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控股董事长左晖:野心与失蹄

2016-05-07 22:03闫军
投资者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链家经纪人

闫军

颠覆与搅局,从他成立链家开始就扮演着的角色,蛰伏与激进,看似矛盾的两种风格在他的创业历程中均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多次呼吁行业规范,这一次自己却“马失前蹄”,左晖改变行业的理想仍任重道远

“我们经历了北京最差与最好的时刻。”去年年末,链家控股董事长左晖借用狄更斯的名言来调侃北京的雾霾和他所处的行业发展。

他从创业至今,十五年的历程可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前十四年在北京蛰伏,积蓄能量,2015年爆发,在一年内通过大大小小的并购攻城掠地,带领链家成为国内租房市场的领头羊。截至2015年年末,其营业收入进账155亿元,和2014年的39亿元相比,增幅超过3倍。

在租房市场方面,左晖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成立链家之初就率先推行三方签约,不吃差价,随后成立链家网,探索O2O模式,再到成立理房通和链家理财,打造“金融+地产”的闭环式交易。

就在左晖踌躇满志之时,链家在今年以来房产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市场“马失前蹄”。2月23日,上海市消保委在中介行业的沟通会上,爆出链家两起客户投诉事件,链家向购房者出售已被抵押房产。

链家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此前曾表示:“链家出现问题一定不是被中原打败,而是自己找的。”受累于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左晖坦言,“我们确实有问题。”并开始一系列自查。

对于链家发展模式、此次危机事件处理结果以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向链家控股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提纲,但直到记者发稿时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行业惯例的“搅局者”

左晖今年45岁,1992年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毕业后左晖没有进入IT业,而是选择了与销售沾边的工作,他尝试过电脑销售,软件销售,还做过保险代理。左晖创立链家的契机很偶然,在他的而立之年,2000年左右,北京个人买房的比例大增,但对应的房产信息却极度不对称,深有感触的左晖开设了一家房产信息平台,并在第二年,水到渠成地创立了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一个小房子里,左晖和37名员工成立了链家?宝业,即链家控股的前身,想在风格野蛮并已划分完利益版图的北京中介市场打开一个缺口,现实比左晖想象的要难得多。

当时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二手房交易市场更是一片混乱,“吃差价”的经纪人与“行纪”比比皆是。面对这种状况,他决定从自身开始改变,率先推行三方签约,坚决不吃差价。最初自己的员工都不认可,员工接连离职未能改变左晖的想法。

左晖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从那时起,链家便倾向于招收行业新人,因为他不想受制于人。链家地产副总裁贾生平曾说,既然大家都不懂怎么去做,那干脆就都由一张白纸开始,共同做下去。这些肯留下来与链家地产一起成长的经纪人,后来被视为链家的“子弟兵”。

正是这种革新,让链家在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站稳脚跟。2005年,国内楼市处于调控期,链家趁对手收缩的机会逆势扩张。短短两年时间,从30多家店扩张到300多家。此时中介行业还停留在粗放式竞争阶段,到2010年,在北京的店面增加到650家。

为了摆脱“黑中介”的负面形象,2011年,左晖又提出“100%真房源”理念。如今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写进链家网的广告语中:“链家真是房源,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

所谓真房源有三个标准:真实存在、真实在售、真实价格。这样会导致房子数量会减少,房源价格偏高,短期会影响销售,并不是所有的门店、经纪人都认可。但是由于链家的主要骨干都是自己培养的,因此自上而下才得以贯彻。

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被同行竞争对手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称之为“中央集权式”管理。

房地产中介向来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房屋经纪人的管理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的成交量。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左晖还从数据上做起了文章,引入国外销售系统模型,并加以改进,形成最早的数据积累,最早建立“楼盘字典”系统。由此左晖不断加强在IT系统方面的投入,其管理层中有半数以上都是IT背景人才。

链家地产在IT系统方面的投入与使用已经引起整个中介行业的变化。近几年,左晖的对手们纷纷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二手房交易市场逐渐步入科技时代。

时间到了2011年,左晖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整合用户租房以及未来生活一系列的服务需求,他创立了自如网,除了租房,为租客进行保洁、维修、代缴代办等各项服务。数据显示,目前自如网每个月租客总数超过16万人。

2014年,左晖创办链家网,他的目标是打造万亿级房产交易O2O平台。2015年,他又创办了丁丁租房,这一次的目标是中国最大的租赁O2O平台。

激进式扩张瞄准新业态

链家从传统中介转型成为房产交易O2O平台,左晖的想法是建立一个覆盖资产管理、交易管理和金融管理服务的房产O2O生态圈,并希望建立起引领行业的新生态。

为此,链家的发展路径发生了改变。左晖的第一个计划就是不在偏隅北京一方,向全国做大市场规模。从2014年年底开始出手实施并购,到2015年,通过六次成功并购,他将成都的伊诚地产、上海的德佑地产、北京的易家地产、深圳的中联地产、杭州的盛世管家、北京的高策地产、广州的满堂红纳入自家房产版图,完成北上广深全国一线城市的布局。

截至2015年年末,链家在全国已进入24个城市,拥有5000家门店、8万名房地产经纪人、5600万套房源数据。目前链家在北京和成都的市场占有率以63%和50%成为了绝对的龙头,广州等多个进入地区成为市场老大。

此前有媒体披露链家投资计划书资料显示,链家的扩张成本极低,只动用了2亿元现金,其中包括了2015年收购上海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德佑地产耗费6000万元,其余大部分通过股权置换完成。

市场规模扩大之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业绩收入。根据上述投资计划书数据,2015年链家共完成7090亿元交易额,营业收入达到155亿元,相比2014年的39亿元增长了近4倍。其中二手房经纪依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占到公司去年总收入的7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收购支出增加、经纪人佣金提成占营收50%等原因,虽然2015年营收增加迅速,链家的净利润未能保持同步增长。2014年链家净利润为4.1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0%,而2015年的实际净利润仅为5.5亿元,利润率下降为3.5%。

随着大规模城市布局的完成,左晖给链家定的新目标是:到2017年链家的交易目标是1.5万亿元,收入400亿元,净利润50亿元,拥有10万经纪人。左晖要实现目标,两年公司净利润就得增长8倍,在国家地产调控政策仍然高压的情况下,不知道这样的目标是否过于乐观?

受“223事件”危机重创

正当快速发展之时,左晖面临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链家内部将2月23日上海消保委通气会上公布链家两起客户投诉事件描述为“2·23事件”,这一事件为左晖带来“从未有过的压力”。

整理此前报道可知,上海两起投诉事件分别发生在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两位客户在链家签订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交付定金后得知,所买房产已被抵押,链家并未如实相告。客户要求退款,链家并不接受,反而建议为客户提供高息短期的垫资,交付七成首付弥补抵押。

多位业内人士则表示,因激进的扩张,链家在收购当地房地产中介后,仅换了链家的招牌,原有经纪人团队均保留下来,链家对其管理并不规范。

2月25日,在其朋友圈,转发《链家常务副总裁王拥群博士给各地总经理的一封信》并首次做出回应。他表示:“绝大多数纠纷都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我几乎还没有看到一起消费者的投诉中我们的经纪人是没有瑕疵的。”承认问题后,链家对全国24个城市的所有门店在途的6.9万张单子逐一核查,以排除风险。而已经制定的整改计划中则包括将对所有的客户投诉在官网公布。

此外高息“垫资”也让链家的衍生金融服务备受质疑。“2·23事件”后,有关链家金融平台“高息短期”、“自担保”、“资金自监管”等资金安全等问题也涌向链家。

在3月1日的媒体会上,左晖公开表示自己掌舵下的这家公司并不完美,“我作为过来人来看,没有一个是质疑错的,我自己觉得我们几乎是被这些质疑推动着。”同时,他认为链家金融资产安全的质疑是“非常不靠谱、不职业的”。

事件并未就此结束,4月23日,因首付贷、垫资等原因,上海银监局发出处罚通知,包括链家等六家中介将暂停与商业银行合作1个月。

处罚对链家的打击巨大,上海1300间门店业务将受到影响,链家方面表示“很受伤”,在给媒体的资料显示,其首付贷规模很小,截至2月底,发放贷款仅为3亿元,而该项业务已经在2月底停止。

对赌五年上市

虽然近期身处负面舆论漩涡,但为了实现在全国市场的龙头野心,左晖仍在高压下推进链家融资。此前媒体披露称,华晟资本、百度、腾讯等多家机构已经确认参与链家B轮及B+轮融资,两轮募集资金70亿元,其中B轮43.5亿元,B+轮26.5亿元。链家投前估值330亿元,投后估值为368.5亿元。

随着融资一起曝光的还有,左晖与投资方签订的对赌协议。据了解,若链家未能在B轮交割日后5周年内完成合格的首次公开发行,投资人有权在该情形发生后的任何时间要求回购。上述资料显示,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每年8%(单利)的回报。

此前左晖并未就上市表现出渴望,但随着对赌协议的签订,链家的上市进程进入五年倒计时阶段。据悉,目前公司已经成立上市团队,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也已确定,正在遴选券商。

对于左晖来讲,如何度过此次危机、改造组织架构、规范员工管理,重获客户认可才是值得思考的,否则即使成功上市,他改变行业现状的理想也未必能实现。

猜你喜欢
链家经纪人
链家,莫拿“个案”当说辞
“巨怪”链家牺牲毛利率疯狂扩张 万科30亿买张合作券是否值得
自买自销
何谓“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