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背影

2016-05-14 14:32向坤
董事会 2016年9期
关键词:宝能华润王石

向坤

不管王石最终去留怎样,尊重职业经理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是搞市场经济的基本态度。在万科微信公众号万科周刊中,王石仍然在到处布道万科的企业文化,也许这是他认为对万科最大的遗产

王石可以说这半年来,最为媒体关注的中国企业家,围绕万科、宝能、华润的博弈不但在媒体上掀起巨浪,也被预言将成为商学院的经典教材。而这个发生在财经圈的故事,蔓延到娱乐圈和法律圈,这可能是当事人没有想到的。作为一个长期被关注的企业家,王石的经历让人叹服,而他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可复制的。王石和万科在发展历程中都有过多次转型,正因为这种转型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尽管王石的曝光度相当高,民间形象也曾一度达到高峰,但有一些细节仍然难以为民间所理解,从而给王石今天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成于不争,困于争?

正如最近万科元老林少洲在虎嗅网上的发言,万科曾经有多次MBO(管理层收购)的经验,但是都被王石拒绝。而这一拒绝,构成了万科在当前处于险境的重要原因。

90年代初期,MBO有着巨大的风险,当时万科的大股东是深特发,对房地产行业没有兴趣也没有支持,因此万科希望能够选择一个能够支持自己的大股东,最终他选择了华润。股东背景给万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好处,也有利于万科经理层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随后多年,万科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王石也随之成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中的代理人物,海外游学和登山,王石的生活让人羡慕,他选择了一条不要钱要名的道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没有想到的是,万科股权分散的弊端,已经给万科今天的险境埋下了伏笔。而有关华润、宝能和万科的复杂博弈,也给公司治理上了一课。

相较过往的不争,王石对宝能系姚老板的态度,争的意味就很浓了。有媒体披露,宝能系增持到10%的时候,王石见过姚老板一次,在冯仑的办公室谈了四个小时。据说,不欢迎宝能系成第一大股东的王石表态称,“你现在还没到能当万科第一大股东的程度,虽然英雄不问出处,未来没准也可以当,但你宝能首先要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信用体系,万科也是从很小的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什么时候你的信用赶上万科了,什么时候我就欢迎你做大股东。去年宝能地产整个房地产交易额几十亿,其中一部分还是关联交易,你通过这种水平的系统,来管控整个万科,能力是根本不够的。”

除了新任大股东,“宝万之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演变为“华万之争”,还缘于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对自己原来赖以生存的生态即与华润集团的关系处理失当。须知原第一大股东华润的“大股不控股,支持不干预”的态度,既与当时社会经济氛围有关,也与前几任华润掌门人的个人性格、判断和偏好取向直接相关。万科的管理结构在国内的第一大股东为国企的公司中几乎是个孤例。万科的管理层绝对不能习惯成自然,觉得过去的惯例也就是今天的必然。但对领导态度如何,那是立场问题,说大就大到天上。以王石的高调作派,与现任大股东新领导关系搞僵,并不奇怪。特别是新一届华润领导并没有与万科长期交往的经历和相互理解,其对万科管理层各种也许不大但令人恼怒的不恭和轻慢的反感难免会日积月累。但这就会动摇万科治理结构的根基。

但王石的态度很是明确。其在一封发表于6月27日的万科内部信中宣称:我们不是资本的奴隶,过去不是未来也不是。

对股东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王石历来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标杆,尽管曾经有过多次舆论风波,但都安然度过。在宝能事件之前,人们根本不会想到王石会受到那么大的质疑,一个曾经是被认为非常优秀的企业家,竟然是为私利侵占股东利益的自私之徒。这也是因为中国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十分之少,上市公司普遍又形象不佳,而王石和万科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而中国普遍喜欢道德正确性,对公司治理和股东利益缺乏完善的认知,一旦王石在道德上处于亏欠地位,就处于尴尬的位置了。在《王石出局 中国有望》这篇文章中,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王石们未能善尽委托代理责任,给予股东应有的回报。可谓是咄咄逼人。

作为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股价长期被压低。2007年以来,万科累计分红如下:2008年6月5日,68.75亿股,10转6派1,股本变成110亿股,派息6.875亿元;2009年以来一共派息七次,一共10派14.2元。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假如2007年投资者以31.53元买入万科的增发股,到2015年宝能增持之前万科A的股价不到14元,复权不超过22元,加上累计分红1.4元,一共23.4元,亏损30%左右。

股灾期间,监管层号召救市,万科也在7月21日公告,13.7元以下回购股票100亿元,此后有一个月时间股价都在13.7以下,万科却只仅仅回购了1.6亿元。这就是王石倡导的公司信用,这就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这就是管理团队对全体股东的服务?

而在财经作家马光远看来,王石的做法不讲规则只讲情怀是耍流氓,文章指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30多年,中国资本市场也已经20多年了,可是,你会发现,尽管我们很多的精英平时强调规则,强调法律意识,但当一些事件涉及自己或者结局和自己设想的不一样的时候,“情怀”就代替了规则……万科控制权争夺反映出的情绪、敌意以及对这个事本身的解读,说明中国的一部分精英阶层,以及被他们忽悠的大众,仍然需要法律常识和资本市场基本规则的启蒙。

确实,在公司经营不错,合伙人制、跟投等利益获取披露不详的时候,股东对长期低回报的抱怨并不是没有道理。直到现在,网络上尖锐指责王石转移企业利益的文章大量出现,王石的声誉面临极大风险。

出局是市场的胜利,还是市场的失败?

作为执掌万科多年的企业家,王石也已经快到了耳顺之年,应该说他也在逐渐淡出万科的管理,不然也不会让更年轻的经理人上位。但作为一位曾经纵横商场多年的传奇,他不希望离开得这么尴尬,而万科作为他的心血,他也希望有个更好的归宿。因此3月份在朋友圈中,他发声:还不到时候着啥急?但随着形势的越来越不利,6月26日一早,王石发出最新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地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认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说什么?

作为万科独董,华生力挺万科,并点到了微妙的博弈点:华润此次谋求的,不仅是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是能够控股和控制万科,使万科名副其实地变为华润旗下的下属央企控股企业,服从华润的一元化领导 ,拨乱反正,从根本上结束过去华润身为第一大股东而又说了不算的局面。

很多财经媒体人由于和王石有过很多的接触,大部分是支持王石的,因为万科是中国多年来的一个企业标杆,王石也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吴晓波就发声:如果王石被烧成舍利,燃烧的是万科股东的利益。文章指出,现在华润和宝能联手发动的这场“驱王运动”,真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悲剧。因为你在这次事件中看不到任何和进步、负责有关的行动,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掠夺。

万科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公司治理层面上最为健康和阳光的企业之一,过去几年王石本人和郁亮团队在公司经营业绩方面并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或值得指摘的违规行为。那么大股东动用这样的权利对经理人阶层进行全面的清理,这在全球公司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一定会被记录到中国企业史里。它的结果可以想见,一定是对万科现有的公司治理和業务模式的巨大损失,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会彻底败坏万科的文化。

至于王石对自身的生活选择,尽管在大众层面来看有着多重含义,但自媒体人丽尔摩斯的文章认为,王石是一个有着强大自我和自律性的人。这一观点有其道理,否则他不会逆传统观念,选择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是长期超越大部分普通人层面的,让大股东所不容,也被资本窥测。

诚然,这场舆论风暴来得如此激烈,是多种利益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合力。不管王石最终去留怎样,尊重职业经理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是搞市场经济的基本态度。在万科微信公众号万科周刊中,王石仍然在到处布道万科的企业文化,也许这是他认为对万科最大的遗产。

猜你喜欢
宝能华润王石
姚振华“失而复得”
观致能否走出“隧道”?
作家梦
宝能是不是接盘侠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华润与宝能之间发生了什么
起底华润系帝国
不醉不行
王石审判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