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军史之外的另一个滕代远

2016-05-14 21:43余玮
中华儿女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央军委

余玮

走近红门之后,尽可能追寻历史教科书和军史文献之外的另一段真实而传神的历史细节

平江起义、红五军的成立、保卫井冈山、红军第三军团的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创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一个个重大事件,与一个军队领导者的传奇经历紧紧相连。

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开国首任铁道部长……一个个显赫职位,承载一个农家娃成长的红色履历。

滕久翔、滕久光、滕久明、滕久耕(滕飞)、滕久昕——五子登科。走近红门之后,尽可能追寻历史教科书和军史文献之外的另一段真实而传神的历史细节。

“被牺牲”的红色传奇

1938年5月初的一天,一个50多岁的农村老汉来到延安中央军委参谋部,要进去找人,被警卫拦住了。警卫见眼前的老人一身土里土气的山乡装束,就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老汉怯怯地回答:“我找儿子。”“你儿子是谁?”“滕代远。”

原来,这个自大老远跑到延安来的老汉就是滕代远在湖南老家务农的父亲滕国权。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遍布全国,滕代远的故乡也是血雨腥风,外面不断谣传出门当兵的龙兆(滕代遠乳名)牺牲了,父母逢年过节总是呼唤着儿子的乳名,焚香烧纸。

1938年春,一位同乡从外面回到家里,讲起了滕代远和他的部队都驻扎在延安,并托信邀他的父亲去延安。整整15年,突然得知儿子健在,父母喜出望外,匆匆当田卖牛,凑齐盘缠后,滕代远的父亲滕国权便秘密上路前往,在沿途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终于来到革命中心延安。

父子相见,身居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自己掏钱叫警卫员买来一只母鸡款待父亲,按家乡习俗,将鸡头、鸡尾、鸡腿敬献长辈。打过一餐“牙祭”后,滕代远便让父亲到大食堂吃饭。这些年来,滕代远一直过着单身生活,曾经没有任何感情的包办婚姻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在与老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滕代远吐露自己的内心话,希望家中亲人帮助解除那个让他痛苦的不幸婚姻,得到老父亲的认可。

老人离开延安时,滕代远将身上仅有的4张5角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布袋送给老人家。毛泽东主席知道后,亲笔写信,托李富春请老人家吃顿便饭,代表自己送了10块光洋,还送了一件旧狐皮袍子。

滕国权返乡后,一些邻里乡亲纷纷围上来问:“您老的儿子在外面当大官,这次回来一定发财了。”老人家调侃地说:“发什么财,穷光蛋一个,没吃,没穿,没钱用,还不如咱乡下老百姓一日三餐稀粥烂饭,快快活活过日子。”嘴上虽这么讲,但老人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就在这年冬,滕代远与林一结婚。滕代远小儿子滕久昕说,母亲林一本名刘书兰,到延安时改名,意为“做绿林好汉中的一员”。“母亲原籍河北武邑,1917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依兰。18岁那年,母亲在依兰中学读书时加入青年团,一年后转为共产党员。”

1936年秋,党组织派林一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八分校学习。而在一年前,即1935年7月25日,滕代远受党中央委派,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作为来自中央苏区的红军代表,滕代远向代表65个共产党和一些参加共产国际的国际组织的513名代表做了《保卫自由和独立》的发言,着重介绍了红第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和取得的重大胜利,并且还绘了一张略图,作了扼要的说明。报告讲得生动具体,常常引起掌声。会后,受到前苏联党中央斯大林、莫洛托夫等领导人的接见。

毛泽东在从事革命活动之初没有到过苏联,不可能像王明等人那样获得共产国际先入为主的好感,并在国际的支持下,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最初关注,始自于毛泽东在湖南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及后来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建立中央苏区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国际“七大”会议上,滕代远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的领导人发言时,将毛泽东而不是王明或博古放在紧接着季米特洛夫和台尔曼之后的重要位置上加以宣传,通过革命实践,他认为毛泽东才是真正懂得中国革命斗争的优秀领袖人物。

1936年,滕代远化名李光,在莫斯科出版了10余万字的《中国新军队》一书,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中央红军的发展史。滕代远在苏联期间,曾同中共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的其他代表到东方大学八分校看望中国学生。热情稳重、品学兼优的林一给滕代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12月,中央令滕代远返回延安,见到阔别已久的毛泽东。毛泽东问了有关情况,然后当面要滕代远就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工作。

据滕代远三子滕久明讲:“当时毛泽东接见我父亲的时候,委任我父亲为参谋长。我父亲提出干不了,后来毛泽东对他说,委任你为军委参谋长,不加‘总字,和我一起管八路军、新四军。我父亲后来就没有坚持再说什么了……”

于是,滕代远毅然走上了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岗位,协助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全力指导全国抗日战争的进行,指挥我军的军事行动,主持军委参谋部的日常工作。

与“绿林巾帼”的红色之恋

有一年,滕代远三子滕久明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发现展板上有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的文字介绍与图片,惟独没有中央军委参谋部的介绍,这是国家级纪念馆的重大遗漏。于是,向纪念馆负责人提出质疑。据滕久明讲,当年,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都已开赴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开展持久的游击战争,各根据地基本上是独立作战、分散活动,而中央军委参谋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切实了解和掌握全国各战略区的作战情况,摸清敌军、伪军、友军和我军4个方面的情况,统一指挥协调全国各战略区的军事行动。这方面的工作是紧张、不间断地进行的。这就要求军委参谋部各局协同动作,密切配合。“我们不是单纯强调自己的父辈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增加有关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的介绍目的,是为了体现当年抗战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对全国的共产党军队军事行动进行指挥的。中央军委参谋长与八路军参谋长使命、职责与指挥范围有很大不同。八路军参谋长向上既听命于中央军委,又服从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领导,实质上是服从国共双重领导。在指挥权限上,仅负责对华北战略区一一五师、一二○、一二九师和所属独立团、地方部队的指挥。”

当年,滕代远紧紧抓住军委参谋部一局(作战局),通过他们把敌、伪、友、我军的部署与动态摸清楚,并做出综合分析。他几乎每晚深夜都要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并及时把主席的指示传达到各个部队。当时的情况主要来自前方,也有些来自电讯侦察。滕代远特别强调时效观念,曾给一局立下一个规矩:凡是前方来的电文,连同译电原稿,都选送他亲自过目,做出批示后再交有关人员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他报告。他每天要处理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电文,从不积压。他还给一局规定每天要作分析研究,经常写综合报告,报告经他审阅后呈毛泽东、王稼祥等军委领导人。这就是为中央军委制定战略方针和对敌斗争的决策及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滕代远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1938年6月,林一等东方大学10多位同学回国,从西安与王稼祥等同乘一辆汽车到延安。滕代远以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身份慰问大家时,见到了林一好似见到了熟人,笑呵呵地与她打招呼:“我们在莫斯科就相识了。”

到延安后,林一患上了贫血症。滕代远闻讯后不禁牵肠挂肚,不断地给林一送药品,给予关心和鼓励。林一从滕代远那里感受到了军委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让她怦然心动的兄长般的温暖,他们之间开始了更频繁的接触和书信往来。期间,滕代远和盘托出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并坦诚告诉林一有关自己早年有过一段没有任何感情的包办婚姻。

林一完全理解滕代远的苦衷,她对这位参与领导平江起义和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老”红军的感情从敬重升华为爱恋,两颗火热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这年12月,经过组织上的批准,他们结成了终身伴侣。在滕代远住的那孔窑洞里,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

在采访中,记者才得知滕代远的夫人林一是位隐密战线的巾帼。她从苏联回国到達延安后,经中央组织部安排,到中央社会部任机要科长、秘书长。她胆识过人,工作方法灵活多样,多次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因工作出色,贡献突出,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首长的褒奖。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194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社会部派出了7人工作组的小分队,奔赴地处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部开展情报工作。时年23岁的林一就是工作组的负责人,主要任务是搜集敌伪军队、政府、警察、宪兵、特务的情报,了解打入我抗日根据地的敌特人员的踪迹,开展反敌特斗争,以保卫我党我军的安全。

抗日战争胜利后,滕代远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务委员。同年12月,参与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不久,赴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谈判。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参与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内线进行反攻作战,领导人民武装建设,并指导军工生产。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而林一在这段时间曾奉命到北平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后到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历任南下城工科科长、华北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等职。与滕代远一样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相依相偎。

“农民领袖”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滕代远出生于湖南麻阳。小时名龙兆,参加革命后曾用过唐大元、李光等化名。

1926年4月,滕代远因组织学生声援桃源女师进步学潮,被当局开除学籍。从此,这位年青的共产党员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滕代远后经常德党组织的介绍,到了湖南省会长沙,找到中共湖南区委(即省委),受命到湖南平江县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几个月后,又回到长沙任长沙近郊区委第一党委书记及近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

1927年“马日事变”前,柳直荀任湖南省农协秘书长,滕代远担任湖南省农协委员长,并任湖南省委常委。毛泽东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负责农运工作,来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就由滕代远、柳直荀陪同视察了湖南6个市县,撰写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11月,被彭公达誉为“农民领袖”的滕代远,奉湖南省委之命,赴醴陵组建中共湘东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1928年1月至3月,他两次领导醴陵年关暴动,将湘东地区的工农革命风暴推向高潮,由此也引起湖南军阀的恐慌与“围剿”。滕代远和湘东特委机关被迫转移到赣西安源,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28年7月22日,滕代远和彭德怀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登(顿)时满城及附近的红色标语、宣言、布告及旗帜飞扬,将那白色的恐怖镇压到零度了”。7月24日下午,在庆祝起义胜利的大会上,滕代远以湖南省委特派员身份,宣布成立红五军,由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同时,还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1928年12月10日,滕代远与彭德怀率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主力胜利会师。会面时,他们相互握手问候,极为亲切。滕久明说,父亲早年近距离地接触毛泽东,在和毛泽东并肩工作中相互熟识、了解,互相熟悉了彼此的风格思路和脾气性格。

两军会师壮大了湘赣边界的革命力量,国民党当局为之惊慌不安。蒋介石急调湘鄂赣3省18个团的兵力,以何键为总指挥,分5路对井冈山发起“会剿”。为摆脱困境,毛泽东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外线打击敌人;由红五军改编的三十团及红四军三十二团王佐部留守,担负保卫井冈山的任务。对此,红五军中多数同志不同意固守井冈山,而主张北返湘鄂赣苏区。彭德怀和滕代远等则力主守山。滕代远反复向反对者说明“围魏救赵”的军事意图,强调坚守井冈山这面红色旗帜关系革命全局的重要性,并从各种条件对比中,耐心说服了大家维护毛泽东的决定。

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会师。接着,一、三团前委举行了联席会议。鼓德怀、滕代远等考虑到便于统一指挥两个军团的行动,提出成立红一方面军。会议接受了这个建议,正式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兵力近4万人——由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滕代远任副总政委。从此,滕代远就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直接领导下为创建人民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传记文章或资料介绍中,提及滕代远在红一方面军的任职时几乎众口一词“副政委”。滕代远三子滕久明说:“母亲在世时一直强调要将父亲任副政委前的‘总字拿掉,认为不能与毛泽东职务平列在一起。我们与母亲争执过,认为要尊重历史,尊重父亲当年任职的历史事实,不能拔高父亲,也不能有意压低父亲的历史作用。直到母亲去世后,我们才还原历史的真实。”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为书记,薄一波为副书记,刘伯承和滕代远等8人为常委。这一年,滕代远向冀鲁豫中央局提议出版毛主席著作选读本,以便提供给干部同志们学习。据滕久昕介绍:父亲的建议得到认可,这项工作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组织实施,时任宣传部长的张磐石同志领导。这套《毛泽东选集》中选编的书目由中央局确定。从“六大”以来毛泽东著作、报告中选编,作为主件;从中央文件中选编与主件有关的文件,作为附件。承担印刷任务的是华北新华书店印刷厂。为保证印刷质量,厂里从延安和山东解放区抽调了多位技术骨干。在物资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采购人员四处奔波,采购到黄金、布料和上等纸张。由于印刷厂没有会烫金字的技术人才,又从冀鲁豫区请来了曾在日本国内做过烫金的田崎(原是日军士兵,被我军俘虏后参加了革命)负责封面烫金。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1948年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胜利完成了出版任务。

《毛泽东选集》两卷本(16开本,蓝色布面精装,封面中央有凹凸版毛泽东头像。收入毛泽东著作共 61篇,1035页、约95万字)的编印出版,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响应,是解放区军民克敌制胜的精神武器,是指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文献。滕代远当年向中央局提议出版的这两卷本“毛选”成为早期毛泽东著作的红色经典,极具收藏价值,既印证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足迹,也再现了毛泽东思想发轫的轨迹,还是毛泽东与滕代远革命情谊的见证。

责任编辑 王海珍

猜你喜欢
中央军委
习近平,盛世大阅兵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对美国可能出兵之注意和应对
聚焦全国两会
中共中央决定调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
武警部队明年起归中央军委建制
中央军委明确表态:要查处一批人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