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怎样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2016-05-14 22:12华南
中华儿女 2016年9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传承

华南

这项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政策,却在今天被赋予新的内涵

“接班”,规范称呼为“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大量增员,以至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招收的职工大大突破当年的劳动力发展计划(原计划增加职工84万人,实际增加815万人),因此中央强调精简机构人员,为鼓励年老职工退休,提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他们的子女就业”。

这项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政策,却在今天被赋予新的内涵——既指民营企业的富二代、创二代们陆续接过父辈的权杖,执掌商业王国,也说传统文化、老手艺的青年继承人,还有老国企技术工人的接班者们。

“富二代”到“接班人”

不久前,杭州宏胜饮料集团下辖4家公司上榜杭州市萧山技术开发区十大财政贡献企业。宗庆后罕见地在微博上给女儿宗馥莉点赞,并称:“这几家公司主要由我女儿在打理。作为父亲,不禁对女儿的成长深感欣慰!”

身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自留学回国后就直接进入企业内部参与管理。目前,她担任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并且负责娃哈哈的进出口业务和童装等事业。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到退休年龄,开始进入关键的代际传承高峰期。随着创业父辈们的退居幕后,二代或将陆续接班,或已经走向前台,或者难堪大任。某种程度上说,二代接班者的成长发展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整体走向。

在“富二代”飽受社会质疑时,已经有一批人接过父辈的担子,活跃在各个行业中。为碧桂园注入全新团队的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带领新希望在产业链和业务模式上进行转型的新希望集团刘畅等都是如此,他们或低调隐忍、脚踏实地,或万众瞩目、如履薄冰,他们过着和外界揣测完全不同的生活,资历和地位的差异有如冰火两境。

但并非所有“富二代”都愿意接班家族企业,2015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在中国家族企业中,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40%,15%不愿意接班,剩下的意愿不明确。很多家族企业正面临着老一辈愿意交班而子女不愿接班的困境,或是子女接班却不得其要领。贵州百强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张沛,因为与父亲经常会有经营理念的不同,曾经就不愿意接班。但后来意识到“企业传承,需要承认这种鸿沟,加强沟通”。

已传沿近130年的家族企业李锦记,或许可以为接班的富二代们树一个榜样。从“前店后厂”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大企业,李锦记经历过两次家变,它对企业和家族情感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家族成员至今难忘。李锦记集团第四代成员之一李惠森表示,要想长远,一定要未雨绸缪。所以,2002年李锦记组建家族委员会,专门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李惠森说,最重要的三个字就是“治未病”,就是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去解决这个问题。

2007年,在完成与儿子的交接后,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慈溪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是年67岁的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培训“富二代”如何接班的学校。这所学校至今仍在开班培训,被誉为“富二代”接班培训的“黄埔军校”。尽管茅理翔当初与女儿、儿子的交接非常顺利,但企业交接过程还是给了茅理翔很多的感受,让他留意到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接班人的能力不济或毫无兴趣、元老的阻力、兄弟姐妹之间的财产争夺、裙带关系的束缚、父辈与子女的观念冲突等。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家族企业要么变卖祖产,要么就此没落,一代企业家们渴望薪火相传的梦想折翅。2015年,江苏省也推出“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解决所谓的“富二代”接班人问题。

“老手艺”和“新力量”

“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皮影戏,即使学了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我是真心喜欢,想一直干这行。人给皮影传输了生命,但皮影却演绎着精彩人生。”孙卫19岁,爷爷孙景发是孙家皮影“掌门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孙家皮影社已有百余年历史,自小受家庭熏陶,孙卫14岁正式跟爷爷学皮影戏。

孙卫学习皮影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爷爷。他记得,“有次演出前,一个人临时不能来,无法演出,爷爷四处找人搭戏,到半夜都找不到。”让爷爷不再“求人”是他学皮影的重要原因,但他也承认自己越来越喜欢皮影戏。孙卫也感到“孤单”,他的同龄人没人愿意干这行。“每月表演收入2000多元,很难养家糊口。”孙卫说,这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或半途改行。

和孙卫具有同样梦想的还有远在贵州的杨婷婷。这个同为“80后”的安顺苗族女孩儿,是苗族蜡染工艺传承者,是具有国际声誉的“东方蜡染大师”杨金秀的侄孙女。家族里有多人从事蜡染,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从八九岁就开始跟着家中长辈练习画线条。2008年从安顺学院艺术系毕业后,杨婷婷在蔡官镇坪地场小学任教,后借调至安顺八小任美术教师,为小学一级美术教师,同时还任安顺学院外聘客座教授,也是西秀区美术协会理事。

杨婷婷作蜡画其实用的不是笔,而是刀——蜡刀。用蜡刀画出千万种变化的图案,画好后交给染坊进行下一道工序——染。杨婷婷在画完后要经常去染坊查看自己的作品染后的效果。她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同时也需要创新,如果不创新不跟上时代也走不长远。

在平时教学中她会有意识地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给学生们展示一下蜡画的美妙。现场操作蜡染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麻烦,不过她会用一种叫“小扎染”的技艺很快就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对于很多传统技艺而言,传承的问题在于不吸引年轻人、枯燥的工作环境和偏低的收入。杨婷婷说目前安顺的几个知名的蜡染艺术家都已经上了年纪,像她这个年纪的女性传承者目前只有她一个人,对这项民族工艺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担忧,不过作为传承人对蜡染的未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将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传承了多年的老手艺,怎么能终结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格外关注,但年轻人普遍对传统手工艺“不感冒”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虽然一些年轻人走上传统技艺传承之路,却并非源自初衷。

2012年,一个从小就做着音乐梦并越来越接近梦想、已是时尚乐团打击鼓手的“80后”女孩陈燕君,却为了一个祖辈父辈的梦想,成为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第五代掌门人。

作为福州著名风味小吃,肉燕流传已有数百年。而“太平燕”则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由肉燕和鸭蛋配煮而成,取“太平”“平安”之吉意,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要放下钟爱的鼓槌,拿起笨重的燕槌,确实令人纠结。开始时主要还是责任使然,让这个百年老铺一代代传承下去。”

肉燕同馄饨有些相似,独特之处在于“肉包肉”,即先用精肉捶打出“肉燕皮”,再包进肉馅。“打燕皮”称得上独门绝活,掌握的人叫“打燕郎”。在“同利肉燕”老铺,这种绝技已传承了130多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初动员女儿接班,内心很矛盾。一是这行当是‘粗活,历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二是眼看着她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却为了祖辈父辈的梦想接班。但要知道很多傳统工艺就是因为年轻一代不愿学或学不精而失传,很多老字号也因此跟着消失。”现已被聘为“技术顾问”的“同利肉燕”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说。

学会一门传统手工艺,需要日积月累地磨练,还要在师傅的引导下不断摸索经验和方法,这期间要耐得住寂寞。很多年轻人在学习手艺的过程中耐不住寂寞,途中转行寻求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效益的行当。市场前景也是衡量一个行业能否兴盛的重要因素。一些收益不理想的行当,甚至连传统手工艺人都不愿让子女像他们一样,靠手艺吃饭。因此,家族传承断档的情况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政府将一些传统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朝阳产业。在当下,加强融合创新以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或许是“老手艺”吸引“新力量”必须做出的改变。

“老技工”与“新生代”

出生于1988年,却已拿到国家数控车高级技师的证书,并参与编写《车工》、《焊工》、《铣工》等培训教材和题库,这个立志为“80后”劳模代言的年轻人叫邹毅,是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铸件事业部立车班班长,也是国家最年轻数控车高级技师。

25岁获评高级技师,拿到钳工的最高职业资格;26岁夺得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冠军;29岁成为中航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他是方文墨,出生在一个航空世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沈飞的职工。从年少时起,父辈传承的航空报国的情怀,就在方文墨心里深深扎根。

“90后”四川小伙罗良,2015年在有着“职业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中国拿到车身修理项目一枚响当当的银牌,因此被上汽集团录用,成为集团最年轻的技师。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炉,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制造业上,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再次受到关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过去很多年来,技能人才托起了中国制造,老国企里,不论人所共知的钳工、铆工、焊工等工种,还是如军工企业中为火箭助推器锉火药、导弹精确制导研磨师等鲜为人知的行当,师徒传代让各类技艺不断传承。一代代年轻技工不断成长,支撑起我国这个制造业需求。

然而,因为多年来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对技工的认识普遍存有偏见,也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不足,很多中职生或高职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上升空间,得不到更好发展和社会认同,这也使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看重和不选择职业教育。青年技工,特别是青年高级技工依然缺口很大,像邹毅、方文墨、罗良这样的青年高级技工虽然不断涌现,却还是凤毛麟角。

《中国制造2025规划》里提到,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而人社部一项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面对严峻的现实,青年技工是否准备好了接过前辈一铆一挫、精益求精奠定的制造业大旗?

这些未来的大国工匠,不应成为社会的弃儿,而是应该与白领拥有同样的经济待遇、职业尊重和社会地位。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传承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数据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国内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