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记录树种光叶柿及其人工育苗研究

2016-05-14 11:51周红韩维栋蓝梓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生物学特性

周红 韩维栋 蓝梓文

摘 要 光叶柿属华南地区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通过分布于湛江的光叶柿母株调查、果实及种子形态测定、苗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叶柿花期为1~3月,果实期3~6月,球形果实平均直径1.78 cm,平均单果重6.79 g;种子扁,近长圆形,长约1 cm,宽约5 mm,新鲜种子千粒重157.3 g;直播种子于41 d后发芽出苗,于生长63 d后平均树高9.98 cm,平均地径1.55 mm,生长163 d后平均树高26.11 cm,平均地径3.43 mm。施用肥料相对生长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氮肥>复合肥>有机肥>钾肥>磷肥>未施肥。及格苗率氮肥和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其野生母树保护和引种育苗管理研究。

关键词 光叶柿 ;生物学特性 ;人工育苗技术 ;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6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9.004

Abstract Diospyros diversilimba Merr. et Chun is a rare and precious tree species in South China, with a high value for development. A survey was made of the D. diversilimba ortets, morphology of fruit and seeds determined,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conducted at the nursery stage in Zhanjiang. Results showed that it bloomed from January to March, and set fruit from March to June. The mature fruit was spherical, 1.78 cm in diameter and weighed 6.79 g/fruit by average; the seeds were about 1 cm long, about 0.5 mm wide, and 157.3 g for 1000 fresh seeds, and germinated 41 days after sowing; the seedlings grew 9.98 cm high and 1.55 mm in basal diameter at the sowing day 63, 26.11 cm high and 3.43 mm in basal diameter at the sowing day 163. The relative growth of the seedlingings increased wit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the order of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 the organic fertilizer > the K fertilizer > the P fertilizer > no fertilizer.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were best to produce qualified seedlings.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erve the wild mother plants of D. diversilimba and improve their nursery management.

Keywords Diospyros diversilimba Merr. et Chun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光叶柿(Diospyros diversilimba Merr. et Chun)作为柿属的一个广东省野生树种地理分布新记录,新纪录产地:湛江市特呈岛,生于海滩红树林中,引证标本号:韩维栋201200882012年采集于特呈岛(GPS:N 21°9'15″、 E 110°26'16″,海拔:1 m)[1]。原分布于广西合浦及海南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乐东和崖县,生于空旷灌丛、山坡疏林、海边或栽培于村边[2];在雷州半岛,零星见于沿海距离高潮线数米至数公里的沿岸区域,具体分布点有霞山区的特呈岛、石头村,徐闻县的迈城镇,廉江市的高桥镇等地。

光叶柿树形高大挺拔,树冠庞大,与一般的园林绿化树种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光叶柿的材质紧密,木纹均匀,可以作为家具树材种植。光叶柿经受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具有适应性强、树干强壮、经济寿命长等优良特性,是华南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目前光叶柿尚未经人工选育,为发掘这一地方特色优良珍稀树种,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育苗特点及种质资源情况,并试验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以便推广应用,开发其生态经济价值。

1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光叶柿为柿科柿树属灌木或乔木,树形高可达15 m[3]。树皮灰色,小枝纤细,黄褐色,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纸质,多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9 cm,宽1.5~3.3 cm,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常绿。雌花生于当年枝下部,腋生,单生,芳香,浅黄色。花萼绿色,深4裂。花冠壶状,4 裂,退化雄蕊 8 枚。子房球状,无毛。花柱3 个,果球形,熟时黑色,直径约1.5 cm,种子扁,近长圆形,长约1 cm,宽约5 mm,黑褐色,腹面平直,较薄,背面拱形,较厚,约3 mm。花期1~3月,果期3~6月。

1.2 生态学特性

光叶柿分布于中国大陆北部湾沿海以南及海南岛,北热带至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阳光雨水充沛,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光叶柿生境中光热条件好、喜强光照及通风环境。

光叶柿生境土壤为高盐碱性沙土、冲积泥土或风化酸性砖红壤,表土腐殖质丰富,喜壤土环境;具有抗风和耐盐碱的优良特性,同时具有提供鸟类栖息、护岸和优良生态景观等生态价值。

光叶柿在沿海高潮线附近生境林地多呈孤独木生长,也见于滨海灌丛;在次生风水林中多见于林内与当地乡土树种伴生。

光叶柿树体在不同生境中呈现不同数量的枝剌,在碱性土壤多树体无剌,而在砖红壤性酸性土壤中的次生林内树体多枝剌。

2 种子育苗栽培技术

2.1 种源采集

实验材料采集于湛江市霞山区石头村(N 21°9'50″、E 110°23'18″)为野生乡土树种,母树树龄112年,树高8 m,胸径0.36 m,冠幅南北长10 m,东西长8 m。树有3个较大的分枝,向北生长的分枝胸径为0.134 m,向南生长的分枝胸径为0.173 m,向上生长的分枝胸径为0.235 m。此树的位置位于群众活动室对面,旁边无伴生植物,为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遮阴条件和生态环境。湛江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年均气温 23.1℃,≥10℃的积温达8 362℃,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性气候城市,适合光叶柿的生长。

2015年3月15日采摘成熟果实,试验鲜果的平均直径1.777 cm,平均鲜果重6.79 g。制取种子备用。

2.2 种子处理

光叶柿的繁育以播种为主,通常采用撒播法,温度适宜即可播种。种子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并经堆积软化后,用细沙磨擦果实裸露种子,用0.3% 高锰酸钾或 1% 多菌灵浸种消毒30 min,然后直接播种。

2.3 整地播种

迁地育苗区位于广东海洋大学内的试验田,其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四周为荒地或者丢荒地,土壤为酸性砖红壤。露地播种前,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和排水良好且有一定蓄水能力的土壤设置苗床,且东西走向为宜,经翻地平整后去除杂物耙细,深翻松土,土壤消毒,然后再整地筑畦,安装喷灌设施。播种地面积为10.35 m×1.6 m,分2行,行宽65 cm,行距30 cm。在播种时把地块分为6个小地块,分别记为播种地1、播种地2、播种地3、播种地4、播种地5、播种地6。观察并记录光叶柿幼苗的生长状况。播种时应选择无风、晴天进行。播种量以每行1 000粒,种子均匀撒于床土上,用红壤土覆盖,盖土厚度以2~3 cm为宜。覆土后浇透水,避免雨水过大冲刷床面,待水渗透后加盖薄膜,至发芽出苗前给水均匀,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逐步揭膜经一段时间炼苗,每周对苗地以及周边地块进行除草、松土。杂草防治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防止除杂时伤至光叶柿的根系。待真叶出现后,施高氮水肥1次,培育壮苗。过密应适当进行间苗。

2.4 种子发芽率及苗木生长量测定

种子破土萌发称为出苗,出苗整齐且基本全部出苗称为齐苗。2015年5月1日,光叶柿种子发芽情况良好,齐苗后经测定,光叶柿种子发芽总数为1 553株,种子发芽率为77.6%,未发芽种子447颗。另外,光叶柿树苗的总死亡数为109株。从表1可以看出,种子出苗后,死亡数较少。表明苗木发芽后种苗生长情况良好。在5月22日,测量6个播种地在未施用肥料时的光叶柿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状况,差异不大。在育苗过程中,需加强苗期管理和改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苗木的发芽率和苗木的生物生长量。

2.5 肥水管理与植株生长

经发芽率及苗木生长量测定可见,光叶柿育苗成活率较高,为了提高苗木质量,进行施肥试验设计[4],施肥共进行2次,供试化肥:尿素[CO(NH2)2 46%]、 五氧化二磷(P2O5 18%)、氯化钾(KO2 60%)、复合肥(N15%、P15%、K15%),均为中国中化集团进口挪威海德鲁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肥为鸡粪(氮1.63%、P2O5 1.54%、K2O 0.85%),湛江绿然生物有机肥料厂生产。第一次施肥时间为2015年5月24日下午17:00,第二次为2015年7月10日下午16:25,每个地块2次施肥用量均等。播种地1施复合肥、播种地2施有机肥、播种地3施用氮肥、播种地4施用磷肥、播种地5施用钾肥、播种地6为对照组。

生产上苗木质量分级主要依据苗木的形态指标[5-6],苗高和地径为主要评价指标,苗高是指从根颈部至顶芽为止的苗木茎干长度,地径是指苗木根茎结合部位的直径[7]。2015年8月30日,测定不同施肥因素作用下100 d后6个播种地苗木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SPSS 19.0分析(表2、3)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均有影响。对苗高生长量而言,对照、磷肥、钾肥对苗高生长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磷肥、钾肥、有机肥对苗高生长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复合肥和氮肥对苗高的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对地径生长量而言,钾肥、有机肥、磷肥对植株地径生长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复合肥、氮肥对地径生长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复合肥、氮肥对植株地径生长量影响与钾肥、有机肥、磷肥对植株地径生长量影响相比,差异显著。计算苗木相对增加量和高径比,从苗高、地径生长状况以及及格苗率,一年生苗木指标,苗高大于15 cm、地径大于1.8 mm[7],因此,结果表明:相对生长量氮肥>复合肥>有机肥>钾肥>磷肥>未施肥。由此可见,施肥的光叶柿幼苗生长明显优于未进行施肥的幼苗,及格苗率氮肥和复合肥的效果最为突出,这为以后开发保护光叶柿的生长提供了施肥依据。

苗床由喷灌保持湿润不积水;出苗后施肥可采用根外施肥(叶面喷施),用肥少、肥效快,能及时满足幼苗生长所需,又可避免某些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追肥要采用适当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浓度,防止肥害,最好是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喷施后最好12 h内不淋雨。喷施时叶子正反两面都要喷到,以叶背吸收较快。

采用喷灌技术能节水、保土、保肥,减少土壤流失,避免土壤板结,改变苗床小气候,避免高温和干热对苗床的伤害,还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点。因此,在光叶柿的生长过程中采用喷灌技术,幼苗期应根据天气状况适时浇水,夏季高温每日傍晚开水喷灌至土壤完全湿润,降雨量大则少浇或不浇,光叶柿耐旱,但不耐涝,雨季雨水较多时得开好排水沟,及时排水。

幼苗时期极易滋生杂草且不宜喷施除草剂,应人工进行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生长。待幼苗生长为壮苗时,可进行移栽,培育成林。

2.6 病虫害防治

一般柿树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蚧虫、柿蒂虫、圆斑病、角斑病等[8-10]。光叶柿作为一种野生树种,开展引种驯化主要是利用其生态价值,也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光叶柿苗期很少发生病虫害,必要时可用多菌灵和敌百虫做好预防性喷施。在光叶柿成长后期会出现柿角斑病。柿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蒂,染病初期于叶面产生黄绿色至浅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染病中期颜色变深至明显,后形成深褐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2~8 mm,上具小黑粒点。湛江地区,常年温度较高,应重点做好此病的防治,尤其是降雨多、树势衰弱的植株发病越重。

3 应用与展望

广东年平均温度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 700 mm左右,海南比广东还要高,两地都较适合光叶柿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但是现在由于光叶柿属于我国华南特有的一种野生树种,在园林树种利用的比例十分低[11]。

光叶柿作为野生树种,目前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建议加强光叶柿的保护和开发利用。(1)进一步加强其野生母树保护,政府给予适当财政支持,对每株母树进行挂牌及施肥等管理,加强就地保护;(2)加强引种育苗管理研究,采集成熟果实进行进一步育苗试验,建立种苗基地,探讨快速种苗培育技术,培育大量的光叶柿苗,如可开展光叶柿实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其生理生殖生长;(3)加强其植物化学研究,探讨叶花果的利用价值,分析其树木对有害气体抗性,研究其根的耐盐碱机理。光叶柿能适应生长于高潮线的沿海陆地耐盐碱土壤环境,可作为华南沿海防护林树种,应加强其防护效应研究;同时可作为华南城乡园林观赏树种,在株型设计和栽培管理模式方面,需要结合园艺学知识,开展栽培生理和肥水管理等措施研究。相信通过开展光叶柿种质资源保护、引种育苗、栽培措施管理和利用价值研究,光叶柿在华南沿海可以营造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在城市绿化与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路的两旁,展示其抗风之强壮树体、枝叶茂密的树冠、丰产美观的果实,营造优美森林城市环境,为野生鸟类等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环境。

光叶柿可作为我国南海沿海的重要栽培乡土树种,从而发挥它既可对台风的侵袭起到减缓作用,又可美化环境和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韩维栋,陈 杰. 广东省野生树种地理分布新纪录[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12-114.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编. 广东植物志[M].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99.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95.

[4] 王印肖,田 冬. 苗木质量分级与检测方法[J]. 河北林业科技,2005(4):61-62.

[5] 常培英,刘曼玲.苗木分级方法比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4(2):198-215.

[6] 刘 勇. 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1991(3):62-68.

[7]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8] 杨春梅,王东方. 无公害柿子育苗技术规程[J].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8):162-163.

[9] 尹昔明,施根国,徐京萍. 粉叶柿的育苗栽培技术[J]. 国土绿化,2014(6):40-40.

[10] 胡美君,应光明,应尚蛟,等. 浙江光叶柿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5):137-138.

[11] 陈秀龙. 海口市城市森林乔木树种结构与环境服务功能分析[D]. 广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生物学特性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