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横向展开议论(下)

2016-05-09 01:02王军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阶梯心田杂草

王军

注意事项: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通过多角度观察、分析、认识事物来提出论点。

2.分论点之间是平行展开的,不能交叉不清。

3.分论点的形式要一目了然,即句式力求一致且应在段首提炼每个分论点的中心句。

4.要从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等方面考虑分论点的顺序。

片段示例:

……

人们常常看到: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还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这些青年不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化学家诺贝尔……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文艺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恰恰是由于困难的存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还有,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都是工人。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终生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双臂收拢时,你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让我们在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陈 群《理想的阶梯》

技法点读

本文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作者抓住“奋斗”来分析,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结构一致、角度全面、层次合理的分论点,彰显了作者思想的深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 洵《六国论》

技法点读

这是高一教材中的文章,本文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作者眼光独特,紧扣“赂”字,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新奇而有主次的分论点。

我们的心就像农夫劳作的农田,需要不断地耕耘,否则就会“草盛豆苗稀”。心田上开不出百合,就要长出杂草,使心灵不堪重负,奄奄一息。要想使心灵重现生机,我们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拔掉那些长在心中的杂草。

快!拔掉心中自私的杂草。拔掉自私的杂草,让心田开出奉献之花……

快!拔掉心中嫉妒的杂草。拔掉嫉妒的杂草,让心田开出宽容之花……

快!拔掉心中贪婪的杂草。拔掉贪婪的杂草,让心田开出廉洁之花……

快!拔掉心中自卑的杂草。拔掉自卑的杂草,让心田开出自信之花……

亲爱的朋友们,当您拔掉了这种种杂草,就等于为心灵卸下了种种负担,您就会感到浑身轻松自在,您的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苑小雪《别让心田上长杂草》

技法点读

本文标题即为中心论点,作者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了四个分论点,且这四个分论点顺序合理:前三个分论点从人性“恶”的方面提出,程度由浅到深;第四个分论点从人性“弱”的方面提出。四个分论点平行展开,不交叉包容,发人深省。

佳作示范:

距离产生美

□周梦娟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留守在家的孩子,认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父母去城里打工,他们一年才能见一面。诚然,孩子们口中的距离是不美的,难道距离真的产生不了美?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人的成长需要距离来加深认知。“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中的这段话,启迪张丽钧将她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在物质充足的时候,她没有用一颗恭肃的心去珍爱它;当生活恼了,从她手中一点一点掠走幸福的时候,她才追悔莫及。她站在甲板上看着下弦月,叹了一口气,对大姐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而大姐却教她换个角度去想——用光明的想象填补上那阴影部分。从此以后,她在生活中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是距离让她有了“执虚如盈”这个“美”的感悟!

立言需要距离来验证其价值。叔本华曾在《论名声》中说,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著作之所以能不朽,是因为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即使最初可能遭遇偏见,但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洗尽铅华,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考验,人们才能公允地评论著作,著作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是距离让著作展现出了历久弥新的“美”!

对历史的评判更需要距离来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至少有两家半主张做人切忌锋芒太露,所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玲珑圆滑、四平八稳的“谦谦君子”,如说话模棱两可的苏味道、唾面自干的娄师德,他们锋芒全无,却官运亨通,位极人臣。相反,那些锋芒毕露者,大都难得善终。韩信“多多益善”,引起高祖的猜忌,招来杀身之祸;岳飞怒发冲冠,难逃风波亭之劫;李白恃才傲物,终被“赐金放还”;苏轼才华横溢,豪放不羁,却一生屡遭磨难。何以如此?其弟苏辙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而今,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恐怕与当时人们的看法会截然不同!“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谁是谁非,需要穿越时光才能评判,是距离还原了真相之“美”。

距离产生美,既是美学的一条规则,更是生活的一条规律。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分论点鲜明,作者从“为什么”的角度,列出三个句式整齐的分论点,并醒目地置于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二是视角的独到,作者能从人的成长、立言、对历史的评判等三个宏大的视角对“距离产生美”这一观点进行观照和剖析,不仅独到而且大气;三是论据的鲜活,无论是理论论据——叔本华的《论名声》,还是事实论据——张丽钧和苏味道、娄师德等,都鲜有所闻,鲜有所用,是一截少有人嚼的甘蔗,不仅鲜活,而且给力。

猜你喜欢
阶梯心田杂草
拔杂草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把春天种进心田
在我心田
杂草
常识:斜坡与阶梯
拔掉心中的杂草
爬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