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寄语

2016-05-14 13:19沈苇
西部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办刊自治区

沈苇

《西部》已走过一甲子。她和她的前身《天山》《新疆文学》《中国西部文学》,在边地时光中留下历史与变迁的足迹。这当中包含了几代编辑的心血和劳绩,众多写作者充满才华和真情的奉献。每一期刊物都是记忆,也是见证,更是一枚枚芬芳的文学之果。

六十年来,《西部》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为培养新疆本土作家、繁荣多民族文学和中国西部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纪实文学、国内外翻译文学等题材的作品。《西部》立足新疆、面向西部,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被誉为“新疆文学第一刊”,也成为西部中国的“文化地标”。

我们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生活、写作、办刊。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交流的枢纽,是人类四大文明在地球上唯一的融合区。今天,“一带一路”将丝绸之路这一“地理神话”转化为“国家叙事”,是一种宏伟的战略构想。古老的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要求我们具有一种开阔、开放的文化视野,具备文化上的整体观和全球意识,需要一种新思维、新眼光。身处边缘而志存高远,世事变幻而不忘初心,今天的办刊人必须具备这样的胸襟、抱负和追求。

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全民娱乐化风尚,今天或许已不是办文学期刊的最好时候了,纯文学已被“边缘化”,文学期刊大多活得比较艰难。但是,有难度才有挑战的激情和动力,有难度才值得我们为之去努力、去奉献。文学期刊不是“畅销读物”,而是“纸上建筑”。它即便不是“旗帜”“高地”,也会聚拢一方土地的“文学气场”和“文学之心”。文学改善我们的内心,进而改善语言的现实处境。这就是文学和文学期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西部》这些年,编辑部全体成员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提出“寻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的办刊宗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目标是办出一份地方性与全国性兼具、新疆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优秀文学杂志。“文本至上”“内容为王”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在提高办刊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学活动,如“西部作家写作营”“新诗百年天山论剑”“新疆新生代作家榜评选”等。“西部文学奖”作为《西部》的期刊奖和新疆设立的首个全国性文学奖,历经几届打造,业已成为一个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文学奖项。

《西部》这些年,得到了自治区领导、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联党组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西部》的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支持《西部》杂志在繁荣新疆文学、弘扬现代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办成全国一流的刊物。”张春贤书记的批示,既是对一份文学杂志的有力支持,也是对新疆文学工作者们的巨大鼓舞。自治区文联党组对《西部》关心备至,勤以勉励和鞭策,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心存感激。

值此《西部》创刊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以她的第六百七十五期为纪念专号。这里有《西部》各个时期刊物的影像志,有《西部》老主编、知名作家、栏目主持的深情回忆,有三十首诗作勾勒与呈现的《西部》六十年的演变史,有疆内外小说家、散文家的精彩新作,有对少数民族学者的专题研究,还有新疆周边等国家的诗歌翻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西部》将上下而求索。明年,《西部》改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将站在与时俱进办刊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求更高品质,更远大的文学梦想,在边疆大地上,脚踏实地,健朗向前!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办刊自治区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数据库
拟广告
小说,就是往小里说
文学期刊版权保护工作座谈会纪要
重要预告
坚持依靠青年办刊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