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叮咛(下)

2016-05-10 00:26张海法王强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偏题跑题卷面

张海法  王强

一、选材要注意规避低俗浅薄

选材对于考场作文来说至关重要。在记叙文中,事例素材就是指人的所作所为,细节行动;在议论文中,则为引用的具体的形象性材料。这部分内容最忌平庸、俗套,最需要超强度的追求。超强度的事例素材,首先往往应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其次才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如佳作《父亲的布底鞋》,写父亲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家里却穷得什么也没有了,“爷爷愁了一晚上也没愁出个结果”。但就在第二天,父亲准备辍学跟爷爷下地时,一出院门,全村老少男女都已站在了外面,有的“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沾满汗渍的钞票”。这时,爷爷流着泪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这就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行为。再如佳作《送一轮明月》,作者选取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故事,讲小偷到庙中行窃一无所获,临走时老僧却追了出来,将一件僧袍披到小偷身上,那一夜,清冷的天空明月皎洁。这就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行为。有了如此超强度的事例素材,作文自然与众不同,高人一筹。

二、跑题切莫心慌,巧妙收拢补救

中考作文与平时的作文练笔不同,中考作文是需要快速完成的,急了就难免出现偏题、跑题。万不得已时,就得用“点化式收拢”的办法进行补救。也就是说,尽量将能够体现命题意思的词句,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部分,通过这样多次的语言“点化”,把偏了、跑了的题意尽量往回拢,往回套,往回拉,从而尽量淡化和弱化偏题、跑题感,强化和深化扣题、切题感,大大减少失分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应急方法。如佳作《民族感情与世界》,写的是著名模特儿吕燕的故事,她长得不好看,在中国得不到认可,到了法国却一举成名。作文材料虽然不错,可吕燕的遭遇实际上却是个审美差异问题,论述感情亲疏显然欠妥,有“偏跑”之嫌。于是作者就在作文中不断地用“超越亲疏”这样的词语予以“点化”。说得多了,仿佛吕燕被国外接受真就是老外“超越”感情亲疏后的结果,于是不仅没定为偏题、跑题,反而获得了满分。

三、注意细节问题,做到不丢冤枉分

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的作文失分往往不是表现在主题、结构、语言等大的方面,而是在一些不被注意的细节上。1.最容易丢的冤枉分还属跑题、偏题。本来写作能力不错,一“跑”一“偏”,就可能失去十几分。所以,拟好提纲后,最好再回头审审题,看看立意是否真正紧扣命题,准备写的东西是否也真正在题意之内,以免铸成大错。2.段落部分也容易丢冤枉分。本来好好的作文,却从头到尾不分段落,失去了清晰度和层次感,就会吃亏。3.标点符号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写标题,字迹潦草,异体字和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数不足等也会丢冤枉分。总之,考生应静下心来,认真把握。如果能做到题旨明确,说理清楚,语言通顺,卷面整洁,在标点、字数、错别字方面减少失误,就可能获得满意的分数。即使作文写得极差,只要不放弃、不抄袭,能以干净的卷面、清晰的书写基本完成,保证及格甚至更高的分数也并非没有可能。

猜你喜欢
偏题跑题卷面
抓住关键,反复推敲
大学专业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
——以卷面加分为例
准确界定核心概念规避“偏题”“跑题”
考试分
李强平面设计作品
情书
馨月语录之“扣分”篇
浅谈小学高年段作文如何避免偏题问题
老爸说话爱“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