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高年级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

2016-05-12 02:41杭咏雪
江苏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摘要】“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工作。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具有即时性、自主性、丰富性、新颖性等优势。从时间维度看,运用新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长线性素材库、短线性素材库和应急性素材库的建设;从写作创作过程看,新媒体技术让资料类素材、方法类素材和语言类素材,真正活起来,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习作素材;搜集与选取;新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26-03

【作者简介】杭咏雪,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小学(江苏无锡,214161),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一、新媒体技术下习作素材搜集的优势

1.即时性,让习作素材搜集更及时。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工具采集素材,素材的收集显得方便快捷,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地捕捉住各种素材。手机能随时随地留下精彩的瞬间,录下精彩的介绍、自己的心情感受。iPad更是能记录下故事画面,直接微距拍摄文字段落,还能录音、摄像,即时记录下各种习作素材。运用微信,能够将图文同时上传,记录下最真实的体会与感受。学生使用率很高的QQ,可以即时转载作文素材,即时记录对事与人的感受,即时记录瞬间的心情。

2.自主性,让习作素材搜集更自由。

互联网为资料的查找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比如借助“百度”输入关键词,就有成百上千的资料立刻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作需要,选择有用的资料,使得习作素材的搜集更加自主。同时,新媒体技术本身带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学生都很喜欢,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收集习作素材,丝毫不会感到厌倦。

3.丰富性,让习作素材搜集更多样。

应用新媒体技术收集习作素材时,能保留原始素材的原汁原味,使搜集的习作素材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上可以是文本,可以是图片,可以是动画,可以是音频,还可以是图文音等的结合;内容上可以是亲眼所见拍摄下来的,可以是亲耳所闻录制下来的,可以是即时性的所思所想记录,也可以是报刊、电视电影或网络新闻等。

4.新颖性,让习作素材搜集更生动。

应用新媒体技术收集习作素材,可以多维度进行分类、无限扩展,只要事先做好基础的分类标签就行。同时新媒体技术也方便重新调整素材的类型与位置。特有的搜索引擎确保了素材整理的方便性,不再担心摘录笔记、小卡片、剪报等的杂乱与不方便查找。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料更新飞快,使得搜集到的习作素材更加新颖,也就避免了写作文时写出陈年老调。

二、新媒体技术下高年级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策略

(一)从时间维度看

1.长线性素材,记录下经典。

这类素材往往都是经典,属于公共素材,如公认的优秀篇章、精彩的段落、优美的词句、哲理的名言等。这类素材由于时间跨度长,素材量很大,传统的摘录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在新媒体技术下,搜集就显得很简单,可以通过网络与复制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习作素材库。根据内容,可以分成写人、记事、状物等类别。根据篇幅,可以分为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美文诗篇等。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内容、篇幅等多种维度,将这些经典的习作素材分门别类地保存下来,这样作为习作的长线性素材,就克服了传统方法在空间、时间、环境上的限制。

我们学校建有电子阅览服务器,服务器上存放了大量优秀的音视频作文素材,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电子阅览室阅读欣赏,可以随时将自己喜爱的内容复制进自己建立的作文素材库。因为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QQ空间,所以我们尝试指导学生将这个空间建成他们的作文素材库,将平时在网络中搜索到的经典素材分门别类地存放,形成个人的长线素材库。学生既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去个人素材库看看、记记,也可以在习作前到素材库进行搜索,查找习作需要的素材。长线性的作文素材库,使得学生习作素材有了稳定的保证。

2.短线性素材,记录下过程。

短线性素材往往是在较短的时间段里产生的,是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素材属于事件性原始积累,时间跨度较小,素材量不大,只要学生觉得有保留的需要,就可以应用新媒体进行记录归类。如:第一次春雷、夏天里最大的一场雷雨、冬天的第一场雪;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单独骑行、第一次被别人表扬等,可以通过相机、iPad等及时准确地记录下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

苏教版四下习作5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观察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下来。为了让学生能近距离地观察植物,我让他们亲自来种豆豆,将小豆豆每天的样子拍摄下来,并利用微信或QQ空间记录下当天观察结果及感受。几个月过去了,学生的豆豆结果并成熟,整个过程都被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丰富的积累,加上有效的指导,不久之后,一篇篇有关种豆豆的生动作文纷纷出炉了。

3.应急性素材,记录下瞬间。

应急性素材往往是瞬间发生的,可以是新闻引发的感想,可以是所见所闻引发的思考,可以是一时兴起得到的灵感,也可以是与别人交谈的内容。这类素材内容量不多,但富含哲理,往往能以小见大反映问题,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这类素材的收集稍纵即逝,运用新媒体更加及时、快捷、全面地把这些内容即时记录下来,并且可以发布在QQ空间上或微信朋友圈,从而比较长久地保留下习作素材,而且有时还能引发好友的评论,使得素材更加丰富。

苏教版六上习作6要写一位家乡名人。学生经过商量,决定采访身边的名人——校长。经过充分讨论,学生确定了采访方案、采访分工和任务。我考虑到如果用传统的笔录形式,学生很难将采访内容记录全面,而习作资料的不完整将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于是指导学生借助手机的录音功能进行全程记录。采访过后,学生将又采访资料分类上传至班级QQ群空间,共享资料。

(二)从写作创作过程看

1.新媒体让资料类素材真正活起来。

资料类素材一般比较短小,词句、段落居多,门类也比较多。如:描写人物类素材,包括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植物类素材,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描写景色类素材,包括气象、山水、名胜等。这类素材应用新媒体进行收集,采用新媒体独特的树形目录结构不仅能便捷地分类与整理,而且还能无限扩充。学生一旦碰到要写类型的文章,通过树形目录结构就能快速地查找,有利于他们仿写能力的提高。

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写日记,但一本一本积累起来的日记能真正用作作文素材的却很少,因为日记本的内容按时间线排列,找到所需要的素材并不容易。采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就明显多了,可以要求学生把日记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在个人QQ空间中,并建立不同类别,一旦碰到相应的作文,马上可以通过QQ中的分类日志查找积累的素材,从而勾起相关的回忆。

2.新媒体让方法类素材更具指导意义。

方法类素材比较长,涉及文章的谋篇布局或者细节描写的先后顺序写法等,采用传统素材收集方法往往很耗时费力。如:写景段落中由远及近镜头推进的文章写法;写人段落中人物特征采用速写写生手法快速勾勒;文章结构开门见山、倒叙、设疑等写作手法。这类素材采用传统做法很难操作,但利用新媒体的可复制性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而且一旦出现新类型也能及时新增分类标签,方便素材的存放。应用新媒体技术来搜集这类素材,让方法类的素材变得更加生动。

学生在写写景类文章时,要思考采用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写作方法类素材库查找写作方法相似的文章。如:写作文《我们的学校》,学生在自己的方法类素材库中找到这类作文,学习写法,先写整体感觉,再用镜头推进的方式写近处,而近处又可以采用从左往右,从外到里的顺序来写。学习了方法后,再阅读素材库中描写校园的同类作文,进行仿写。应用新媒体积累写作方法,使方法类素材更具指导意义。

3.新媒体让语言类素材在潜移默化中积累。

语言类素材音像资料比较多,涉及声音和视频,如电视散文、有声小说、诗配画等,运用传统方法收集,根本没办法操作。应用新媒体,显得游刃有余,最简单的MP4播放器就能做到。本来单一的文字素材,现在以多媒体素材的形式出现,一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新媒体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语言类素材积累下来。

学生喜欢唱歌,喜欢有节奏感的声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寻找适合吟唱诵读的诗歌,并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让学生在活动、游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吟唱,潜移默化地把诗词记住。学生还喜欢听有声读物,可以引导他们建立语言类素材库,利用便携式播放器,在课余时间听。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主动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借助新媒体进行作文素材的自我消化。

新媒体技术为高年级学生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打开了广阔的视角。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使习作素材的搜集与选取更即时自主、丰富新颖。因此,不断探索高年级习作素材搜集与选取的策略,对于提高教师习作教学质量和学生习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让博物馆教育、互动更加生动有趣
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在广电中的应用和前景简析
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
利用新的广电媒体技术带动广电事业发展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与戏剧艺术的融合研究
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新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