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

2016-05-11 07:10
党政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口供给资本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

人口方面。我国目前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截至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5%,总人数高达2.1亿。劳动人口绝对值在2012年出现首次下降。伴随劳动人口的减少,出生率的下滑,我国人口红利日渐趋于消失。这种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一步,在措施上应努力确保我国人口结构能够及早恢复自我正向循环功能。

除在人口供给方面的积极措施,在人口质量方面也应下工夫。我国目前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口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提升。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大创新、大变革的发展,应多管齐下,使我国人口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例如,我国政府应重新认识并关注基础科学,坚持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而不是一味强调后者。基础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的技术强国,如美国、以色列无一不是基础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资本方面。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状比较严重,这也是影响供给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供给侧的重要主体是企业,但是由于我国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得资本和企业之间的通道不畅通。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国有企业高出很多。另外,我国民营企业一般也较难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没有稳定、可预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任何企业的强大都是虚无缥缈的。因此,加快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和外汇储备,但同时资本成本也是全球最高的,不难得出经济、金融结构出现问题的结论。提高直接融资比率,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监管、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便利最具逐利性的资本去追捧新产业、新科技。相应,产能过剩产业和企业自然会由于资本的退出而逐渐消退。

土地方面。古今中外,土地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禀赋。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农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释放,为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但是近10几年以来,农村土地改革一直没有新的重大突破,极大的抑制了农民的现实和潜在消费,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农村地区大量农田荒废,无人耕种。另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归集体所有,现在并没有真正流转起来。以城乡交界的农村集体有地为例,如果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完全流转,土地的价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样一来,也会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除了农村土地,城市土地,特别是工业建设用地也存在巨大的使用效率低下问题。由此导致城市住宅用地供应紧张,进而出现我国多数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强烈,但同时房价高居不下的供需矛盾。

科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科技上的投入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全国投入科研经费高达1.3万亿,占GDP2.05%,在高铁、核电、高速计算机等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与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中等国家之列。

坦白来说,虽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平台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原创。因此,我国企业家应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创造出真正“颠覆性”的产品、模式、理念,进而通过新供给引领社会新需求,并实现经济增长。

制度方面。制度是各个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的连接点。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起到润滑剂的效果,可以加速各要素的流动和相互的正向促进作用。例如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将有利于活跃社会经济主体和商业行为,进而激励企业家精神和提升创新。同样,一个低效的制度将阻碍各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经济发展。例如由于对某些垄断行业(如出租车市场)的保护,使得一方面滋生政策寻租,另一方面限制民营资本介入,并导致社会需求的不合理抑制。

(摘自《中国金融》2016年第1期 胡玉玮/文)

猜你喜欢
人口供给资本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第一资本观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