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女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分析

2016-05-09 13:00薛丽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圣经

摘  要:在现代文学思潮日新月异、不断交替的今天,不管是站在人本主义的视觉来挖掘人的内心活动,或者站在科学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心理发展,往往都能够和神话学相联系。而在劳伦斯的经典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其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都与《圣经》中的形象有很大的联系。笔者经过研究分析,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在《圣经》中的代表原型,并对其展开了文化层面上的解读,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从劳伦斯的小说中理解到其运用神话因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圣经;人物原型;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薛丽(1982-),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02

一、引言

与传统文学中对人物形象创造模式相反的是,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了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的人们,而这样的变化体现在神话意象写法中便是神话原型与神话情节之间的交替变化。比如在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作者仅仅是根据自身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来对小说主题进行描写,那么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借助了很多《圣经》中的情节与人物来表现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劳伦斯值得后人称赞之处。

二、波基——亚当

波基是《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之一,他的原型在作品中相对模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劳伦斯在刻画这一形象时从自身出发,赋予了波基这一人物复杂的艺术审美。在《恋爱中的女人》第十三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厄修拉与波基的争执上,波基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比较复杂且固执的,他曾经不止一次向厄修拉说:有一个最终的我,超越个人,超越责任的我。同样也会有一个最终的你,我希望见到的便是最终的你,不是在爱情的任何地方,而是在未来更加遥远的地方,在那里没有语言也没有君子协议,在那里我们是两个完全未知的人,两个陌生的动物,我希望接近你,你也希望接近我。

波基所说的这样一种两性关系和《圣经》中所描述的两性关系是非常相似的。波基提到的“最终的你”与“最终的我”是赤裸的无知的两个人,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并非是爱情,而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占有欲,这与亚当和夏娃相同。在伊甸园内亚当与夏娃相处并非是爱情的结果,而是两性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非常和谐的模式。在这一章节中,米诺的意象也是非常重要的,米诺是一只调皮的公猫,而它对于母猫的暴力态度激怒了厄修拉,但波基却觉得公猫和母猫之间维持纯粹平衡的欲望是它们保持和睦关系的最佳方式。

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使用亚当的肋骨制造的,所以男性的权力意志从古至今都凌驾于女性之上。波基与厄修拉争执的关键也在这里,波基觉得,亚当在不可摧毁的天堂中供养着夏娃;厄修拉却非常反对这样无理蛮横的男权意识,最后两个人在争执这种不满时被女房东打断。劳伦斯所描写的波基,性格乖张但放荡不羁,虽然身处于英国大工业时代的社会环境之下,波基的内心却非常向往悠然的田园乡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冷漠之中,波基希望为自己寻求一个心灵的栖身之所,所以在面对富家女赫曼尼的追求时,波基最后选择了来自普通家庭的厄修拉。抛开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与爱情的自由是劳伦斯笔下波基一生的追求。

三、赫曼尼——夏娃

夏娃在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以后,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而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之中,我们可以直接地看到赫曼尼这一苦恋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善果的形象,这可以说是劳伦斯匠心独运的一种象征手法。在各种文学作品以及人们的观念之中,大家都已经接受了《圣经》中所描写的智慧树便是我们常见的苹果树这样一种观念,所以在小说中提到“那永恒的苹果”这一词时,恰恰与《圣经》中的禁果相呼应。

赫曼尼在小说的开始时便被劳伦斯非常直接的描写了出来:她飘然走过,好像对附近视而不见,苍白的脸向上扬起,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她的地位在文化知识界中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她是一位文化意识的传播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赫曼尼从小说一开始便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她对于战争、人性以及自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显然赫曼尼的形象和现代女性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面对波基这样一个反理性主义者,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不可化解的纠结与矛盾。

另外,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赫曼尼不管是针对情敌厄修拉时表现出的傲慢,或者是面对自己的爱人波基时所表现出来的疯狂,都体现出了理性社会中人们冷漠的一面。赫曼尼在与波基的争论中,用蓝色的青金石砸向波基,进而得到了一种好比是性爱一样美妙的快感,波基忍着伤痛逃到山谷内,赤裸着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让自己的身心真正地得到了放松,这也说明了波基的生命状态恰恰和《圣经》内的亚当相同,在伊甸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会被任何世俗的烦恼所折磨。

四、杰拉尔德——该隐

《圣经》创世纪第四章记载,亚当与夏娃在偷吃了智慧树果实后被逐出伊甸园,从此到人间饱受尘世之苦。之后亚当与夏娃生下了该隐和亚伯,该隐负责农耕,亚伯进行放牧。丰收之后,该隐向上帝献出瓜果蔬菜,而亚伯献出了肥牛乳羊,上帝不喜欢该隐的贡品,该隐由此对弟弟怀恨在心,找机会杀了自己的弟弟。上帝便惩罚该隐做一个逃亡者与流浪汉。

劳伦斯在小说中设置了很多伏笔来体现出杰拉尔德的该隐原型。杰拉尔德与该隐一样都是长子,都对自己的弟弟不满。在童年时,有一次杰拉尔德与弟弟玩枪,他让弟弟朝枪口看,这只装有子弹的枪突然走火,将弟弟的脑盖打飞了。虽然小说中说明了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是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杰拉尔德对自己弟弟的态度,以及他自身的孤僻冷漠的性格。

另外,劳伦斯在小说中已经明确的说明了,杰拉尔德和戈珍之间一开始便是彼此喜欢的,戈珍喜欢杰拉尔德健壮的身体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男人气概,而杰拉尔德冷漠的内心也因为戈珍而逐渐打开。就像回归于放逐流亡之前的田野上一样,杰拉尔德在戈珍的身上寻找到了短暂的幸福。两性关系的和谐让杰拉尔德对戈珍非常迷恋,但是时间的推移让二人之间产生了很多问题,杰拉尔德的花心让戈珍非常反感,也常常表现出没有安全感的样子,进而逐渐将感情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杰拉尔德和戈珍之间的关系降到冰点,而此时杰拉尔德自己也感觉到已经无法从戈珍的身上找到原来有过的幸福,逐渐产生出了仇恨与不安,最后他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结束在了山谷之中。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对雪山山谷、十字架上的耶稣像等死亡意象的描述,直观地为我们展示出了男女两性关系从美好和谐到破裂的过程,就如同该隐被上帝流放与诅咒一样,杰拉尔德也走向了死亡。

五、结语

通读《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我们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劳伦斯对于世界与人性的看法,了解其独有的见解。劳伦斯对于毁灭人性的现代文明社会体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批评意识,同时体现出了对于人性与自然本性的强烈关注,他对于社会、民族、爱国主义以及死亡等人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位伟大作家具有神话倾向的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它的特征,即是神话和哲理紧密相连,神话原型对小说的哲理性起到了深化作用,哲理内涵借助神话人物得到彰显,二者相互呼应彼此联系,小说中用于表达人物形象或者作者观点的神话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物个性,也让作者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直接和形象。

参考文献:

[1]宁新.论《恋爱中的女人》中图像化叙述的运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4(04)

[2]王中心.神话原型视阈下的《恋爱中的女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3]周志欣.《恋爱中的女人》中象征与主题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3(26)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
一个人的“圣经”:韩勇的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