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打造文化强省摆在全局位置

2016-05-12 10:02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全局小康

本刊评论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同步小康的实现。

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弘扬贵州人文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引领的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还能够为地区发展、全面小康提供文化条件和产业支撑。

因此,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既是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中国梦贵州篇章的题中之义。

建设文化强省,需要深入认识“文化小康”的重要性,从认识上将其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

有人认为,“文化小康”是“软规定”,“物质小康”才是“硬指标”,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投入、不见收获,做做“表面文章”就行。这些思想观念偏离中心、不顾大局,必须警惕并转变。

贵州正在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省委书记陈敏尔多次强调:“全面小康既有物质的小康,也有文化的小康。”如果文化建设不到位、不达标,甚至“掉链子”“拖后腿”,文化资源这块长板便成了短板。

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应处理好务虚与务实、投入与收获、当前与长远、整体和部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在观念上摆正位置、认清大局,充分认识“文化小康”对于“全面小康”的重要性,真正把文化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建设文化强省,还需要真正学好用好“文化经济学”,在实践中突出其对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意义。

“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的繁荣。”文化经济学的理论,已经在全省各地得到印证:无数个城镇依托特色文化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无数个乡村依托文化资源实现“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双赢,无数位文化能人凭借传统技艺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文化本身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当前,贵州提出要实现旅游的“井喷式发展”,实施文化扶贫的大行动,推动文化产业做优做强,实现产业和事业总量质量双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兼顾。这就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将文化资源内化为德、外化为业、物化为力、转化为果,使文化的经济与经济的文化在时代的平台上相融相合,成为贵州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

将“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十三五”时期贵州实现既定目标、走出发展新路的现实路径。(执笔:姚 远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全局小康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
小康微博互动
一类具有常数感染周期的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再撑一下
穿着校服去上学
统筹全局的艺术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