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清斋折露葵

2016-05-13 13:53葵花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松风田家歌者

葵花

辋川闲赋

他在辋川闲居时的样子,温润如玉、清逸俊朗于他都不为过。尤其落雨时,友人未至,江湖似远,择一处小亭闲坐,院深而翠色浓,人慵而万物寂,若拘泥于雨只会敲打着芭蕉,有格局略小之嫌。解下官衣,轻衫适履,他品到的是“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突然觉得,那经年久藏的学识,已在一场雨接一场雨之后慢慢发酵、升腾,诗词于他,更像是一把剪刀,将世俗剔得干干净净,只裁成一颗玲珑的心,安放于当下。

但现实从来都不能遂人愿,即便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也还是有“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喟叹。

不知辋川何样,具体的位置和朝向已不重要,草木俨然合着那时的风、那时三三两两的白衣,成为古今一种风骨的隐形注脚。我们在他的每个句子上,都能体悟到月白样的情致,辋川因他而结集,一夜又一夜,俘获着你我。

此时,天正好,一场微雨过后,见一人着白衣行往辋川之所的曲径间,猜测是孟浩然,又见一人正叩门环,应是裴迪。

辋川居的主人正是王维。

明月松风

那些曾在一棵松下潜伏下来的风,总是在王维来时才会被想起,听他如何安顿这山中万象。王维只拈出空山、明月与松风,再佐以琴、泉、雨、鸟及花草。

半隐半官之间,那一轮月,那一瀑泉,那绵延锦绣的山峦、迎面扑怀的松风成就了他的诗意。突然想,这样一个清俊之人,谁可以成为他艳羡之人?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十分仰慕的,仰慕到他纵是学富五车,也不惜笔墨效仿,甚至几次用到与之相关的典。

这样一个清俊之人,当面对雕花铜镜里的自己时,他会生出怎样的想法?

尘间烟火

偶然的一次送别,他写下《送元二使安西》,从此,大唐柳色别具离别的色彩,折柳相送,有人满指微凉,有人掩了泪眼,饮过一杯酒后,或两两相忘于江湖,或传书于彼此。这首诗成为唐时传唱最久的歌,可惜于今时,听不到它原来的旋律,此为一憾。

偶然的一次,他写下了《相思》,自此,一首《相思》唱响了整个中唐。那时天宝之乱发生,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泊在秦淮河畔唱它,堤岸亭阁里唱它,吴侬软语里平添了一些惆怅。想来,王维写它的初衷,不过是睹物生思,不承想,它与政局一度摇荡,相思之苦变成切肤之痛,歌者悲切,听者动容。

佳节之余,倍思亲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蘸满乡情的墨香,从辋川一路绵延至乡下的屋檐。

田家白描

诗眼着力于画心,余韵即是留白,作诗与作画,都讲究疏密有致,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上境。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先着笔墨渲染了一种大气氛,祥和宁静中又透着日暮时分倦鸟归林、牛羊归家的动感。《诗经》里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物思?”天色已晚,牛羊归来,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劳作),叫我怎么能不思念他呢?接着王维转到“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异曲同工。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农家景象,恬然自乐。如今很多人已远离耕种,不识节气,不懂播种,但这田家景象一直未曾远离生命,让人着迷,大概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远古时的记忆吧。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身闲心累的王维,欲要隐去的念头一时比一时强。在朝堂耕种的经纬,着实让他厌弃,不如躬耕这几亩田来得踏实。

终归是生命里的一种向往。

猜你喜欢
松风田家歌者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隔离的松风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宋彦军书画作品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冷汗
田家村风气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