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2016-05-10 07:41孙露露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博物馆

孙露露

摘 要:博物馆是文物收集的主要单位,承担着保护与修复珍贵文物的责任与义务,更好的完成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是博物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博物馆的工作任务,然后提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策略,并讨论了培养文物保护专业工作者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更好地实施文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保护措施

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以及标本的主要机构,为了有效的收集文物,博物馆应首先搜集我国各地的文物与标本,然后将其进行保护与管理,防止我国的珍贵文物等文化遗产受到损害或消失,这是博物馆需要尽到的基本义务与职责。作为博物馆的工作者,需要对我国的文化遗产负责,严格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因环境或文物本身等特殊情况而受损的珍贵文物,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与保护,此外,加强文物的管理强度,防止它们受到人为的破坏,使这些物质及精神文化遗产永久的传承下去。

1 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策略

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种类较多,并且各种文物的保护策略以及修复手段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种类的藏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由于自身质地等原因,发生的腐蚀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延长它们的寿命,减慢锈蚀以及老化等自然因素对它们的影响,防止它们受到机械性的各种损伤,使它们尽量保持固有面貌。

1、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意义。文物的修复以及保护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将珍贵文物放置在良好的环境中,防止他们发生老化,进行必要的保护;第二,对于受到一定损伤的珍贵文物,进行及时的修复与维修。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只对它们修复,不进行保护,修复工作也是徒劳无功的;如果只对其进行保护,不进行修复,保护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文物出现损伤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导致文物的最终受损。例如,很多文物本身的组成材料或结构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光线强度、空气湿润程度以及空气中有毒气体对某些文物的影响较大,此外,管理方法的不恰当性等人为因素也会使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2、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管理方法。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博物馆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文物的自身特点,进行分库以及分级的管理方法。因为博物馆中的文物数量较大,由于某些人为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对文物造成相应的损伤,对于受到损伤的文物,需要及时的进行修复,防止损伤进一步的扩大、严重。为了将以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将为最小,应对馆中的文物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损坏的文物,及时的进行处理。此外,专业维修人员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如果想试用新技术或新方法,应首先进行必要的试验,试验成功后,在对文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应用较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之前,都必须经过试验,防止最文物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与破坏。博物馆中的工作者,都必修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从事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2 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者的培养

1、我国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现状。我国之所以缺少文物保护以及修复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多数人看来,文物保护工作太脏太累,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破铜烂铁或破瓷罐瓦罐上,太过枯燥乏味;第二,文物保护工作者很难出人头地,大部分都是幕后英雄;第三,文物保护工作者待遇较低,在考古行业中是最为清贫的工作,现在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没名分没地位,没有高学历,没有高职称,所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青年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工作,甚至很多本专业的年轻人都要改行,寻找新的出路。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新的专业人才,需要新生力量。我国博物馆学会文物修复专门委员会秘书长贾文忠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对于文物保护研究者,我们要想保护国宝一样,使他们的技术能够传递下来,由此可以看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使我国的物质以及文化遗产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防止文物出现流失现象,必须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者。

为了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必须具有一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技术较高的专业队伍,这是提高我国博物馆工作成绩的关键所在。博物馆进行文物管理,除了需要科学的保护设备,还需要专业研究人才,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都具备一定数量的从事文物保护以及修复的研究者,他们在常年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文物保护的经验,其中,部分中老年工作者具有较深的造诣,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力量,成为著名的文物研究专家。

2、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对于这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中老年研究者,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对他们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根据统计,发现这批中老年研究者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师傅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刻苦钻研,才掌握了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但是当前,这些中老年研究者的工作条件较差,待遇相对较低,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拜师学艺成长起来的,并不是大学出身,学历较低,技术职称也较低,以上几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国家应该改善中老年文物研究者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以及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技术职称,最主要的是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供足够的科研基金,为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为了使中老年文物研究者的丰富经验流传下来,国家应该给他们配备助手,让助手从中学到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后继有人。

3、重视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在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文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了专业人才,才能实施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目前,我国的文物保护研究人才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当他们在不久的将来退休以后,我国的文物保护人才将会大幅度的减少,出现青黄不接的后果。

文物保护工作与教育有一定的相同点,要想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必须依赖国家的财力支持与国家领导的关心,否则,一切都是空话。目前,我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没有意识到文物修复的紧迫性,所以,国家财政并没有对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没有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足够的后备力量,这两个方面是制约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使博物馆更好的完成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国家需要向其提供修复资金,培养专业人才,其中,培养人才的实现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中老年文物保护工作者安排年轻的助手,使年轻人在实际的工作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将我国保护文物的年轻工作者送出去进行培养,比如送到大学进行深造,或送到条件较好的博物馆学习,提高年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提供足够的科研资金,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培养一支年轻的文物保护专业研究队伍,是博物馆更好的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潞梅.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浅议[J].中国博物馆,1995,(02)

[2]王钧光.浅谈博物馆整体形象与艺术表现的双重构筑[J].博物馆研究,2008,(02)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