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性话语权的回归策略探析

2016-05-12 02:41华隽
江苏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话英语教学

【摘要】课堂是一个由话语维系的场域,反观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享有强势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语用能力不足、互动交流乏力。因此,英语课堂亟须学生话语权的回归,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课堂和自己进行对话。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话语权;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46-02

【作者简介】华隽,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一级教师,常熟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课堂是师生共处的话语场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之间的讨论以及阅读、写作等等都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可见,教学权力资源最核心的部分是话语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自主性话语权的实现能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其自主发展。然而,当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听不到学生“声音”的地方。课堂上,教师牢牢地操纵、控制学生的话语,是强势话语;而学生则处于受管制的地位,无法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成了课堂上的“失语者”,学生自主话语权被剥夺,有悖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会沦为流水线上的“零部件”。因此,英语课堂亟须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一、与文本对话,发现意义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表达系统,英语教材的背后有许多可以对话的对象,如:课程设计者和文章的编者。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体验、感受文本,这时学习便不再是复制记忆而是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

1.消解课程设计者的权威。

传统意义上,课程设计者和英语文本的编者处于优势地位,他们通过教材文本,以自己的权威地位,征服处于实践层面的师生,师生被消融于僵化的阅读和非人格的学习活动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英语课程的价值意义要想得以实现,需要师生和它进行对话,以此来创造生成。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 的Story time板块中呈现了Liu Tao回家后与父母就餐前后的几段对话,其中课文中的背景介绍里有这么两句:It is six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Liu Tao comes home from a football game.学生在预习文本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Liu Tao回家怎么这么晚呢?之前他在学校里做什么?基于这个问题,再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笔者给文本添加了一个足球比赛的前置情境,并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T: Its 5:00. Liu Tao, Wang Bing and Mike are in the playground. What are they doing?

Ss(看图回答): Playing football and running.

T: Now their game is over. Its 5:40. Look at these boys. Are they fine?

Ss: No. They must be hungry.

T: Yes. Its time for dinner. Lets listen to the story In the kitchen.(进入故事教学)

该情境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符,能激发学生的已学知识——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而且这个前置情境与教材上的故事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学生可以在完整的情境中感知、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也只有在这种完整的情境中,学生才能连贯地思考问题,同时这些情境中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2.追求意义的多重开放性。

教师不仅自己要与文本对话,而且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或咨询师长等方式来扩大眼界,超越教材内容,并大胆提问:包括自己想知道但教材上没说的,教材上已有的但不理解的,使课堂对话言之有物。

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时,围绕本课主题Chinese festivals,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学单。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导学单

(一)回顾:关于Chinese festivals你知道些什么?用英语写下来。

(二)思考:关于Chinese festivals这一主题,你想知道节日的哪些方面,试着用英语提问。(what,when,where,who,whose,how,why)

(三)记录:观看微视频,写出课文中Chinese festivasls的时间和主要活动。What festival?When?What…do?What…eat?

(四)尝试:你还知道哪些Chinese festivals的活动?试着写一写。

该导学单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中国节日这一主题,让其对教材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与课堂对话,提升能力

1.师生对话,激活思维。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话语权。师生交流的话题要有深度,不能满足于一问一答式的简单交流,还应力求独创性,这样便齐聚了集体资源和智慧,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在教学Unit 6 In the kitchen(Story time)时,学生围绕In the kitchen这一话题纷纷提问。其中,有学生问:Is Liu Tao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教师:Very good question. Is Liu Tao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此时,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把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观点:Liu Tao is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反方观点:Liu Tao isnt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

辩论开始,正方:Liu Tao is looking for some juice in the fridge. I think the juice is for his family.

反方:I dont agree. Liu Tao comes home from a football match. He is very thirsty. So he drinks the juice by himself.

T: Which one do you agree with?Why?

Ss: The second one. Liu Tao must be very thirsty.

最后,学生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其实书本上并没有交代这一问题,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了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学生争辩、探究时,需要教师的话语在场。教师需要在“自主、开放”与“秩序、限制”间寻找到平衡点,建立恰当的规则,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生生对话,交流互补。

生生对话并不仅有小组合作这一种方式,但无论什么方式都要体现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说英语:小组分工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组内互助,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尝试: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取个有意义的名字,提高凝聚力;为每个小组照相,并把相片挂在教室里,定期评星;多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如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同时,教师要规定小组中组长、汇报员和记录员各自的职责,坚持对小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以达到最优效果。

三、与自我对话,获得感悟

对话的最终目的应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它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懂得与自我的内心世界进行对话。

1. 反思所学,梳理知识。

每一单元结束后,学生都要有意识地对该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呈现在我眼前的有脉络分明的单元归纳图,有重点突出的自制测验卷,有续编的卡通故事,还有自创的英语短诗,每次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2. 发现不足,积极补救。

在课堂场域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还需要反思。课后笔者坚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自主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其反思意识,让其可持续发展。

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让“他人眼中之我”“我眼中之我”“我眼中之他人”之间展开了对话;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对话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