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农场 把菜园搬到屋顶

2016-05-14 14:55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种菜菜园屋顶

樊伟,哈哈农场的创始人,是一位90后创业者。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他,毕业后去了BAT 中的腾讯,工作一年半之后,他选择辞职创业。而选择的领域居然是一直不被大众所看好的农业,他的梦想是承包下所有的城市屋顶来种菜,人人都当农场主。

然而创业伊始,由于没钱没资源没经验,樊伟很快跌倒了,“可以说是人生的‘loser。”但樊伟没有放弃,半年后事业起死回生,有了40人的创业团队,有了专业的营销模式,也有了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不再是腾讯的产品经理,但他却成为了哈哈农场的农场主,而“让人人都是农场主”也正是他创业的理念所在。

30万买来新方向

1990年出生的樊伟,201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应聘到腾讯公司。虽然是本科毕业,却拿着和研究生一样的工资加入腾讯。腾讯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发展前景,都非常符合常人的预期。樊伟在腾讯做的是安全方面的产品,每天帮很多人找回QQ密码。虽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樊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大学的时候,樊伟加入过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认识了许多创业者,他们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每天青春激扬,环境充满变化,充满了活力。在纠结了很久之后,樊伟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不甘心,决定创业,那是2013年的12月份。

创业,做什么呢?想想身边的环境,在深圳这个大城市,吃的橙子是打过蜡的,小区的植物也是常年不变色。樊伟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池塘里游泳,抓蟋蟀,抓青蛙,被野狗追,每天非常的开心。樊伟想,难道城市就不能像小时候的农村一样生态吗?

于是樊伟开始尝试在城市做生态农业,去鄱阳湖贩过野生鱼,帮朋友卖过大闸蟹,搞过红枣、蜂蜜、燕窝等等。为了研究人们消费鸡蛋的心理,樊伟还在沃尔玛专门蹲守了3天。樊伟看遍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关于生态农业的书,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直到有一天,樊伟在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看到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叫《阳台种菜》。以前积累的那些东西顿时涌入大脑恍然大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樊伟花了3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国所有做屋顶农场和阳台种菜的企业。长沙、武汉、上海、北京、东莞等地,经过三个月的调研,发现几个现象:这个行业大有可为,需求非常强烈;但没有一家公司做的好,最大的年销售也不过百万。对我来说这是个机会。

樊伟开始找合伙人。在朋友圈发“我要从腾讯离职创业了,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的?”300多位好友点赞和评论,很多都是BAT的牛人,但是没有一位愿意一起来。他们说,“我还没有准备好,还想再沉淀几年,等我有了资源和人脉再去创业。”回头想想,其实,创业最大门槛不是能力门槛,而是心理门槛。

找不到人,那我就和发小一起干。樊伟和发小一起投了30万元。第一次在楼顶上建菜园的样本时,为了省钱,就自己搬土搬箱子。当时每包土是四十多斤,搬了上百包土,还有很多箱子,从一楼搬到19楼。不到1个月,发小就从190斤瘦到160斤,樊伟也瘦了十几斤。一次用小拖车拉土,实在太累了,就停了一下,但小拖车没停,砸到樊伟的左脚上,出血了。走了一会儿还是太累了,就又停一下,于是又砸到了右脚。两只脚都出血了,可是第二天还是得去跑销售。没有办法,不做销售,谁来养活我们呢?深圳宝安区跑了上百家的中小学、幼儿园、餐厅等。虽然这么卖力,但生意却不好,购买的人寥寥无几。钱很快就用光了。

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调研之后,樊伟发现,生态农业行业的思维模式偏传统,没有做得很好的公司,更缺乏爆发式增长的商业模式。

一天周末,他骑车无意间来到乡下一处菜园,满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他的内心里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平静的力量。正好一位好友打来了电话,向他推荐看看《舌尖上的中国II》走红的屋顶菜园。樊伟看罢之后,有了一个大胆念头,他要将这种屋顶菜园由想象搬到现实,要在钢筋水泥中收获绿色。在他看来,不少城市家庭都希望能拥有一片自家的菜园,而当下城市雾霾严重,需要大量绿化,全国多地已经出台屋顶绿化补贴制度,其中北京补贴为100-150元/平方米,武汉也从2006年开始推广屋顶绿化。

屋顶农场正是两者结合之下的无限商机。

降低成本 生意渐好

“哈哈农场”接到的第一单,是为深圳一所小学建一块4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这让樊伟和团队坚定了从业信心。随后,他们又接到一家私人住宅的4万元订单。

可是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摆到了他面前:造价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受众定位也不太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困境,樊伟只好回到武汉寻找破题良方。

他的创业导师团成员魏晓明却鼓励他坚定信心,魏老师说:“屋顶菜园一定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绿化面积达到100%,而中国才刚刚起步,因此你要抓住时机。”在魏老师的帮助下,他很快研制出一种新型塑料箱容器,比之前的价格降低一半。魏老师建议他:哈哈农场可尝试小规模起步,做出样本工程,再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有一定盈利后再滚动发展;再有,“哈哈农场”宜开展业务一体化服务,即提供屋顶农场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克服容易被人模仿的弊病。

2014年6月,樊伟在武汉成立“哈哈农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创业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无数倍,面临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

樊伟住在朋友那,每天前一秒还在悔恨忧伤,后一秒依然得激情澎湃,推销梦想,拉人入伙,吸引投资人的资金。后来,终于有一位深圳的女老板看到了这个项目来考察。结果,当看到5个成员中有3个是兼职,场地也是临时借用的,非常失望。樊伟好说歹说,在她上飞机的前一刻终于把投资协议的手印按了,把几十万的启动资金转到公司账上。她说,投资这个项目一是觉得大方向对,二是觉得我靠谱,最重要的是樊伟的那份坚持。那是2014年的7月份。

生与死往往就差一口气,如果没有那份坚持,也许樊伟早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loser。

有了资金投入后,他和团队成员开始对屋顶菜园进行多次研究,从种子、肥料、菜苗的选用,再到培养菜苗,设施的完善,连种菜的箱子都是反复改良过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细节反复打磨,比如箱子到地面有多高,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能保证植物生长的好。

在推销屋顶菜园的时候,樊伟充分运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樊伟研发出了“哈哈农场APP”,2014年11月,哈哈农场在Apple上架同名应用。通过这个平台樊伟提出了“傻瓜也能种菜了”的梦想。在这款手机应用里,用户可以在“发现”频道看到阳台种菜方面的种植知识,如工具、容器的选择等,也可以在“菜园”频道里添加自己所种的菜品,根据提醒卡片的指示,学习浸种、浇水、防病、播种等。如果实在不会种菜,还可以到样板农场学习种植。整个种植过程经过大量优化,让从未种过菜的人也能轻易上手。

屋顶种菜先要有屋顶,可是武汉哪个屋顶才能成为自己的菜地呢?在他看来,武汉863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至少有173平方公里为屋顶(以20%推算),即便仅有10%的屋顶成为菜园,也能种出上百亿元的大市场。闭上眼这些美好的前景让他充满信心,但一睁开眼他就要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可是他不甘心,无数次的失败经历反而激发起了他昂扬的斗志,他决心一定要成功。于是被拒绝,拜访,再被拒绝,再拜访,这是樊伟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但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屋顶菜园终于出现了转机。

一天,樊伟的手机突然响了,等他接听之后,才知是武汉某月子中心负责人打来的,原来负责人在电视里看到屋顶菜园的有关报道,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屋顶种菜对他们中心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广告宣传,亲手栽种新鲜蔬菜的概念对不少新妈妈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除了能带来很温馨的家的感觉,还能吃到和小时候一样新鲜的蔬菜,而这成了樊伟公司第一笔生意。

紧接着好事接踵而至,2014年12月份的一天,之前拒绝他的那家商业中心负责人终于被他诚意所打动,同意樊伟在商业中心屋顶上种菜园。

作为创业者,樊伟对“用户就是上帝”这句话有着比普通人更深的理解。只要用户出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用最快速度赶到。一次,武汉这家月子中心的屋顶菜园种了一个月已经出苗了,但由于正是冬天,菜苗生长慢,月子中心希望尽快出菜使用。樊伟便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搭钢架棚,二是搭简易棚。最终通过反复考虑,月子中心选择了搭造简易棚。对于当初在屋顶建菜园,这家用户的负责人说,当时并没有多大把握。但是樊伟通过实践证明,选择屋顶上种菜是没错的。现在这家月子中心因为有了屋顶菜园吸引了不少的准妈妈,并且带来了经济效益。

此外,樊伟的屋顶菜园被武汉某中学、小学等学校所看重,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校方很愿意让樊伟的团队在学校屋顶给学生传授农业种植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

随着屋顶菜园良好声誉的传播,“哈哈农场”的样板房里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前来参观的人们,水灵灵无公害的蔬菜,让人不禁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傻瓜”式种菜

在推销屋顶种菜的时候,樊伟意识到,很多人其实对于如何种好菜是完全陌生的。为了把种菜变得更简单,樊伟的团队已经在反复调试团队研发的手机 app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樊伟要实现他提出的傻瓜也能种菜的梦想。

樊伟表示:通过他们的手机 app平台,一方面教大家种菜,第二个是能让一些菜友们来交流。用户拿到他们的种植箱后,通过aPP一步一步学会怎么种菜,非常简单,非常傻瓜化。

樊伟说,他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不仅会在武汉,甚至在全国的屋顶,都能看到自己的菜园。他要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前行,一步步去靠近梦想。

尽管靠着樊伟和团队努力赢得了不少单位和顾客的青睐,但“哈哈农场”屋顶菜园在未来还要走一段很长很艰难的道路。

因为除了市场供应问题,国内城市形态也制约着屋顶种菜的发展。例如有的小区楼顶几乎都是不开放的。针对上述情况,樊伟也考虑过利用公司力量进入小区,在楼顶建立菜园进行租赁。但他发现,成熟小区的公共绿化地如果直接改造成菜园,会引起争议,而在小区楼顶种菜,则存在着封闭性和安全问题。

所以综合考虑,樊伟和团队在多次讨论之后打算筹备武汉第一家实体店,新开张的实体店搭建阳台展示区,让消费者拥有更直观的体验,实体店在2015年5月开放迎客。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家庭,他们运用“采摘+ 种植”的商业模式吸引家庭式消费。比如:在哈哈农场里,两个家庭可共同领养一个植物;还经常举办绿色食品DIY、亲子活动、偷菜活动等。这样顾客玩得开心,在对农业种植业产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尽管创业的每一步走得都异常艰难,但樊伟决心一定要把“哈哈农场”打造成全国最好的农场。他说:“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不管在武汉甚至是全国,都能看见自己的菜园,我要带着团队前行,一步步地迈向梦想。希望以后城市的楼顶上都会种满植物,都市人都可以回归大自然,大都市中不只看到钢铁建筑,也可以看到鸟语花香”。

猜你喜欢
种菜菜园屋顶
种菜
风筝连着屋顶的梦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菜园里
谁的菜园
自种菜,更安全?
Read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