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条件,她们为何不随军?

2016-05-12 02:01
解放军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张家属部队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调整,使广大干部和士官家属符合随军条件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军人家庭结束夫妻分居,告别两地相思之苦。但在这项“幸福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部队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多达35%的家属符合条件却不随军,给部队建设发展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源何在?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我刊提出这个话题后,广大读者纷纷来稿参加讨论。

柳重路 61251部队 中尉 排长

有条件在一起,何苦委屈双方

一位战友和妻子(我喊她嫂子)都是独生子女,嫂子跟公婆生活时间久了,不太喜欢公婆照顾小孩的方式和理念,为此还拌嘴吵过架,有时干脆生气抱着孩子回娘家了,非得要丈夫劝说才会缓解。战友也能理解妻子,年轻人多少与长辈的教育理念有差异,嫂子平时照顾孩子也比较辛苦。不过每次战友休假回家,或者嫂子临时来队,夫妻俩关系都很好。但分开后,不可能时常跟妻子煲电话粥,往往又出现了抱怨和不满的情绪,无形中已经影响了双方的婚姻质量。

有句话不是说,电话里的浪漫和温柔,不及身边的陪伴,不及生病时的一个肩膀的依偎和一碗热汤。电话里的冷暖是精神层面,生活中被照顾的冷暖是物质层面,如果物质层面落差太大,光靠精神层面是不切实际的。

李娟 69220部队 连长唐菲家属

不随军同样享受幸福

都说随军好,我感觉不随也很幸福。我跟老公唐菲结婚4年了,我一直在老家未随军,这4年里虽然聚少离多,但我们的日子照样过得很幸福。

那年冬天,我买了去老公部队驻地新疆一座小县城的车票,火车摇了两天两夜,总算到了终点站,我拎包走出车门,一阵刺骨的寒风直往脖子里钻,冷得我一阵哆嗦。出站口,已有半年不见的老公迎接我的目光拉得老长。

到部队后,虽然多了卿卿我我,但一段时间后,每当老公上班一走,我就觉得无所事事。那晚,我跟老公促心长谈,算了一笔“经济账”。部队里待遇虽然不错,但靠一份工资养活全家,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我俩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负担肯定不轻,年轻时不抓紧奋斗,老了连一家老小的正常日子都难以保障。就这样,在老公的支持鼓励下,我买了回家的车票。

打那以后,我们分开两地,老公坚守岗位,我在老家创业。去年,我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化妆品店,因为经营有方,小店有了许多回头客,生意越来越好,今年我们计划再开两家连锁店,拓展生意。

虽然不能朝夕相处,但信息时代让我们有了许多便捷的联系方式,那天视频里,老公亮出军功章,笑着对我说:“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视频里头老公的笑脸,让我觉得 “不随军”一样幸福。

张迎宾 新疆沙雅县独立营 中尉 排长

一个美丽的谎言

“老张符合随军的条件,连队建设形势也不错,也受到领导器重,还是干部,而我只是个士官。看来最后一个名额非他莫属了。”小李若有所思,唉声叹气,“看来只能两地分居。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我主动找老张去,向他说明我的难处。算了,那天我还看到他晚上跑到政委家去了。我也得向领导多说说我的难处。多吹吹风,听天由命吧!”想到自己的婚姻状况越来越差,心里总是如同刀绞,如果再两地分居下去,婚姻会亮起红灯,走到尽头。

小李那天从机关出来,正好碰到老张:“老张,你怎么没有递交申请书,难道是家属有优越工作不想辞职?”老张微微一笑:“我母亲长年患病卧床,需要照顾,走不开。再说我们夫妻关系好着呢。你申请好了。”

就这样,小李拿到营里最后一套家属房的钥匙,小李的春天也就这样幸福地过着。一次春节期间,老张的妻子来队。 “嫂子,张哥父母在家还好吧?”这话刚一出,老张妻子愣住了:“爸妈早在五年前就双双病逝了!”小李简单哦了一声:“那你们为什么不办理随军?他不是符合条件,并且还去找政委了吗?”“这个啊?他说好像单位有个人的困难要比他大。所以他啊,就放弃了申请,还专门去政委家给说了那个人的事情。为此我还跟他生了好几天气呢!”

邓建禹 95964部队 上尉 指导员

她的付出是我的动力

我是一名基层主官,工作的繁忙使我很少顾及家庭,结婚后,我的背后有了一个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人,那就是我的妻子陈宝儿。

结婚后,虽然达到了随军条件,可以告别两地分居的日子,但是妻子做出了一个决定——不随军。我经常催促她,而她总是说:“适应不了我们那的生活!”刚开始我信以为真,后来才知道,因为父母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她知道我在部队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关心照顾他们,所以结婚后她放弃了随军的机会,选择替我照顾父母,做一个为我解决后顾之忧的人。平常妻子不仅没有抱怨,而且更支持我,在工作上遇到什么烦心事,妻子也经常开导我,经常勉励我要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今年妻子被单位评为了“优秀军嫂”,妻子为我在部队的事业付出太多了,她经常说“爱我也爱我这身军装”,她的付出永远都让我充满了力量,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妻子的付出。

王宗军 95936部队 上尉 指导员

割舍亲情、友情和事业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妻子要是抛开自己的父母选择随军,需要很大的勇气。妻子的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结了婚就随军远去他乡,这样的情况他们很难从心底接受。若是随军,妻子就要一个人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若是不随军,还可以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之下,肯定比随军过得舒服安逸。部队每年都要执行野营驻训任务,出去就是三四个月,就算不在外执行任务,碰上任务繁重期、形势紧张期,也不能保证每周都能回家和妻子团聚。这样的随军,和分居异地也没什么大的区别,还不如安安心心待在老家,起码还有父母照应着。

还有一些已经有了称心的工作和熟悉的生活圈子,随军后到驻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要重新建立朋友圈,考虑良久还不如继续牛郎织女。对家属而言,那个“家”不仅仅是住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的家人,那里有他们的工作,那里有他们早已经熟悉的环境。他们在那里可以安心地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

郑瑞 第四十集团军某部 少校 教导员

现实的经济利益顾虑

我分别找到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干部,了解到,他们的军属之所以没有随军,还是考虑经济因素多一些。一名老士官的家属是农村户口,如果随军就变成了城市户口,毕竟还不知道在部队能干几年,如果续签不了就只能复员或转业了,现在国家没有明确说农村户口的随军家属可以在军人复员转业后,将户口转回农村,一旦户口转不回农村去,家里分的地也没了。虽然随军家属每季能领取2000元左右的随军补助,但还是感觉得不偿失。一名正连职干部家属是城市户口,户口和父母在一起,家住在城郊,由于近两年城郊涉及拆迁的事,按老家当地的拆迁规定,按户口上的人头给予补偿,如果在部队办理了随军,就少了这部分补偿款,认为不划算。

刁志强 65735部队 上校 政治部主任

因势利导,提高军人夫妻的幸福指数

随军不随军,看似是军人家属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对部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一些家属不随军,两地分居导致诸多家庭困难无法解决,家庭生活质量不高。影响官兵工作积极性。一位连队指导员,抱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念头,来到远离家乡的我部任职,工作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可是,看着年龄相差无几的战友夫妻卿卿我我,自己结婚多年还是独来独往,心中不免有些失意,导致思想不稳、工作标准不高。

我部多措并举提升已婚官兵幸福指数。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各项优惠政策,仅去年我部就安置未就业家属80余人,占申请安置工作家属的95.6%,100余名干部子女享受入学优待政策。为改善拴心留人小环境,我部还先后筹集几百万资金,修复和新建公寓住房3栋,我部开通班车接送家属上下班和子女上下学,把驻地公交车路线引进到营房门口,方便随军家属出行。

在创造条件引导家属随队的同时,也做好已婚军人教育,理解支持信任对方,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相聚较远的夫妻关系更加牢固。同时我们对已婚未随军军人休假、家属来队给予优先安排,创造条件让官兵分段休假。随着高铁开通, 在“五一”“十一”等长假,在确保人员在位率的情况下,我部适当放宽串休条件,增加军人家庭见面机会。■

猜你喜欢
老张家属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各付各的
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乞丐发工资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酒鬼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