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兵学的时代价值

2016-05-14 19:56柴慧敏
党史文苑 2016年8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兵学强军

柴慧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工会议上提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四有”标准。习近平关于“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吸收借鉴传统兵学的理论精髓创设了新的条件,赋予了传统兵学新的内涵,彰显了传统兵学新的价值。充分挖掘传统兵学的宝贵财富,筑牢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打牢过硬素质,激发战斗血性,培养道德情操,将推动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育工作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四有” 新一代革命军人传统兵学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1]p1这个新“四有”标准,从4个维度构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反映了强军目标对铸魂育人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的一致性,指明了军队大熔炉的育人新导向。从强军兴军的现实出发,结合习近平“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重要论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兵学的理论精髓,必将使传统兵学极大地焕发出时代感召力,彰显出时代价值,进而激励全军官兵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新“四有”标准。

一、批判继承传统兵学的“尚志”思想,筑牢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

习近平强调:“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2]p1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政治信仰。有理想,才有灵魂,革命理想是革命军人的生命动力。革命军人的灵魂时刻紧跟着党和国家的需要。中国兵学向有“尚志”思想,主张“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3]p9-10。新形势下军队尤需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筑牢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

(一)秉承“善政致胜”思想,牢固官兵政治立场。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中国兵家历来主张,王者之政,民无私意,勇于寇战。《商君书·战法第十》曰:“凡战法必本于政胜……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4]p8这里,商鞅提出,指导战争的原则,必须以政治优良为根本。清明的政治理念,良好的政治措施,能使民众勇于为国家挺身而战。古代兵家十分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善政致胜”,运用政治力量壮大己方,对抗敌方,取得战争胜利。其中,加强军士的思想政治建设尤为重要。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管子·制分》中评论这次战役,“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5]p48武王的胜利不仅是因为甲子那一天的胜利,更是由于之前的政治优良,而商纣王的失败也不是因为那一天的失败,而是因为之前的暴虐无道致使军队毫无政治、毫无信仰可言。“凡战法,必本于政胜。”[6]p17能打胜仗的军人,首先政治上要过得硬,只有打牢官兵政治立场,才能让官兵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大风大浪中不动摇。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就是要培育革命军人的灵魂,培育革命军人爱党报国的坚定信仰,打牢热爱党、信赖党、忠诚党的思想根基,强化革命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秉承“教之以礼”思想,武装官兵理论头脑。当前,军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如何坚定官兵听党指挥的信念,抵制当下的各种错误思想和物质利益诱惑,成为重要课题。传统兵学强调以“礼”治军,统一官兵的思想。《吴子·图国》中有记载:“凡制国治军,比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7]p10“礼”在古代的含义很多,总的来说是指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立信,只有高举旗帜,才能不失方向。当前,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突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传统兵家不仅重视正面教育,还提出了禁止邪说、严防谬论、破立结合的思想,谨防军心动摇。《管子·立政》中就提出了反对“九败”,即反对保命、追求享乐等销蚀官兵战斗意志的坏事。只有清晰认识九败,才能对症下药立正气。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补足官兵“灵魂”钙是攸关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当前应着力解决官兵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认识不清、分辨不明的问题,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将旗帜立得足够鲜明,将信仰讲得理直气壮,牢牢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

二、批判继承传统兵学的“教战”练兵思想,打牢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过硬素质

习近平指出:“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2]p1有本事是革命军人的核心素质,是革命军人干工作、创业绩、促强军的重要支撑。有本事,即是官兵战斗力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在实战化训练中磨砺打仗本领。传统兵学蕴涵着丰富的“教战”思想,主张“明耻教战,求杀敌也”[8]p580。当前,在全军开展当兵习武、演兵精武、练兵尚武的热潮,是磨炼新一代革命军人打仗本领和顽强战斗作风的重要途径。

(一)秉承“教戒为先”思想,强化官兵打仗本领。军人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准备战斗。习近平担任军委主席以来,强调最多的就是军队要能打仗、能打胜仗。虽然当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我国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军队肩负的历史使命时时在强调砺剑在平时。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天下虽安,忘战必危。”[9]p36《鹖冠子·近迭》中说,“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10]p12。就是强调越是和平,越不能忘记练兵。传统兵家很早就提出要练军备战。《吴子兵法·治兵》中有记载,“用兵之法,教戒为先”[11]p173。战斗力是贯彻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各领域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我们要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坚持用战斗力这个“指挥棒”牵引带动各项军事训练,贯彻真、难、严、实要求,真正做到瞄准实战搞好训练,让官兵时刻保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打仗意识。

(二)秉承“文武兼备”思想,夯实官兵综合素养。随着新军事变革的逐步发展,高科技武器以及不断变化的现代战争形态和基本样式,都强烈呼唤着风云变化的战场中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在每一个革命军人身上突出表现为有勇有谋、智勇兼备的能力,既强调坚强的战斗作风,又坚持崇实的科学精神,突出革命军人战略、胆略的结合和统一。传统兵学对于将帅的素质,一直强调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孙子·始计》就有表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12]p29其中,“智”“勇”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直接。《吴子·论将》也强调:“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7]p50

传统兵学强调“知”。最早在《孙子·始计》中就记载有“道、天、地、将、法”五事,认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12]p29。《孙子》中所说的“知”有“知己知彼”“知兵”“先知”“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等等。现代信息战争瞬息万变,要培育适应强军目标的“知”兵,不仅要提高官兵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信息素质和能力,更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官兵头脑,在战略思维、指挥作战能力上提升打胜仗的核心实力。

传统兵学强调“勇”,认为在“知”指导下的“勇”是军队致胜的重要法宝。《武经总要》卷一《选将》就提出:“庸人论将,常视于勇。夫勇者,才之偏尔,未必无害。盖勇必轻斗,未见所以必取胜之道也。”[13]p496从先秦的乐毅、李牧,到汉代的韩信、李广,魏晋的曹操、周瑜,明代的戚继光、史可法……这些都是智勇双全的典型。北宋第一武臣狄青“自是折节读书,举秦、汉以后将帅兵法,无不通晓”[14]p154,最终从一名只是“善骑射”的青年军官成长为“名动夷夏”的大将。习兵法、学武艺都是古代实战条件下军人打胜仗所必备的本事。但仅凭习兵法、学武艺是不够的,官兵的综合素质必须在军事实践中加以磨砺,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在军事实践中总结反思,抓好官兵素质培养是当前瞄准战斗力培育的关键举措。深刻理解习近平军事人才培养重要思想,坚决响应习近平号召,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把凭本事、靠素质立身的制度机制和氛围立起来。发挥良好政治生态的积极作用,规范用人导向,把有本事、谋打仗、善打仗的人用起来。

三、批判继承传统兵学“励气”思想,激发新一代革命军人战斗血性

习近平强调:“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2]p1有血性是新一代革命军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敢冲高峰、敢涉险滩、敢闯艰险的精神核心。军人的血性是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熔铸于心,用实践书写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遇敌敢亮剑、遇险敢奋身,都是革命军人用铁血凝成的铮铮誓言。革命军人有血性的历练既来源于思想上的觉悟、精神上的砥砺,更来源于实战化训练的锤炼和打磨。中国兵家强调“战在于治气”,“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激吾胜气”,“善用兵者,养其气,蓄其锐”,十分重视激心励气、鼓舞斗志[15]p471-473。新形势下,军队尤需借鉴前人的兵学智慧,加强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一)秉承“忧国忘身”的责任意识,提振官兵担当精神。军人生来为打仗,生来为打赢。“忧国忘身”是古代军士必备的素质。《尉缭子·武议》记载:“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7]p244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古代军营中将士们浓厚的责任意识和军队严明的军纪。古代这样忧国忘身的名言警句和事例还有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汉大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16]p2939。霍去病劳苦功高,汉武帝为表彰他,要为他修建府邸,但霍去病却叩恩谢绝。东汉大将马援征伐交趾大胜归来,光武帝派人慰问,马援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17]p234“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和“马革裹尸”都成为中国军人勇担强国强军使命的精神丰碑。军人作为一种光荣而特殊的职业,肩负着国家的兴亡安危,更要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使命担当意识,强化履行使命任务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职能使命教育为根本,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引导官兵将个人死国家生、肉体死精神存的价值情怀融入血脉。

(二)秉承“五教各习”的教育训练,突出官兵实战锤炼。军事训练是战争的预演,军人的血性只有在实战化训练中得到磨砺,才能在战场上崭露锋芒。只有近乎实战的锤炼,才能锻造革命军人过人胆识和非凡意志。“五教各习”的思想最初由管子提出,《管子·兵法》中记载:“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耳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18]p160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针对当时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条件进行的军事演练,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朝大将戚继光对《管子》的“五教”有很大的发展。戚继光从当时战场实际需要出发,在《练兵实纪》中提出了训士五练,军政训练内容十分完备,尤其强调战场的指挥协同作战能力的形成。实战训练是磨砺军人血性的基本途径,是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关键之举。只有实战化的训练才能练就军人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斗志。传承传统兵学的宝贵财富,把实战训练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实战化训练这个必由之路,切实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实战能力。同时将实战训练引入军事能力评估,成为各级考核评价的一部分,以实战标准牵引训练质量提升和战斗作风养成。

四、批判继承传统兵学“德胜”思想,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道德情操

习近平指出:“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2]p1有品德作为革命军人必备素养,是军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新一代革命军人本色的彰显。培育官兵高尚的品德既是我军80多年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传统继承,也是影响当代革命军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革命军人坚守品德修养的精神高地要坚决贯彻知行合一的要求,无论职位高低、军衔不同,都要在实践中树好人民子弟兵的标杆。传统兵家也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强调“用文则以德胜”[19]p31。《军志》里就有“有德不可敌”[19]p12的论断。孙膑也强调:“德行者,兵之厚积也。”[20]p29“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5]p231生动诠释了有品德对于一个军人、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传统兵家重品德、重修养,为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道德情操提供了深厚文化资源。

(一)秉承“爱民”思想,彰显官兵为民宗旨。“爱民”是中国传统兵学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孙子云:“唯人是保”。[21]p122《司马法·仁本》也有记载:“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7]p88传统兵家文化将维护正义、以武止戈作为武德的一部分,强调了保护百姓、以战止战的原则。中国传统兵学文化中,“武”就有反抗暴政、保族安民的意思。我军与人民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人民群众养育了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来源,始终是我军的坚强后盾。新时期,军队更要发扬人民子弟兵的本色,在抗震救灾、撤侨救援等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急难险重任务前不畏险、不畏难。同时,实现强军目标要注重创新发展军民关系,不断凝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识,树牢“一盘棋”的建设理念,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秉承“爱卒”思想,凝聚官兵团结士气。传统兵学强调爱护士兵,认为“视卒如爱子”[21]p122。《将苑·将情》中说:“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19]p77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只有领导干部切实把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清风正气树起来,切实把堪为表率的良好作风和形象树起来,才能说服人、感召人,才能讲清道理、讲实理论。回顾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军队对官兵一致、官兵平等的践行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投入民族解放的事业。抗战期间,高级将领们与普通战士一样,草鞋单衣、鞍马劳顿,日军甚至把朱德军长认作了“伙夫头”,但正是这同甘共苦激发了将士们同仇敌忾的士气。《臣轨·良将》中说:“夫爱兵之道,务逸乐之,务丰厚之,不役力以为己,不贪财以徇私,内守廉平,外存忧恤。”[22]p140当前受“四风”习气影响,高中级干部公信力缺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领导干部要重拾传统兵学和革命优良传统,将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和干事创业统一起来,真正贯彻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强国梦、强军梦需要每名军人以新“四有”革命军人要求为标准的切身实践。充分挖掘传统兵学的宝贵财富,强基固本、固本培元,让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育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N].解放军报,2014-11-02.

[2]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来——三谈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4-11-08.

[3]蔡锷.曾胡治兵语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

[4]吴如嵩.中国古代兵法精粹[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5]万同林.中国古代兵法大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6]商鞅,尺佼.商君书 尺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王式金,黄朴民,任力校.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8]吴如嵩.中国古代兵法精粹[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9]田旭东.司马法浅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10]黃怀信.鹖冠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1]徐勇.尉缭子 吴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12]刘彦强.《孙子》通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13]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蔡东藩.宋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15]过毅,王卫星.中国古代战略理论精要[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1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7]黎虎.《后汉书》精华注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18]耿振东.管子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19]吴如嵩,霍印章.古代兵法要籍选择[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20]李均明.孙膑兵法译注[M].张家口: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21]孙子兵法[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6.

[22]王德明,刘翠,墨文庄.帝范臣轨[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兵学强军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强军路上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