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6-05-14 15:55王继达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交流

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高。如何将网络语言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使其更好的服务与学生语文学习。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语文教学;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4-01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语言现象在网络上、生活中纷纷亮相。它以其言简意赅、个性张扬、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学生作文中。它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其实,网络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旧词添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这些传统词汇往往由于其意义上的特点符合网络的需要,而被借用于表示与网络相关的新义。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而“恐龙”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此外,“地址簿”、“抄送”、“论坛”、“浏览”、“账号”、“用户”、“用户名”等都是将其本义置入网络环境,而使之获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二)新词的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英文外来词。有关网络的一些英文词汇对中国当代的网络词汇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许多网络词汇源于英文,它们的取词方式又各有不同:⑴直接音译,如“E-mail”——“伊妹儿”;⑵半音译半意译,如“Internet”——“因特网”;⑶音译兼意译,如“hacker”——“黑客”;⑷音译加表义语素,如“E-mail地址”;⑸直接借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如“Internet”、“BulletinBoradSystem”——“BBS”。

2、港台借词。近年来港台文化对内地影响巨大,且与内地处于同一语言体系中,因而内地许多网络词汇直接借用于港台。如“菜鸟”一词源于香港,本义指“新手”,在网络中,它则被赋予了“网络新手”的特定含义。

3、规范造词。一些网络词汇是按照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⑴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灌水(形象化地形容了往BBS上贴文章)等;⑵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个人主页、公告板、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摒弃传统的语言规则而不顾,一旦有了长期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会导致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的下降。如某些旧词新意的情况:“太平公主”、“芙蓉”“山寨”,一旦出现在阅读性资料中,就会让人不禁联想到“超级大平胸”“芙蓉姐姐”“仿制品”,从而表现在态度上就是不严肃,进而影响到阅读注意力,也使鉴赏力弱化或退化。

(二)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如果将网络语言运用在教学上,对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把“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这种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的本义,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淆甚至障碍,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表达要求准确而严肃的公文里,如果同样使用网络语言就会影响到应用文的运用效果;还有网络语言中的一些“无厘头”格式,也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语言对阅读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咀嚼,然后在这样的精读中获取精神养料,并完成读、写能力的互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网络语言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多用短句。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词汇、语法的变化。如果网络阅读完全代替传统阅读,结果是很可怕的,因为这就将意味着传统的中断乃至终结。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在继续对学生进行传统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在网络阅读中,网络语言除了词汇语法的变化外,同样受到输入法与经济原则的影响,二者需要实效性,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其自身的一套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阅读着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例如以前需要的资料很难查找,如今输入关键字,可以有成千上万的有效信息供你参考,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在追逐前卫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动的、新鲜的、与传统已完全不同的养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于是,花样另类、异彩纷呈、极具想象力创造力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就只用“886”代替;用“偶像”表示对方是令人呕吐的对象。“3Q” -“THANK YOU”(谢谢)等等。这些词语极大地发挥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创新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其次,网络语言便于交流。现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上网,并乐此不疲的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接触外界,与外界交流。我们可以看一下网络语言在大学生间的实际使用情况,如:用“粉丝”代替“FANS”,就避免了在聊天状态下的中英文的转化;用“9494”“520”等数字形式来表达“就是就是”“我爱你”。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打字聊天的速度;还有一些省略词的运用,如“酱紫”-“这样子”“表”-“不要”,这些网络词语的运用,以其输入的便捷性、视觉的直观性和互动的积极性,无不体现着网络语言对交流方面的积极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扬弃。

作者简介:王继达,毕业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现任辽宁省海城市宣传中心实习记者一职。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中学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