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016-05-14 12:52聂真陈烁李洪程芝伟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轴线标高构件

聂真 陈烁 李洪 程芝伟

【摘要】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城市可用于建筑的土地越来越稀缺,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土地,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大都是住宅楼,住着千千万万的居民,因此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安全,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L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city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on of land is increasingly scarce, so in order to rational use of land, high-rise buildings more and more, and high-rise buildings ar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ens of millions of residents, so the quality of high-rise building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security, the author from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some experience in practice, to talk about some of the views of individuals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High - rise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

1. 高层建筑测量控制

1.1轴线的控制。

(1)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桩基(人工挖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或深基坑大开挖施工,如筒体筏板基础,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m,设置龙门桩,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采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墒体进行放线,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各细部放线尺寸。

(2)±0 .00以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0.00以上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一般常采用内控法。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经纬仪的视线通透为原则,沿一层楼面最长纵横向轴线偏移2m,预埋多块200mm×200mm×10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采用激光仪引测同时还必须考虑激光仪光点的修正,减小光点产生的误差。

1.2垂直度的控制。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以此为基准,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1.3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必须确保引测点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里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 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现场的控制工作

(1)泵管必须牢固架设,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加胶圈,以保证其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砂浆湿润泵管,为防止操作者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泵管铺设钢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通道。

(2)浇筑混凝土前,预先与搅拌站办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以及浇筑时间等。根据浇筑的部位、时间的不同,与搅拌站共同确定罐车的台数,并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和连续浇筑。

(3)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人员准备充分。机具有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动器、布料机、木抹子、铝合金长刮杠、塔吊及混凝土泵。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工拌和捣固用工具,以防出现意外施工缝。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在混凝土浇筑前,各岗位人员到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人员都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

(4)认真作好应急措施准备:如发生停电必须及时与甲方联系,采用备用线路。如果停水,则由搅拌站用混凝土罐车运水到现场,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洗泵、养护等的用水。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

3. 混凝土浇筑前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各施工方案和规范的要求。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内的垃圾、木(锯)屑、刨花、泥土及粘在模板上杂物(包括混凝土屑)及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木模板的湿润工作已经完成(但不得有明水)。

(2)混凝土浇筑实行“混凝土浇筑令”制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预留洞口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且隐蔽验收经业主、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看模护筋。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足够的木工、钢筋工专人护筋、看模,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埋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生问题时停止浇筑立即处理,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好,再继续浇筑。振捣时须保证混凝土填满、填实。在混凝土凝固前,及时用湿抹布将上部筋擦净。

钢筋工观察重点是钢筋位置、间距和保护层。

木工观察重点是模板的支撑、垂直度、梁柱接头、予埋件位移。

4. 高层建筑施工缝质量控制

(1)墙体施工缝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或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墙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顶板底面以上30mm处和楼板板面处。柱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柱上端主梁底面以上30mm处和基础或楼板的板面。

(2)基础底板处外墙施工缝留置在基础底板反梁上表面以上300mm处,基础底板内墙、柱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上表面处。

(3)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层标高处平台板的距离踏步板的1/3跨处。

(4)地下车库、配套公建等框架结构沿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主楼顶板施工缝留设在顶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施工缝的表面必须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6)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7)施工中注意施工缝位置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8)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50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5.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是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重要的一个分项工程,是影响主体结构的关键,根据建筑要求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因此,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提高效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几点控制要点非常重要,不能有丝毫疏忽:

5.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现在我们重庆地区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的出厂质量一般厂家都能够严格进行控制,但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一环。(1)商品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一定要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规定进行入场检验,认真核对出厂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上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否与混凝土运输车上标注的强度等级一致;(2)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塌落度,查看塌落度是否受到损失,每5罐检查一次稠度,如果塌落度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就要按照《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要求,在罐体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迅速旋转搅拌均匀,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注。严禁混凝土在运输、输送、浇注过程中加水。

5.2加强施工现场混凝土的管理工作。(1)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认真进行验收,核对商品混凝土运输车的小票,不但材料收货员要核对,施工员更要核对清楚,只有施工员才清楚那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在那个部位,千万不能够把低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到高标号区域,否则就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必须返工重做。(2)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卸料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应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再卸料,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前的质量。

5.3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确定的浇筑顺序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先浇筑竖向构件,再浇筑水平构件。在浇筑竖向构件时,又要先浇注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然后从筒体结构往四周向外浇筑。

5.4采取措施确保竖向构件混凝土的质量,在高层建筑中,竖向构件下面几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水平构件的要高,如我们现在修建的中昂.嘉御湾1至5号楼均是33层的高层建筑,下面1至3层竖向构件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而水平构件墙板的强度等级为C30;同理4至6层竖向构件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而水平构件墙板的强度等级同样为C30。在浇筑墙柱之前,首先要用双层钢丝网在墙柱帽与水平构件梁交界处把两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分隔开。分隔的位置在柱子边往梁方向500或梁的有效高度二分之一的地方,钢丝网的下部往柱子的反方向倾斜45度,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比旁边梁的标高增加50mm ,从而防止混凝土标号串号,即低标号的混凝土流到高标号的墙柱帽上去了。

5.5加强混凝土的振捣。

(1)在浇筑混凝土时,竖向构件下部三分之一的振捣是关键,因为上部梁板的钢筋较密较多,钢筋之间的缝隙非常小,混凝土不好进料,我们采用钢钎等撬开一个进料口,让混凝土能够顺利流进竖向构件中,并采用小型振动棒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加密振捣点,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当混凝土原材料流进0.3米高时,立即打混凝土振捣棒,振捣混凝土,这是关系到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必须要把柱根墙根振捣密实。在这时,混凝土振捣棒不拔起来,暂时停止振捣,当混凝土连续进料,振动棒间断进行振捣,切记不要把混凝土打翻砂。

(2)混凝土在浇筑时一定要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范的要求,分层进行浇筑,每次分层的厚度不能够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

5.6梁混凝土浇筑方法。

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就要浇筑梁和板的混凝土,水平构件要先浇筑梁的混凝土,梁的混凝土浇筑要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标准的要求,从跨中往两边对称进行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每次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这样既能够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有利于水化热的释放,又能够保证搭设的支撑脚手架平衡受力,从而防止钢管扣件支撑脚手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坍塌。但要注意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层混凝土的浇筑。

5.7严格养护制度。(1)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由于重庆夏季气温较高,混凝土浇筑后水份容易蒸发,在混凝土终凝之前,我们就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防止水份过早蒸发。当混凝土终凝之后,立即把塑料薄膜揭开,有条件的地方关水养护。无法进行关水养护的地方,派专人进行洒水养护。只要发现混凝土表面无水,立即洒水。(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5.8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现代高层施工技术中,施工质量是建设中的关键,虽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于2016年8月已经结束,但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永恒的课题。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质量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猜你喜欢
轴线标高构件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