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记录单从“鸡肋”变为“积累”

2016-05-12 02:41杨扬
江苏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鸡肋

杨扬

【关键词】科学记录单;记录内容;记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72-01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主要方式,而进行科学记录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明确指出:“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科学记录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足迹,也是他们进行交流、推测、分析等活动的事实依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科学记录却存在着记录人员相互推诿、记录形式单一、记录结果缺乏评价的不良现象,科学记录俨然成为“鸡肋”。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之由“鸡肋”变为“积累”。

1.科学记录本记什么。

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风格准备一本科学记录本,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探究活动的过程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出来。科学记录本中的记录内容不是“大杂烩”,也不是“清汤寡水”,笔者建议可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1)学生可以将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简单地记录在记录本上或以小卡片的形式张贴在记录本上,以便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2)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如:表演、讨论、实验等;(3)课堂上的一些重点概念;(4)课外的探究、观察、调查等活动,学生可借助记录本,将每天观察的数据、现象及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便于整理,日后也可以依此写出观察日记或调查小论文;(5)课外知识拓展及所遇到的一些疑问。现在,学生在课外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很多,他们可以将这些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小妙招、科学小实验等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中,也可以将遇到的一些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课上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2.科学记录本怎么记。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科学记录以文字为主,对小学生来说,纯文字记录会让他们感到无聊,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设计记录格式、形式等,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少写字,可以通过图画、表格、照片、录像等学生能够接受、喜欢的形式来记录,这样做合乎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记录的兴趣。如: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三上《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有的学生喜欢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并配上色彩;有的学生喜欢用照片的形式张贴在记录本中,并配上资料卡片;还有的学生用表格进行记录,每个学生记录的形式各不相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彰显,同时,还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精致、活泼、形象、多彩的记录本。

3.科学记录本如何评。

科学记录本是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体现,是一种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材料。教师可以每隔一个单元进行一次评价,在欣赏每位学生作品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学生记录的闪光点,并在其记录本中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还可以用“小小科学家”“你真棒”等印章进行盖章,达到一定的印章数,可以换取学校的积分卡,作为期末学校“小科学家”的评选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班级一些优秀的科学记录本进行展示,供大家一起学习参考。

如果从三年级开始,从科学学习的起点开始, 学生逐月、逐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探究足迹,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养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并生发乐于探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情感,长此以往,这本小小的科学记录本便会成为一部学生自己的科学百科全书,科学记录也将从“鸡肋”变成“积累”。(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猜你喜欢
鸡肋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真的是传闻中的就业“鸡肋”吗?
销售皆套路
如是灭度鸡肋型员工
闲话“鸡肋”
你还有多少“鸡肋”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线段图不应被视为“鸡肋”
“退可守”没错,但也别忘了“进可攻”
鸡肋
留下来,还是走出去(热线三:想清楚是“食之无味”还是“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