势不明显;当Qij>1时,表明j城市i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区位熵指数实质上是一个给定城市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

2.2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区位熵分析

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利用各市创意产业投入的原始数据,计算各市的区位熵,其中,六安市只有金安区和舒城县划入皖江城市带,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并没有将六安市纳入。近三年来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区位熵见表2。

表2 近三年来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区位熵

在大多数分析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当某一产业的区位熵值大于1时,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具有相对的集聚化;而当某一给定产业区位熵的值高于1.2时,说明该产业已经呈现高水平的专业化,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亮点”。结合创意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将皖江城市带创意产业区位熵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级:区位熵大于1.0,属于高水平集聚,创意产业发展程度高于平均水平。

第二级:区位熵大于0.8小于1,具备集聚的可能性,但低于平均水平。

第三级:区位熵小于0.8,说明创意产业欠发达,产业集聚度低。

由表1可见,近三年,铜陵、芜湖、马鞍山、合肥的创意产业区位熵都高于1.0,除了2012年合肥市创意产业区位熵小于1.0,2013年马鞍山市创意产业区位熵接近于1.0外,总体来看,这4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趋于高水平集聚,在皖江城市带区位熵的排名均靠前。而滁州、宣城、池州、安庆四市创意产业区位熵值近三年均在0.8水平以下,说明这4个城市创意产业总体欠发达,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2.3创意产业相关细分行业区位熵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安徽省创意产业的细分行业专业化优势程度,参考《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安徽文化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新闻出版业、研发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动漫设计业、文化艺术业、广告会展业,并计算这六大行业2010年至2013年的区位熵,不同创意产业集聚水平演化趋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看出,所选取的创意产业六大代表性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集聚,其中新闻出版业、研发服务业区位熵值较高,产业集聚最为明显,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较大优势。2013年,安徽省新闻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624.08亿元,同比增长19.71%;利润总额80.13亿元,同比增长10.97%。安徽省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实现营业收入81.73亿元,在13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位列第4位[8]。2013年,全国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均超过100亿元的“双百亿”出版传媒集团共6家,其中安徽省有2家,分别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和安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的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发行集团第二位,连续8年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安徽出版集团下属4家出版社入选全国百家出版单位,入选总量和比例分别列全国第3和4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等9报3刊1网,报刊发行量逾200万份,网站平均日点击量250万人次[9]。

首先,安徽省研发设计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从研发产出指标看,2012年安徽省通过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6806项,成交额达86.16亿元,同比增长32.49%,其中技术交易额77.2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9.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6.59万元,技术交易日趋活跃[10]。截至2013年11月底,安徽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0.35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共93.8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5.1%[11]。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统计中发现,安徽省设计服务业的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全省288家设计类院所(企业)中,甲级设计企业25家,占比8.7%,乙级设计企业21家,占比7.3,且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绝大多数在300人以下[12],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

图3 六大创意产业集聚水平演化趋势

其次,广播电影电视业、动漫设计业的区位熵都略大于1,但有一定波动,表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创意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2013年,安徽省影院票房收入增幅为中东部地区第一,票房总额在全国排名第14位。安徽省2008年电影票房收入仅为3100多万元,而2010至2013年票房分别达1.37亿元、2.2亿元、3.7亿元、5.12亿元,并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3]。安徽省动漫设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动漫产业产值连续5年增速超过3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亮点。目前,已经形成以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为主干,蚌埠、淮南为两翼的产业布局,马鞍山、池州、安庆等地动漫产业基地也在推进中。截至到2013年,全省各类动漫企业已超300家,其中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28家,位列中部第一、全国第五[14]。

再次,安徽省文化艺术业和广告会展业的区位熵都低于1,表明这两个行业相对于其他创意产业来说,行业集聚优势暂未形成,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截至到2013年,安徽省共有63家企业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包括文化艺术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贸易代理与拍卖服务三大类,但是产业规模不大,市场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有序的整体规划,与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安徽省广告会展业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广告业规模较小,经营粗放,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会展行业与发达省份相比,软件和硬件建设上差距明显,具备一定规模的展场数量偏少,展会运营企业实力较弱,缺乏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的能力,展会的档次和品牌也亟待提升。

3结 语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以其高科技、高知识、高增值以及低消耗、低污染等特点,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针对行业特点、城市优势,进一步加大承接创意产业转移的力度。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安徽省应立足自身优势,着重培育出版印刷发行、广播影视、文化创意、文化用品流通、文化旅游等文化支柱行业;鼓励、支持和引导数字声音、数字图像、数字娱乐、数字媒体等新兴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加强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和创意,重点开发手工技艺类文化产品,建设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和产销基地。

针对部分皖江城市创意产业聚集度不高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合肥市应主动融入“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等全国发展新棋局中,将其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安庆市应加快发展以黄梅戏为重点的演艺娱乐业,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相结合,提高演艺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宣城市应充分利用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品生产和交易、书画创作鉴赏和销售以及非遗项目展览展示等优势产业。安徽在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与周边其他省市同类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创意产业人才、资金以及区域政府政策方面也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而发展创意产业是增强安徽经济软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杰,李舫.春潮涌动看江淮:安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巡礼[N].人民日报,2009-11-04(01)

[2]《安徽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安徽统计年鉴[EB/OL].[2015-09-12].http://www.ahtjj.gov.cn/tjj/web/tjnj_view.jsp#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0-52

[4]安烨,钟廷勇.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结构的时空分布和趋势[J].税务与经济,2012(5):107-112

[5]肖泽磊,李帮义,胡灿伟.基于综合区位熵指数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布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47-53

[6]王昌盛,周绍东.基于区域分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以江苏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4(1):269-272

[7]肖博华,李忠斌.我国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度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8):94-97

[8]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2014-09-01)[2014-12-06].http://www.ah.xinhuanet.com/2014-09/01/c_1112299882.htm

[9]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EB/OL].(2012-09-19)[2014-12-06].http://www.gapp.gov.cn/news/1430/87966.shtml

[10]2012年度安徽省技术合同交易情况[EB/OL].[2014-12-06].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5/2013/0105_41509.htm

[11]2013年安徽省创新办简报[EB/OL].[2014-12-06].http://www.ahxf.gov.cn/ahrcgz/gzdt2/ah/424103.SHTML

[12]朱先发.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64-66

[13]赵丽.影院建设“阳光明媚”,票房实现持续增长[N].中国电影报,2014-03-05(04)

[14]国家认定动漫皖企达28家[EB/OL].[2014-12-06].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3/12/08/006229 290.shtml

[15]第四批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示[EB/OL].[2015-9-12].http://www.ahwh.gov.cn/zwgk/bmdt/stgz/25273.shtml

(责任编辑:周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2-0026-05

作者简介:汪涛(1987-),安徽桐城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产业信息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安徽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302053072);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0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2.008

猜你喜欢
区位熵创意产业产业集聚
北京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