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论“美女”

2016-05-09 04:53鲍海英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檐下才子雨珠

鲍海英

对“美女”的标准和讨论,历史上不胜枚举。因为“美女”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眼里,定义也不同。但明末清初,有一个叫李渔的才子对美女的理解和看法,却成了时人的共同标准。

才子李渔之所以对美女有独到的理解,和他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关。他年轻时,有钱有时间,情趣高雅,终生以填词赋曲、赏玩游乐为业,末了写出一本书,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闲情偶寄》。其中有一章专讲他对“美女”的看法,从眉眼手足、穿着打扮到歌舞才艺,论述得十分详尽。

书中说:一个女人美不美,其姿色如何倒在其次,最要紧是要有“态”,有媚态,即为尤物。何谓有态?“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这样的描述太玄,他举了两个例子,精彩生动,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第一个例子写了李渔替某有钱人选妾,见到不少盛装美女,一排儿低头站立。要求她们抬头,其中一个毫无羞色,立马抬头;一个不肯,再三强求后才抬头;还有一个被要求后,对来人似看非看瞥了一眼,瞬间再安然地抬起头来,待人审视完,又似看非看一眼,再低下头去。这第三个女子美中就有“态”。

第二个例子写了某年春,李渔出门途遇骤雨,到一路边亭避雨,不少踏青的女子也奔来避雨。一群人美丑不一,其中一位三十出头(当时可不算年轻了),一身白衣,装扮寒素。其他人都挤到亭中,独她一人在亭檐下徘徊,因为亭中已经插不下脚了。挤到亭中的人都忙着抖落身上的雨珠,独她一人任其自然,因为檐下雨滴不止,抖也无用,白白现出狼狈的样子。雨停了,其他人都离开了,独她一人迟疑不去。果然,雨又下了起来,她只两步就返回到亭中,其他人也跑回来了,但已经不能再占据有利位置。女子虽然偶然猜中“天意”,脸上却仍旧淡淡的,并无得意之色。亭子里人挤不下了,又有人站到了檐下,衣衫被打湿得更厉害,白衣女子反替她们拂去衣服上的雨水。

李渔评论白衣女:“其初之不动,似以郑重而养态;其后之故动,似以徜徉而生态。”“其养也,出之无心;其生也,亦非有意,皆天机之自起自伏耳。”

李渔是一个大才子,他的生活情趣素雅而不轻佻,他对女子之美,必有过人的细腻观察和独到的慧眼,他眼中的“态”并非人们常想的妩媚妖佻、忸怩作态,而是聪慧狡黠之态、活泼轻盈之态、得体娴雅之态。他眼中的美女也不是年轻、艳丽的靓妆女,而是不失纯真本色的自然之女。

猜你喜欢
檐下才子雨珠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檐生情
檐生情
冬日
雨珠·露珠·泪珠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雨珠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我是你檐下一只燕(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