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特点

2016-05-09 05:12周前程
山西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

周前程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411)

桂林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特点

周前程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411)

摘要:结合桂林各时期的历史资料,总结了桂林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分析了不同时期桂林“山、水、城”共生的特点,指出桂林“山、水、城”相互穿插融合的结构形态是自然力和非自然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共同进化,是桂林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的选择。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山水环境

桂林是一个以山水风景著称的国际旅游城市,也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城市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互相映辉和衬托,早已使山水环境超越了其自然属性,而赋予了历史人文内涵。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构成要素与所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结合的空间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对桂林中心城区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未来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古代:风水思想指导下的山水型城市空间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将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1]。汉代的始安县城墙顺江而修,依山而筑,利用山峰之间的天险巧设城门,可以看出,“风水理论”和“择地营城”等宇宙空间观指导了桂林城市空间形态的初步形成。

唐代桂林曾经三次大规模修筑城池,第一次:初筑子城,即府治或衙城;第二次:改筑外城,即府治之南的罗城;第三次:再筑夹城,即府治之北的商业用地。夹城的修筑,使桂林“培崇气色,殿若长城”“南北行旅,皆聚于此”,成为唐代商业集中地之一[2]。由此可见,唐代桂林城空间布局方式虽仍然是“前朝后市”的传统,但规划布局自由、灵活,受礼制尊卑观念的限制较少,更多地顺应了地形地势的变化。城市除了对城墙的修筑,也加强了对城壕及水利的建设。城市道路走向受山、河、湖的影响而形成趣味性的变化,主要道路基本与漓江平行或垂直延伸,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了不规则网格状雏形,并且初步形成了十字形城市空间结构。

宋代余靖从子城的东南和东北方向,将唐的外城和夹城扩宽和加固,此后,对城池的修筑有四次之多。扩建城池,因山为城,全城背山面水,依山傍水,城在山水之间。引水绕城。利用天然河道或经浚治的湖塘形成环城护城河水系。随着一部分水系和山体被纳入城内,使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更加丰富,“网格状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代的桂林是靖江王府、广西三司和桂林府的所在地,官署衙门日益增多。从明代桂林郡城图上可以看出,城池由榕湖、杉湖和壕塘向南扩展到桃花江;围绕独秀峰修建了靖江王府;扩建的城池,面积是宋元旧城的1/3;扩建后,城门有12个之多;北至观音阁,南至宁远桥,形成东西狭南北长的长方形城镇。这一城池规模和建制,奠定了古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并一直保持到民国初年。

清代仍然沿用明代城池,屡次整修城墙,以利防守。随着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城市面积扩大到约3 km2。清代中期,城内外已拥有街巷189条,其中城内135条,各城门外关厢54条,人口约8万[3]。从1845年的桂林省城图可以看出:桂林十字形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存城市结构在当时已经有了完整的雏形。

从古代各历史时期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古代是以古老的风水思想引导,结合特殊地形地貌,开展城市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被作为一个完整的实体,被多层厚实的城墙所包裹,得到关注的建筑主要是城门楼和部分官邸。这一时期桂林城市空间的地域特色归结为:城市空间结构结合特殊地形地貌不规则发展,在明代早期,十字形结构便脱离了子城而独立存在,山水型城市地域特色明显,建筑的组织方式大多为合院式样,王府(内城)在城市中占有重要位置。

2 近现代:解放前的大都市梦与解放后的无序繁荣

桂林城市空间形态在近现代发生了两次巨大的变化。一次是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短时间内兴起和破灭;另一次是解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桂林市区处于新旧交接的关键时期。这两次巨变使桂林城市空间形态面目全非,城市空间的古老结构和肌理接受了巨大的考验。

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桂林城市交通运输路线也逐渐多样化。城市公共交通的兴起,对桂林古老的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1940年初步形成可通行汽车的道路网,南北大马路两旁的建筑多是“骑楼”格局[4]。抗日战争初期,桂林一度成为文人荟萃、文化昌盛城市,但在1944年日军入侵桂林,99%的房屋建筑化为灰烬。1945年,广西省政府编制《大桂林三民主义实验市计划》草案,这期间,国外“田园都市计划”思潮也在桂林城市建设实践中有所体现。

解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设在南宁,桂林不再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桂林仍定位为工业城市,城市建设对环境破坏很大,大量城墙陆续拆除,填塘造房,风景用地被挤占,文物古迹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这一时期桂林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特征为:十字形城市空间结构继续保持,但外向扩展,内部主要街道尺度膨胀;“山—水—城”交织一体的城市模式被城市建筑规模无序扩大所打破;无视既有城市空间类型的存在,诸多体量巨大的新建商业建筑和宾馆直接导致原城市空间肌理的分裂和原空间尺度比例的丧失;虽然快速发展的新建筑群落已经开始对城市空间造成了破坏,但古城区内仍然保留着一部分历史街区,当年城市空间形式依稀可辨。

3 现代:现代山水环境的城市空间重构

从1999年开始,桂林进行了“桂林中心城区改造工程”,桂林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通过一系列的城市生态修复活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两江四湖,九峰一心,一环两轴”的空间结构。

两江四湖是将中心城区内的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龙湖等四条内湖疏通,并与漓江和桃花江贯通,7.83 km的环城水系形成了一水抱城流的格局。九峰一心是指环城水系周边的象鼻山、伏波山、独秀峰、铁封山、鹦鹉山、老人山、叠彩山、宝积山、骝马山等九座名山;一心是指以桂林王城旧址作为城市的功能及景观核心。这些名山都位于中心城区内,以王城旧址为核心,相对高度均在30 m~120 m之间,是桂林城市空间与景观的重要财富,因此对于这一区域内的建筑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解放东路以北,建筑高度不超过18 m,其余最高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 m,运用视线走廊、对景点、观景点等手法,形成了山在城中的城市景观。一环两轴是以凤北路、翊武路、丽君路、信义路、南环路、滨江路形成中心城区的主要交通环路;将中山路和解放路作为交通性主十字轴线,将正阳路和依仁路作为游乐性次十字轴线。

通过这次改造工程,中心城区的双十字轴结构继续保持,一些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两江四湖,九峰一心的格局恢复了宋代“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象,桂林古城的空间结构脉络得到修复和延续(见图1)。

图1 桂林中心城区图(2015年)

最新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提出,要将桂林建设成为“中国山水之都,世界旅游名城”,中心城区将形成“两带双核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沿漓江发展带将坚持目前的“两江四湖三楔”的城市与山水环境的关系,严格控制与保护“两江三楔”所涉及的开敞空间与视觉走廊,将展现“城乡交融、城景互衬、山水层叠、网络交织”的山水城市格局。

4 结语

桂林中心城区山—水—城互相穿插,互相融合,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景观交织一体,和谐共存于大自然中,这种结构形态是自然力和非自然力双重作用的结果。保护和延续桂林城市独特的山、水、城相融的空间形态脉络既是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将是未来桂林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明]陈琏.桂林郡志(地方志)[M].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2.

[2][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清]朱依真.临桂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4]朱盟芳.桂林老板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前程.桂林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11.

[6]邓春凤.桂林城市结构形态演化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

Evolvem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Guilin city’s space structure

Zhou Qiancheng
( 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Shanghai 201411,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Guilin,the paper sums up the evolution law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at downtown in the city,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mutualism among mountains,water,and city in Guilin in different periods,points out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is the fruit under the natural and unnatural forces,which realizes the common evolu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city and environment,so it is th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s in Guilin.

Key words:city,spatial structure,central city,landscape environment

作者简介:周前程(1974-),男,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04-0014-03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城市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空间结构SRT混合仿真试验技术研究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