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中西差异,看透本原问题

2016-05-14 17:21王春来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6年9期
关键词:本原本体论天命

王春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从哲学发生学意义上说,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或者说关于存在的学说被称之为本体论。简言之,本体论主要研究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而这对中国人来说却又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所以,当在高考中遇到有关传统哲学问题的政治试题时,虽然学生对教材知识大都了然于胸,但面对以古文呈现的哲学题时,由于许多学生不理解中西本体论的区别,故他们往往无法正确解读其中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如果说柏拉图是本体论哲学体系的首创者的话,那么黑格尔便使本体论哲学发展到了顶峰。这种本体论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把世界二重化,即设定了两个世界:可感知的世界与超感知的世界,前者是有生灭变化的,因而是虚假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后者则是真正存在的、永恒的本质世界。上述本体论所讲述的正是与感知世界、经验世界相分离的超感知世界的道理,其核心是“存在”。该本体论追求终极性的真正的存在——万物的最高本质,求知是它的基本导向,即它对目标的追求就是一个对绝对真理、对最高最普遍知识的追求。所以有人说,西方哲学是关于“知识论”的哲学。

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其则是关于“人”的哲学。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种彻底的生命本体论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天道”、“人道”,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它的基本导向是做“圣人”,追求自身内在的道德完善(内圣)。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所谓本体论或本根论,虽然有“主客、物我、内外、古今”的区分,但由于它一直强调“合”的方法论原则,故并无明确的二重世界划分的观念,没有开辟出一个纯粹思辨领域。

这样,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天”、“道”等便具有多重含义(意义)。

一、神的意义,即作为具有情感意志主宰万物的至高无上的神。如:“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译文:略。

二、自然意义,即作为自然现象运行演化的必然性。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篇》)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译文:人们依据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三、德的意义,即作为道德的化身,具有与人同样的德行,甚至是人的德行的根本、本源。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译文:上天对人没有亲疏远近,只要是品德高尚的就辅佐他。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译文: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尽自己的善心,就会知道自我的本性。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四、命运意义,即个人所无法把握和决定的力量。如:“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

译文: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是天命;大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

译文:没有人让他们做,他们做了,这是天意,没有人让他们来,他们来了,这是命数。

五、本原意义,即作为万物之源或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译文: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天地人;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以上这些含义或意义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如孔子所言之“天”,兼有命运、道德等多重含义。

理解了中西本体论的区别,搞清楚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道”等概念的含义,对于把握《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一些概念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本原本体论天命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张山毅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不安天命,愿汝可明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